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从“胃”论治

原创 陈波 中医书友会 2017-07-22

第1402期

I导读:“同一个人,从寒、从热治疗都能见效,这还是头一回见,也算是开眼了,应了有句话‘你对了,不能说明别人就一定错了’”。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编辑/王超)

过敏性鼻炎近些年发病率较高,除了体质倾向外,一方面源于空调的普及,另一方面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慎,所以城市居民多为易发人群。该病近似于古代的“鼻渊”,中医认为鼻窍与肺相通,故历来医家多从“肺”论治,目前临床主流思路以肺脾肾的虚寒治法为多,根据本人以往经验,这种思路作为常规方法疗效尚可,然而随着治疗病例的增加,发现很多非寒证的类型,这才发现自己临床治疗时都有点套路化了,现在分享近期治疗的一个案例,也颠覆我的认知,拿来供同道交流。

患者程某,男,25岁,北京人,2017年4月30日初诊。患过敏性鼻炎已经多年,换季时痰涕交加、鼻塞咳嗽不断,四季虽有减轻时候,但基本少有维持长时间的不发病状态,甚为所苦。现症见:喷嚏、咳嗽、痰时黄时白,晨起或遇寒时最重,白天气温上升后症状相对轻些;胃口极好,喜欢饮酒烧烤,大便稀溏,但量少,粘马桶,一天一便;平时睡觉晚,腰酸疼,脾气急躁,汗出较多、甚则面如水洗。

舌象:舌红苔白腻水滑。脉象:右浮数,关宽实,尺沉;左滑数,尺沉。

诊断:舌见水滑、白腻,判断为脾肾阳虚,痰湿蕴肺。遇寒加重,寒邪束肺。左右尺沉肾虚也, 右关脉宽大硬实,占据了半个寸尺的位置,表明肠胃阻滞较重。肺肾虚寒,兼有少量郁热型过敏性鼻炎。

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定喘汤。

处方:炙麻黄5g, 细辛5g, 制附子10g(先煎),苏子15g,桑白皮10g,干姜10g,黄芩10g,款冬15g,姜半夏10g,茯苓45g,炙甘草5g,枳实10g。 8付。

2017-5-8,二诊。服药期间,遇饱食加过量饮酒,第二日痰涕鼻塞必然加重,大便依旧稀溏而粘,汗出加重,后注意饮食余症有一定好转。看来麻黄附子细辛汤效果不尽如人意,大便未通畅也未成形,考虑到饱食加重,肠胃阻滞显著,先不予温阳大热之药,先治中上二焦。舌脉如前。

处方:苏子15g,姜半夏12g,前胡12g,厚朴9g,陈皮5g,茯苓30g,干姜5g,大枣10g,羌活12g,葶苈子12g,当归10g,肉桂3g,枳实10g,五味子5g。6剂。

2017-5-19,三诊。服药6剂,痰涕、汗出、咳嗽明显见轻,然而停药几日中,病情又反复如故。看来散寒、化湿、敛肺思路尚可,但似乎还是没抓住病根。这时我就跟患者聊天,希望能多获得一些信息,他自己说他食量很大,不到饭点就容易饿,而且四肢觉得躁烦,老想动下才舒服,这时突然想起来之前说有口渴,而且脉不止是滑而是大,且虽无发热,但脉数,这可能就是白虎加人参汤证啊,可是遇寒加重怎么解释呢?理论基础又是什么呢?

这时想起来在哪里看过一篇文章写过,胃经上达鼻旁,故鼻炎多与胃有关。白虎汤主治阳明胃热,这不就对上啦!惊喜之余,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出了白虎加人参汤,害怕伤阳,故而又加入苓桂姜五味以佐治白虎寒凉。不但如此,没敢多开,就开了2剂试试水。没有老师指点,就是这么纠结啊。

舌诊:色红,苔白腻、水滑。脉诊:双脉洪数,双寸沉,右关宽实。

生石膏45g,党参25g,生山药50g,炙甘草10g,干姜10g,茯苓30g,桂枝5g,五味子5g。2剂。

2017-5-21,四诊。患者说药后症状如故,听完有点失落,本想着患者带着喜悦的心情,跟我说“好多啦”。然而,冷静下来发现,用了45克石膏,虽然代煎效力打折,但对于遇寒加重的病史来说,他居然未有不良反应,而且右关实脉的宽大程度缩减了一半,这就说明至少目前没犯错,那就再加一把劲。

生石膏45g,知母10g,生山药50g,炙甘草10g,党参30g,茯苓50g,桂枝5g,五味子5g,生姜4片。7付。

2017-5-31,五诊。患者未来我诊室复诊,而是微信告知,所有症状基本痊愈,只有一只鼻孔略不通,之前痰涕、咳嗽、喷嚏、多汗全部正常了。后来我特意嘱咐他,如果近期再犯了,一定告诉我,结果1个多月过去了,都没事,真的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啊。同时,想到张锡纯大神说过,石膏辛凉,并非大寒之品,通过这个案例验证了,此言不虚啊。后来惊奇的发现,张石膏就是用白虎汤治疗过鼻炎,真是与他老人家有共鸣啊。

总结一下:该患者属于湿热体质,胆胃蕴热,肾阳略虚,肺表略虚。一诊,治本从肾论治,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居然效果一般,可能标实较重吧。二诊,从肺论治,苏子降气汤加味,有效果尚可,但是预后一般。三诊,另辟蹊径,从胃论治,白虎加人参汤,多年的鼻炎,一周痊愈,可以说是一个惊喜呀。同一个人,从寒、从热治疗都能见效,这还是头一回见,也算是开眼了,应了有句话“你对了,不能说明别人就一定错了”。一个案例,不能说明全部,所以留待更多的人来验证——过敏性鼻炎从“胃”论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