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带”贵族家庭的兴衰——玛雅名城科潘考古项目综述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玛雅著名城邦科潘遗址贵族居住区的8N-11号四方院落,面积约2500平方米,属于仅次于王宫级别的贵族居址。199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对居址东部建筑进行发掘,在中心主室发现雕刻着呈条带状排开的日月星宿之神的石榻,遂将其命名为“天空之带”(sky-band)贵族家庭。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课题科潘遗址考古项目自2015年开始实施,并和洪都拉斯人类学与历史局、哈佛大学等机构合作,对该院落其余部分进行发掘,至今已完成全部田野工作,全面揭示了此贵族家庭的兴衰。
揭示完整的宏大神话叙事
玛雅人信奉万物都要经历孕育、生长、成熟、死亡再重生的循环。建筑被看作是有生命的机体,自然也要经历这一循环。石砌的高等级建筑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拆毁,进入死亡状态,以新的台基覆盖,再建起新的建筑,完成重生。因此,地表建筑下均埋藏着早期建筑,需要以打通隧道的方式了解结构。我们在8N-11居址运用隧道式发掘,在规模和系统性上超过以往对科潘贵族居址的发掘,对了解该建筑演变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
发掘结果显示,整个院落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北侧建筑为例,早期建筑分东、西两部分,在其中心位置之下,有一座特奥提瓦坎文明风格的圆形石砌墓葬,埋葬着此家庭的一位重要祖先,寓示整个建筑是以祖先之灵为种子生长起来的有机体。中期建筑以被拆毁的早期建筑为基础,形成了贯通东西的长台基,中心为主室,两侧为偏室。在建筑过程中,在西偏室下设置了一个重要墓葬,石砌墓室内有两位成年男性遗骸,随葬了精美的彩绘陶器和玉器,为重生的建筑提供了新的祖先灵力。
保存在地表的晚期建筑同样是以被拆除的中期建筑为基础建设的,规模最为宏大。建设之前,在正前方台阶正中位置埋下了一座重要石砌墓葬,与早期的圆形墓葬形成整个建筑的中轴线。男性墓主腰部有1件以最上乘的湛绿翡翠制作的卡威尔神头像。玛雅宗教中,卡威尔神代表着体内的萨满之力,是至高法力和权力的象征。在周边埋葬的还有十余个人牲,有些牙嵌翠珠,身份颇高。在如此高规格的奠基礼之后,建筑台基被扩大,并在中心部位建造了第二层台基,为特奥提瓦坎的“立面—斜坡”样式,台基四周镶嵌了13个特奥提瓦坎风格的“交叉火炬”雕刻。玛雅宗教中,天有13层,因此13为最神圣的数字。“交叉火炬”为特奥提瓦坎最宏伟的太阳金字塔下圣殿的标志。根据科潘Q号祭坛上的铭文记载,科潘第1王就是在这座圣殿里获得了卡威尔神的加持后,远征科潘,建立王国。此雕刻为科潘王国神圣起源和纯正王统的标志。研究推测,北侧建筑在整个院落中发挥着祖庙的功能,是与祖先沟通的重要场所。
西侧和南侧建筑经历了同样的发展阶段。西侧中期建筑之下,发现多座重要墓葬。正室之下的T2号墓随葬大型玉牌,雕有代表王族的席纹;另外还有贵族必备的饮用可可饮料的陶杯1件,口沿有一周铭文,记录着墓主的贵族称号。西侧台基后部的T6号墓内,四边摆放石块,形成玛雅文的“kan”字,意为“珍贵”,标示了建筑的特殊地位。
西侧晚期建筑也是中心主室和南、北偏室的布局。北偏室雕刻丰富。门两侧雕刻表现的是以冥界之虫蜈蚣为冠的玉米神,其眼睑低垂,生命气息飘出鼻孔,正在进入死亡状态,沉落漂浮着螺壳的冥界水世界。正面和背面墙体各有3组雕刻,内容相同,均表现了玉米神在龙首神鸟腹内的重生——神鸟展开螺壳之翅,奋力飞出冥界水面。两面侧墙上各有1组相同的雕刻,展示了以十字花代表的太阳从以蜈蚣头装饰的冥界和人间的出入口喷薄而出的场景。这些雕刻讲述了玉米神死亡和重生又带来新的时间循环的玛雅宗教主题。宾夕法尼亚大学发掘的东侧建筑的正室雕刻展现的是重生的太阳神的强大武力;南侧室雕刻表现的是玉米神的重生带来万物欣欣向荣,雨水丰沛。在玛雅宇宙观中,西方为死亡之地,东方为再生之地,此院落的东西两面的雕刻主题互相呼应,形成完整的宏大神话叙事。
遗址反映社会发展变化
科潘第1王于公元426年建立王国,此后历经16王,延续发展至公元810年左右。根据陶器和雕刻的类型学研究可知,“天空之带”贵族居址的早期建筑年代相当于科潘第7王至第8王时期。在这一时期,王国取得了初步发展,此贵族家庭也建立起了最初的高等级石砌建筑。中期建筑的时代约相当于第12王和第13王时期。科潘第12王在位近70年,是玛雅世界最长寿、在位时间最长者。在此期间,科潘城邦的势力达到鼎盛,令附近的基里瓜城邦臣服,掌控了中美地区唯一的翡翠资源。随着城邦的兴盛,此贵族家庭的建筑完成了大规模的“重生”,形成了完整的封闭四方院落。
科潘第13王被基里瓜王设计杀害,科潘城邦衰落。科潘第15王开始复兴科潘城邦,第16王继续复兴大业。一方面,兴建高大的16号金字塔,制作著名的Q号祭坛,在上面雕刻科潘16位王者的形象,并以铭文书写光荣的建国历史,宣传源自特奥提瓦坎的神圣王统。另一方面,为巩固统治基础,第16王与高级贵族共享权力,在王宫区建立了与贵族集体议事的“集会之屋”。一些高等级贵族因此被授予特权,可以使用以前王室专享的雕刻和图像装饰自己的居址。8N-11贵族居址的最后一次兴建就发生在第16王时期,是当时政治改革的最佳例证。
第16王的努力难以阻挡公元800年以后开始席卷整个玛雅世界的衰落浪潮。公元810年,第16王去世,王宫区内再没有新的建筑工程,建筑的重生停止,王族似乎突然消失。8N-11贵族居址发生了同样的改变。北侧中心建筑祖庙两侧发现大量生活垃圾。据此推断,当时院落中仍有居民生活,但肯定不是赋予祖庙神圣地位的贵族家庭,即旧时王侯府邸已成寻常百姓之家。研究这些最晚期遗存,将为解开科潘城邦衰落之谜提供新的重要资料。
在历时百余年的科潘考古历程中,主要工作集中在王宫区,未能提供如此完整的、与城邦发展相呼应的贵族家庭发展演变资料。此次对8N-11号四方院落其余部分的发掘,为科潘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引起学界高度关注。中国考古学家用扎实的田野工作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玛雅文明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