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多达200个祭祀坑,上万人陪葬,古代的殉葬制有多可怕?
01
引言
古代历史上,有一种惨绝人寰的制度。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那就是殉葬制度。其惨烈与凶残程度,令人毛骨悚然。
然而,这种变态的人殉制度,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出现。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这种制度并没有被废除,反而是一直存在的。
02
人祭与人殉的区别
在了解人殉的时候,我们要分清两个概念,其实“人殉”和“人祭”不是一回事。人殉就是殉葬,主要的目的是怕死者亡后,没有人照顾,还有一个目的是为了死者得到一定的保护,说白了就是派保镖过去。其对象主要是自己亲近的亲人。
考古挖掘的殉葬坑
人祭又是另一回事了,人祭就是在主持祭祀的时候,将活人杀掉,然后送给自己的老祖宗。其主要的目的是让自己的祖宗享用。类似这种习俗的还有古代的血祭,像楚国境内就有用人血祭祀战鼓的习俗,所以说这也是人祭的另一个目的。
人祭还有人殉的所使用的人也是不同的。人殉所使用的是自己的老婆以及亲近的人,而人祭主要使用的是战争中所使用的俘虏,这早在殷墟中的卜辞中就有对此有所介绍。
人殉呢,主要是放到墓葬中,与死去的墓主人放到一个墓穴中,或者是在附近。但是人祭就不同,主要是在一个特殊的场地举行。当然,死者的死亡时间也不同。人殉是在墓主人下葬的时候进行的,但是人祭可以是死者死后的一段时间后。
只有头颅的就是人祭
其死法也不同,像人殉死亡的方法还比较正常,一般是自己自杀或者是别人杀死,还有用刀刺死,服毒自尽,但是绝对不砍头。主要是为了保存尸体,因为这样死者就不能被服侍了。但是人祭的死法就比较多了,主要的死法就是杀头。
03
先秦时期的殉葬制度
商周时期是古代人殉制度最兴盛的时期,其死者的数量之多,骇人听闻。在商代,人祭的情况是非常之多。比如说,在殷墟考古,就发现了很多许多在人祭的时候所留下来的遗址和残骸。1976年,在殷墟中就挖掘出了将近200个祭祀坑,其中发现人祭的数量上千。粗略估计,墓葬中人祭的数量有数万人。
到了周代的时候,人祭的现象就有所减轻了。在考古发掘的中,就可以明显的表现出这点来。像秦武公死后,其人数有66人。秦穆公死后,其人数是有177人,已经算是数量较多的了。虽然说人祭的现象减少了,但是人殉的现象仍然是非常普遍的。
殷墟出土的殉葬坑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殉的现象就有所减轻了,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思想的进步。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要倡导的是仁爱,而且他还还极力劝阻当时的贵族们不要在实行人殉,否则要遭到天谴了。
而且当时的下层的奴隶们,对此也表示反抗,这对于当时的统治者也是极大的震动。在《战国策》中就记载了关于殉葬的一件趣事。秦昭襄王时候的宣太后,也就是著名的芈月,在自己快要去世的时候说,自己死后指名让魏丑夫来殉葬。
魏丑夫听说之后,非常害怕,整天吃不好睡不好,就找来了庸芮来帮忙说情,这才打消来宣太后的人殉的念头,魏丑夫才得以逃过一劫。
宁静饰演的宣太后
04
殉葬制度的式微
虽然人殉制度在战国时期已经式微,但是到了秦朝之后又逐渐兴盛。笔者小时候在看电视的时候,就对此印象深刻。秦始皇在自己修建陵墓的时候,可以说是极尽奢华,其陵墓是在骊山,死者不计其数,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数量有多少,但也可以想象,数量是相当多的。
而后的秦二世胡亥也是如此,他继承了自己父亲的做法,并且下令让当时宫内的没有孩子的嫔妃都不能放出宫,要给自己陪葬。而且负责修建宫殿的工匠们,也不放过。
秦始皇的兵马俑
到了汉朝之后,对于殉葬制度的态度就有所有所缓和。西汉的时候,有一个叫做杨王孙的学者,就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还专门写了一篇《裸葬论》的文章,主要就是反对奢华的厚葬风气,以及当时的迷信思想。
当时的名士刘向,也对此劝诫,那些厚葬的高官贵族,越是豪华,陵墓被盗的速度也越快,这对于当时统治者的观念也有所改变。到了东汉时期,国家对此现象发布政策,认为老百姓生前所攒的积蓄,不应该在死后铺张浪费,也不是真正的孝。
三国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国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广,其佛教的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影响也是重大的,当时人们的对于丧葬的观念也由厚葬转向了薄葬。西魏时期的皇后甚至还选择了佛家圆寂的死法。
05
殉葬的死灰复燃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当时人们物质生活上的发展,尤其是当时统治阶级的奢侈,原来的殉葬制度就开始复兴。按照唐代君王死后的传统,一般要在死后七个月之后,才能彻底埋葬。而殉葬也是时有时没有。
宋朝时期,宫廷殉葬的制度也是有的,关于史书中也有相关的记载。偏安杭州的南宋统治者赵构,虽然饱受金人的耻辱,但是生活上依然奢靡。非常宠爱叫做王氏、李氏这两位妃子。当时的太后对此甚为不满,赵构去世之后,就胁迫这两位妃子殉葬了。
宋高宗赵构
到了明朝时期,殉葬的风气又开始流行起来,主要是太祖朱元璋开了这个先例。洪武31年,朱元璋病逝,侍奉的宫人们都为其殉葬。而他的二儿子朱爽死的时候,也让自己两位妃子陪葬。此后,殉葬就在明朝成为了定制。
除了皇帝以及诸王这些统治者推行殉葬,当时的许多的大臣也有推行了殉葬。像永乐年间的惠安伯,跟随朱棣打仗,立下了军功。在他死后,他的妾就为其陪葬。并且这种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
以至于到了明英宗时期,就废除了这个惨绝人寰的殉葬制度,而后的历代统治者也对此进行抵制。明朝末年的时候,殉葬这样的制度已经趋向于消失了。
古代妃子自杀殉葬
到了清朝时期,殉葬制度又趋向于死灰复燃的趋势,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以及满族传统的影响,殉葬制度也是存在的。甚至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存在着。像复辟帝制的袁世凯死后,他其中的一个姨太太就自愿为其殉葬。
06
结语
从历代殉葬上看,这种残忍以及不人道的殉葬制度,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科技的衰微以及迷信的观念造成的。而且对于这种思想的根除,也是非常艰难的。现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这种落后的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仍然要防止其死灰复燃。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刘向:《战国策》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吕毖:《明朝小史》
王恩田:《关于殉葬问题的再认识》
兰殿军:《野蛮的殉葬制度》
从历代殉葬上看,这种残忍以及不人道的殉葬制度,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科技的衰微以及迷信的观念造成的。而且对于这种思想的根除,也是非常艰难的。现在文明已经高度发达,这种落后的制度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仍然要防止其死灰复燃。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刘向:《战国策》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
吕毖:《明朝小史》
王恩田:《关于殉葬问题的再认识》
兰殿军:《野蛮的殉葬制度》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