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送中药不传之秘:总结各类中药里疗效最好的单方送给你!建议永久收藏!

“张胜兵中医”

医道之漫漫,苦心而求索,常待东方白,不为世俗同。

张胜兵:武汉知名中医,中医研究生,成名代表作《医门推敲》五部,《攻癌救命录》,《张胜兵解读温病条辨》

盛世华诞

72年转逝,又迎来的祖国生日
举国上下欢腾的日子
——愿祖国日益繁荣昌盛!

细说中药之最,全方位为您的身体着想。

生活工作压力不断,更需要强健的体魄来应对,

最好的中药献给最好的你。

清热解毒之最———银花

别名:老翁须、金钗股、金银花藤、过冬藤。

药用部位:茎枝

药材性状:本品呈长园柱形,多分枝,常缠绕成束,直径1.5~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剥落。枝上多节,节间长6~9cm,有残叶及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无臭,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

性味归经:寒;甘、微苦;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熬膏贴;或研末调敷;或用鲜品捣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芳香化湿之最———藿香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若湿阻中焦、脘闷纳呆者,与佩兰等同用;若湿温出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2. 用于呕吐、泄泻等。若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若胃寒呕吐者,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 用于暑湿症。其治暑湿,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4. 用于发热恶寒、恶寒发热、胸脘满闷。配伍紫苏、陈皮。

此外,可治鼻渊,常可配猪胆汁等同用。

补血之最———当归

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

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由于当归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补脾之最———山药

别名: 山药、怀山药 、淮山药 、土薯、山薯、山芋、玉延。

气味: (根)甘、温、平、无毒。

药用价值:根茎入药,滋养强壮,治脾胃亏虚等,也可作副食品和酿酒原料。

1、心腹虚胀,手足厥逆,不思饮食。用薯蓣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二钱,米汤关定。一天服二次。

2、禁口痢。治方同上。

3、小便数多。用薯蓣(矾水煮过)、白茯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水送下。

4、痰风喘急。用生薯蓣(捣烂)半碗,加甘蔗汁半碗,和匀,一次饮服。

5、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

6、湿热虚泄。用薯蓣、苍术等分,加饭做成丸子米汤送服。

7、肿毒初起。用带泥的薯蓣、蓖麻子、糯米等分,水泡过,研细敷涂即散。

8、手足冻疮。有薯蓣一截,磨泥敷上。

消食之最———神曲

别名:泉州神曲,范志曲,百草曲。

性味归经:苦,温。①《药性考》:“微苦香甘。”②《纲目拾遗》:“甘淡,清香。”

药用部位:入脾、胃、大肠经。麦粉、麸皮和多种药物混和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

功效主治: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治伤食胸痞,腹痛吐泻,痢疾,感冒头痛,小儿伤饥失饱。

清痰之最———贝母

性味归经:川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治疗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及阴虚燥咳劳嗽等虚证;还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及瘰疬痰核等病。此外,川贝母与乌贼骨、甘草为散剂,即乌贝散,治疗胃溃疡有效。

使用方法:内服:3-10g;研细粉冲服,每次1-1.5g反乌头。寒湿咳嗽不宜使用。

中成药: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萎散。

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退黄之最———茵陈

别名: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

性味: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祛风之最———独活

性味归经:辛、苦,温。入肺、脾、肾三经。

功效:疏风解毒,活血祛瘀,止痛。

主治:用于痘疮,跌打损伤,头痛、腰痛等症。

安神之最———枣仁

别名:山枣、酸枣子、别大枣、刺枣。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酸。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养心,安神,敛汗。用于神经衰弱、失眠、多梦、盗汗。

温里之最———附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

1. 用于厥逆亡阳、脉微欲绝。若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弱,或因大汗、大吐、大逆的功效,常配合人参、干姜、炙甘草等品同用。如果冷汗淋漓、亡阳厥逆者,用附子、人参外,须再加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药;如果大出血后引手足厥冷、汗出脉微,可以用参、附、龙、牡配合麦冬、五味子等同用,以回阳救阴。

2. 用于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脾阳不振、腹痛、便溏。凡肾阳不足、命火衰微、畏寒肢冷、阳痿、尿频之症,皆可应用,多配伍肉桂、熟地、菟丝子、山萸肉等同用;如脾阳不振、脘腹冷痛、大便溏泄之症,配合党参、白术、干姜、炙甘草等药同用。

3. 用于风寒湿痹、周身骨节疼痛等症。与桂枝等品合用。

附子的解毒方法:

