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可嘉(4)
“惹钟么下水”。这是多么经典的客家话,是经岁月沉淀后的精华,是对某些不准时、不守时间信用的人的一句玩笑话。“下水”指的是动力内脏,时钟没了内脏当然就没了准头,把对没有时间观念的人的批评,甩锅给时钟,幽默的指桑骂槐,妙哉!
那天下午进到山里,我们的时钟就开始没了“下水”,每到一处都会虔诚地驻足,不由自主;每见到熟人都有很多话题,没完没了,以致以快天黑了才回到家。
陪着明光去给桂花树浇水,重走一回之前的漫漫挑水路。洒满汗水与泪水的挑水路,落满了残枝败叶,给灰色的记忆中,增加一抹悲凄的景象。
他手里提着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桶,在给第一棵桂花树浇水时,让我见识了明光老弟的智慧,发现他既有发达四肢,更有聪明的脑袋。树苗虽然带有“营养杯”,但在缺水的情况下还是很难保证它一定能成活。为了保证桂花树的成活率,我觉得他的奇思妙想十分管用。他用能装下三四斤水的小铁罐,在铁罐的上面预先钻上两个小孔,一个大些一个小些,装满水后再塞住铁罐的“嘴巴”,把铁罐倒扣在树苗旁边,铁罐周身没有空气补充,在重力的作用下,里面的水会慢慢渗出,铁罐内形成负气压,这样,大孔慢慢渗水,小孔则补充空气,滴灌的效果就形成了。这设计非常巧妙,虽然算不上是什么发明,但他能巧妙应用气压差的原理已经很了不起了。正所谓伟大出自平凡,平凡中创造奇迹!
在老家的南北两边,明光种了三棵桂花树,在七世祖墓地旁也种了两棵。为桂树浇水培土,服侍得妥妥帖帖,目的是保证这些树都能成活。与其说种的是树,不如说种的是对故乡的无限眷恋,无论你走到那里,故乡始终住在心中。乡愁是中秋的一轮明月,乡愁是传说里月宫中的丹桂飘香,乡愁或许还有伟人诗词中的桂花酒。
进山的目的主要是协调修墓地过程中,主客双方的意见分歧,到现场实际勘查后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浇树只是“副业”而已,能顺手牵羊,何乐而不为。
在七世祖佳城,我们逗留了不算很久的时间,向师傅传达了主人的意图后,随之返回我们从前的老巢——排项。排项早已面目全非了,但排项人隔三差五总会有人来惠顾。明光的地盘没有被征收,老房子依然耸立在那里,经冬历春,披星戴月,景色凄美。
这栋老房子原来的模样与现在有点不同,原来是五加基的楼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建筑,是明光兄弟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记得在刚进入八十年代时,大家的生活稍有改善,楼房是在这大背景下横空出世的。一栋四间一厅的楼房,整栋楼房的建设过程,是愚公移山精神的见证。原来这里的地理条件只能容许建厕所的地皮,厕所后面是高傲得不可一世的山体。据明光回忆说,为了向山要地基,就连无坚不摧的“钢将”,都被他用短了一根又一根,他们兄弟费尽移山心力,终于大功告成。
大概在八二三年吧,新房落成不久,客厅里增加了一台14吋的电视机。远远近近的男女老幼,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小小的屏幕,每晚如是,人气大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