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他的功过从明初到今日,一直受到文人学士的议论。有的人认为他谋朝篡位,好大喜功;有的人认为他攘外安内,功盖千秋。如果只看他登基前后的建树,确实是智勇双全,千古难寻。他对中国统一发展所做出的功绩,在几千年历代统治者中,不比任何一位少。
朱元璋尚在世的时候,就对他第四个孩子朱棣青睐有加,又同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商议,促使其将长女许配给他。后来朱元璋册封藩王时,将北平这块元朝首都封给了朱棣,可见对其的重视程度。
公元1390年,元朝重新南下席卷而来,朱元璋下令让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共同出兵北上应敌。只是晋王出太原后踌躇不前,朱棣见其迟迟不来会师,便独自率军进击。并未费得多大力气便攻退元军,俘获领军大将,及众多属下与无数马匹。
公元1392年,皇太子朱标不幸病逝,朱元璋有意封燕王朱棣为太子,只是群臣反对,又碍于同为皇子的秦王晋王两人,只好放弃,将朱标之孙朱允炆立为太子。
没过几年,秦王晋王先后离世,几位兄弟中就数朱棣最为年长,只是朱允炆已经被立为太子已经好几年了,并未犯下什么过错。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就开始削藩,一年内朱棣的几个弟弟便都被缴了兵权,暗地里朱棣早就开始收兵买马,到现在已是羽翼丰满兵多将广。于是叔侄俩人开始了一场持续三年的“靖难之役”。这场为争夺统治权的内部战争,以今天的目光来看,谁对谁错难以分辨,这是封建制度下的悲哀。最后以燕王朱棣夺权成功告终,历史向我们证明,朱棣确实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王朝。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登基即位后,为了安稳国内局势,彰显自己与建文帝不同,恢复了其他藩王被建文帝废除的王位,待形势稳定皇权强硬时,暗中却将剥夺了诸王的权力和军队。古代官员文人大多迂腐,不满新帝登基,朱棣在对待反对自己统治的人时毫不留情,甚至可以说是惨绝人寰,被株连者无以计数。公元1403年,朱棣命人网罗天下书籍,从先秦到明初,梳理分类成一本,历时五年书方成,朱棣取名为《永乐大典》,此书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自汉唐以来,安南一直都是隶属于中国的领地,只是到元朝末年战乱不止,趁机自立为国。公元1407年,朱棣上位后,随即派兵攻打,安南不敌只能是归附于明朝统治之下。只是出师无名,得了地盘却失去了人心,随后多年里叛乱不止。公元1409年,在元朝败亡之后,为了解决其残余势力对明朝的威胁,在和平共处的愿望无效后,朱棣决定武力征讨,派十万大军进攻蒙古鞑靼部,因错误估计鞑靼部实力,加上明朝带队将领指挥不当、冒敌轻进,以至于全军覆没。公元1410年,明成祖朱棣亲自率兵五十万进征蒙古,历时五月,一路征战。所遇大小战役尽皆告捷,大胜归京。后续又四次北伐蒙古,鞑靼部向明朝俯首称臣、年年纳贡。五次对蒙战争使得蒙古军事实力被进一步削弱,对征服部落采取优待的怀柔政策,促进了蒙古与汉两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在第五次御驾亲征时,朱棣病重去世。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为弘扬国威,命郑和率领舰队出海外交贸易,此次航海历程无论是从耗时、规模、航程哪方面来看,都是史无前例。在二十多年里的七次航行中,途径三十多个国家,打开了一条海上诸国友好往来的通道,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明成祖朱棣在外交方针上采取厚往薄来怀柔远人的政策,当时的明朝从各个方面看都远远领先于全世界。周边的各个国家,都争先恐后的派出使节来中国朝拜,想得到明朝的承认。明成祖朱棣对来访的使节,不分大小强弱,全都亲自以礼相待,并赠与许多赏赐。明朝威德远扬四海,四方宾服,受命来明入贡者有络绎不绝。后又修建大运河,疏通南北之路。迁都北平,改名为北京,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防范北方蒙古入侵。明成祖朱棣,历史上又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文韬武略,比之汉唐也不弱分毫。永乐盛世,万国来朝,前无仅有;帝王亲征,远渡沙漠北征戎狄者,只有明成祖朱棣一人。如果是建文帝朱允炆顺利继承祖业,也绝无可能立下这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