德育案例:网络在师生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民。有的青少年由于从网上接触了黄色、反动的信息,误入歧途,道德失范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于是,有人惊呼“网狼”来了,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网络技术难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吗?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德育工作中,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或者说,网络不仅仅对德育提出了挑战,它还具有一种潜在的促进功能。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下面谈谈我在利用网络中遇到的两个案例:

【案例1】一封“E-mail”的风波

开学的第一次班会课,对班级做了一些简单要求,具体班规等班委确定后再制定,之后,我说:“因为我们还不太熟悉,同学们还不了解我,不一定敢当着我的面说心里话,因此我公布我的电子信箱地址,欢迎大家随时随地给我发'伊妹儿’。”

欢笑声响起。

我的话立竿见影,第二天我的电子信箱便被塞得满满的:

——老师,您的头发长了一点,请注意为人师表。

——老师,您说话很风趣,但有时候严肃不足。第三天,火药味渐浓,第四天,我就有点受不了了,第五天的一封“犯上作乱”的“伊妹儿”终于使我大光其火。我憋不住,当众质问道:“今天的'伊妹儿’是谁发的?”

众学生如惊弓之鸟,默不作声。我威严地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希望能从他们的脸色中找到蛛丝马迹。但我失望了:学生的眼神、脸色基本保持一致。

我原以为接下去会收到更出格的“伊妹儿”,但是我错了,第六天的信箱是空的,第七天还是空的,我感到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正在拉大。终于,我向学生作了诚恳的检讨,希望同学们不计前嫌,继续把我当朋友,给我发什么“伊妹儿”都行。第八天,我又收到了两封“伊妹儿”:

——希望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要发生在我们可爱的老师身上。

——老师,那天的“伊妹儿”是我发的,事后我也很后悔。因为我的粗鲁的语言,不只伤害了老师的自尊心,更说明我还不是一个合格中学生。

【反思】

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E-mail”功能,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E-mail”的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作为班主任,为了及时了解新生,加强与新生的沟通,在发表了一通热情洋溢的“演说”后,把自己的电子信箱公诸于众,从而激发了学生与教师接近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心理。然而,当有学生接连不断地向自己“发难”时,当时未能正确处理,居然破起案来,我想,这是德育的大忌,结果学生噤声不语,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就此中断。幸亏自己放下了架子,及时向学生作检讨,才重新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两封伊妹儿,一封希望老师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能够真正虚心地听取学生的批评意见,而另一封则说明学生已折服于老师的人格魅力,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并以此实现了班主任工作目标的第一步,为今后德育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基础,较好地体现了网络的德育促进功能。

2.运用网络模拟功能,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做到寓教于乐。

德育工作过于严肃的“面孔”,往往使学生产生一种压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说教又容易使学生两耳生茧,产生厌倦心理。也有的老师组织学生编写、演出校园剧,开展辩论、演讲等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学习时间紧,要充分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难度较大。利用电脑技术模拟生活中的德育情景,让学生在虚拟的社会生活中开展道德实践,既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又有着相对的真实性,而且学生在活动中所花的时间较少。

新课程的学生观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而且学生是涌动着无限活力的生命体,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应该是温馨的,可以沁人心脾,润物无声。关注学生,在教育中要理解学生,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思考学生,这样才能拨动学生生命的“情弦”,我们的教育方可绿意盎然。

【案例2】留言的启示

在元旦前夕,我兴致勃勃地打开我的信箱,这是同学们与我心灵对话的平台。意料之中,我收到很多同学的新年祝福。可我展开一张留言,清秀的字迹顿时进入我的视线:“俞老师您好,您每天叫我们记日记,练练笔,可我有时实在没什么可写,生活好象每天都一样------梁老师,您知道我们多想到外面活动活动,可是活动的时间实在太少------”

【反思】

我们的教育给孩子带来什么?无聊、苦闷------而我还在为学生有多次练笔的机会而高兴。读着学生的留言,我不由得想到高中生的生活:是呀,现在的学生每天一早来上学,上课又放学回家,做作业,生活很有规律。而且大多又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期望值又很高,免不了多练习,多辅导,这样在家放松的时间也不多,现在的学生多想轻松。这样的生活难得有特别有趣、有意思的事发生,对学生而言,日记的素材多么难寻啊!我的本意是善意的,然而,并非善意的教育都是智慧的教育,也并非善意的教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我这样为难学生,让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我是多么不该呀!幸亏有了这张留言,让我有补救的机会。

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日记变成了周记,记记一周中最难忘、最有意义的事、最想评论的事情。平时晚饭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活动活动,下下棋,打打乒乓,交流学生的心理话。在活动中,在交流学生的心声中,学生也在学习,也在成长。这样一来,给学生减负,留出时间给学生,学生的生活丰富了,日记素材也多了,我也更爱批改日记了。

总之,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学生心中的困惑,在发现有不和谐因素时,及时交流引导,让师生共同奏出和谐优美的乐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