1、萝卜捣汁一大碗,入黄连甘草各五钱,犀角二钱,煎药至八分饮之,其毒即解

2、蜂蜜亦可解附子毒,急性中毒不适用

3、炙甘草、莱菔煎汤,解附子毒特效

止咳之最———杏仁

别名:杏核仁、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梅仁、杏、甜梅。

归经:肺;脾;大肠经。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润肠;下气开痹。

食疗作用:

1、甜杏仁性味甘、辛,苦杏仁性味苦、温;

2、宣肺止咳,降气平喘,润肠通便,杀虫解毒;

3、主治咳嗽,喘促胸满,喉痹咽痛,肠燥便秘,虫毒疮疡。

芳香开窍之最———麝香

别名:香麝、獐子、山驴子。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遗香,心结香、生香、元寸香。

性味归经:辛,温,归心、脾经。

功效: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重镇安神之最———朱砂

别名:丹粟,丹砂,赤丹,汞沙,辰砂。

性味功能:甘,微寒;无毒。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临床应用:

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朱砂甘寒质重,专入心经,寒能清热;重能镇怯。所以朱砂既可重镇安神,又能清心安神,最适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宁、烦躁不眠,每与黄连、莲子心等合用,以增强清心安神作用。亦可用治其它原因之心神不宁,若心血虚者,可与当归、生地黄等配伍,如朱砂安神丸;阴血虚者,又常与酸枣仁、柏子仁、当归等养心安神药配伍;惊恐或心气虚心神不宁者,将本品纳入猪心中炖服即可。

2.用于惊风,癫痫。本品重镇,有镇惊安神之功。用治高热神昏、惊厥,常与牛黄、麝香等开窍、息风药物同用,如安宫牛黄丸;治小儿急惊风,多与牛黄、全蝎、钩藤等配伍,如牛黄散;用治癫痫卒昏抽搐,每与磁石同用,如磁朱丸。

3.用于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本品性寒,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内服、外用均效。治疗疮疡肿毒,多与雄黄、大戟、山慈菇等配伍,如紫金锭;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多与冰片、硼砂等配伍,如冰硼散。

注意:本品无毒,不宜大量久服。忌火煅,水飞入药。不宜过量,久服,以免汞中毒。肝肾病患者慎用。

清热之最———石膏

药物功效:解肌清热,除烦止渴。

主治:治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煅敷生肌敛疮。外治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性味归经:辛甘,寒。入肺、胃经。

药物配伍:配桑叶,清宣肺热;配桂枝,表里双解;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配知母,清热除烦;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配甘草,清肺止咳;配竹叶,清热除烦。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能寒胃,令人不食,非腹有极热者,不可轻用。”

泻火之最———黄连

别名:王连,支连,川连,鸡爪连,鸡爪黄连,光连,雅连,峨嵋连,嘉定连,刺盖连,野黄连,凤尾连

药用部位: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地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

性味归经:苦,寒。入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功效主治:泻火,燥湿,解毒,杀虫。治时行热毒,伤寒,热盛心烦,痞满呕逆,菌痢,热泻腹痛,肺结核,吐、衄、下血,消渴,疳积,蛔虫病,百日咳,咽喉肿痛,火眼,口疮,痈疽疮毒,湿疹,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洗或浸汁点眼。

降气之最———沉香

别名:蜜香,沉水香。原植物白木香又名:土沉香,女儿香,牙香树、莞香、六麻树

功效: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性味归经:辛苦,温。①《别录》: “微温。”②《海药本草》:“味苦,温,无毒。”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无毒。”④《纲目》:“咀嚼香甜者性平,辛辣者性热。”

入肾、脾、胃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肾、命门二经。”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少阴,兼入手少阴、足厥阴经。”③《药品化义》:“入肺、肾二经。”④《本草经解》:“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主治: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磨汁或入丸、散。

用药忌宜: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①《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②《本草汇言》:“阴虚气逆上者切忌。”③ 《本经逢原》:“气虚下陷人,不可多服。”④《本草从新》:“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药物配伍:配木香:补气行气。配肉苁蓉:温肾滋阴。

止痛之最———元胡

别名:延胡索、延胡、玄胡

药材形状与质量:块茎呈不规则的扁球形,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不规则网状细皱纹,上端多数凹陷,有茎痕,底部中央稍凹陷呈脐状。质坚脆,断面金黄色至黄棕色,角质样,有光泽。以个大、饱满、皮细、质坚、断面金黄色、角质样、有光泽者为佳。

性味功能:元胡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能。

主治用法:用于全身各部气滞血瘀之痛,痛经,经闭,症瘕,产后瘀阻,跌扑损伤,疝气作痛。水煎服。

用量:煎剂:3~15克。丸散:0.35~13.5克。外用:适量。

止血之最———三七

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三七“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温,味甘微苦,及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主要功效:性味归经: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生用可止血化瘀、消肿止痛,是云南白药主要成分,同棵植物的花叶也能入药,当茶饮。

三七花茶的功效:三七花茶具有食用方便、润口、止渴等特点,主要功效跟三七相似,主要功效特点是: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三七花可以像喝茶一样每天喝几杯,而且它还像普洱茶一样耐泡!

补阳之最———鹿茸

性味:甘咸、温。

功用: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

主治: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遗精、腰膝痿弱、虚寒带下及久病虚损等症。

禁忌: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或伤阴动血。阴虚阳盛者忌用。

补阴之最———女贞子

别名: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

性味归经:苦甘、平。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甘,无毒。”;入肝、肾经。①《本草经疏》:“入足少阴经。”②《本草再新》:“入肝、肺、肾三经。”

功效分类:补虚药,补阴药

功效主治:补肝肾,强腰膝。治阴虚内热,头晕,目花,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

用药忌宜: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本草经疏》:“当杂保脾胃药及椒红温暖之类同施,不则恐有腹痛作泄之患。”

生津之最———石斛

别名:林兰、禁生、杜兰、金钗花、千年润、黄草、吊兰花

药用部位:茎

性味归经:微寒;甘;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宜久煎;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指胃酸分泌过少者),均禁服。

温痰之最———半夏

性味:性温,味辛;有毒。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临床功效:

1. 用于痰多咳嗽。用半夏的地下部分制成半夏露糖浆,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治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痰湿内阻、胸脘痞闷者,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 用于瘿瘤瘰疬、疮疡肿痛、梅核气等。治瘿瘤瘰疬痰核,与海藻、昆布、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

4. 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吐。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黄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平肝之最———羚羊角

性味:咸、寒。

功用:清热镇痉,平肝熄风,解毒消肿。

主治:高热神昏、谵语发狂、惊痫抽搐、目赤肿痛等症。

禁忌:肝经无热者不宜。

鉴别特点:质坚不易折断。气无,味淡。以角肉丰满、色润、有光泽、质嫩、无裂纹、显有鲜红血斑(称全活羚羊)者为佳。

辛凉之最———薄荷

别名: 野薄荷(各地),夜息香、南薄荷(山东),水薄荷(云南),水益母、接骨草(云南昆明),土薄荷、鱼香草(四川),人丹草,野仁丹草、见肿消(江苏),苏薄荷,蕃荷菜等。

性味功效:薄荷在医药上广泛用于驱风、防腐、消炎、镇痛、止痒、健胃等药品中。全草入药,辛,凉。归肺、肝经,有发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解毒,疏肝解郁和止痒等功效,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无汗、风火赤眼、风疹、皮肤发痒、疝痛、下痢及瘰疬等症,外用有轻微的止痛作用,用于神经痛等。

攻下之最———大黄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凉血之最———犀角

别名:低密(《纲目》),乌犀角(《证治准绳》),香犀角(《现代实用中药》)。

性味:酸咸,寒。①《本经》:味苦,寒。②《别录》:酸咸,微寒,无毒。③《药性论》:味甘,有小毒。

归经:入心、肝经。①《本草蒙筌》:入阳明。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肝二经。③《本草汇言》:入手太阴、少阴,足厥阴、少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凉血,定惊,解毒。治伤寒温疫热入血分,惊狂,烦躁,谵妄,斑疹,发黄,吐血,衄血,下血,痈疽肿毒。

理气之最———枳实

别名:枸头橙、臭橙、香橙。

性味归经:苦、辛、酸,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1、慢性胃病,胃下垂:枳壳15克,野山楂9克,水煎去渣,一日2次分服。

2、肝胃气痛(包括神经性胃痛):枳实、橘皮各6克,甘草3克,开水冲泡,一日3次分服。

3、奔豚气痛(包括肠蠕动不安):苏枳壳焙燥研细末,以米汤送服,每服3克,一日3次。

4、产后子宫下垂或脱肛:苏枳壳12~18克,黄芪、甘草各6克,水煎,一日2次分服。

5、小儿脱肛:幼小青嫩的枳实,焙燥研细末,以糖水送服,每服1.5克,一日3次。

6、脱肛:枳壳30克,赤石脂(煅研包)、升麻各6克,黄耆12克,水煎,1日2次分服。

舒肝之最———郁金

别名:玉金,姜黄、毛姜黄。

性味归经:辛、苦,寒。归肝、心、肺经。

功能主治: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

宜忌:阴虚失血及无气滞血瘀者忌服,孕妇慎服。

作为龙的子孙
时刻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
热爱祖国
共同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