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8日,第12个“世界海洋日”和第13个“全国海洋宣传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保护红树林,保护海洋生态。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为近海生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栖息、繁殖和庇护场所,是海洋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对象,三大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之一,有“海岸森林”之美誉。珠海淇澳岛有一片美丽的红树林,树木错落,花鸟嬉戏,是研究红树林植物的重要基地,也是我经常泡的好去处,今天蹭个热点,说说里面的海滨猫尾木。
红树植物包括真红树和半红树。在我看来,红树林是植物界的联合国,很多科会派代表进驻红树林。作为紫葳科派驻在红树林的唯一代表,半红树的海滨猫尾木就很突出了。
海滨猫尾木,紫葳科、猫尾木属常绿乔木。也叫南亚猫尾木,新加坡红树等等,它的英文名是Mangrove Trumpet Tree,“Mangrove”是“红树林植物”,“Trumpet”是“喇叭花”,直译过来就是红树林喇叭花树。猫尾木之名来自它的蒴果,蒴果圆柱状,悬垂且长,密被褐黄色绒毛,像猫尾巴,故名,也叫猫尾。本文的主角常见于海边而被称之海滨猫尾木,只是,它的蒴果与其他猫尾木不一样,光溜溜的,是用了“脱毛剂”的猫尾巴。海滨猫尾木的拉丁是 Dolichandrone spathacea,属名Dolichandrone,中文也叫银角树属,由dolichos(长的)+andros(雄性)组成,指此属植物雄蕊伸出花冠,种加词spathacea指佛焰苞状的,说的是它的花,因此它在我国最早发现时,暂给它拟名为佛焰苞猫尾木。猫尾木属的属名也写作Markhamia,它是纪念英国探险家Clements Robert Markham(1830-1916)。
海滨猫尾木生长于海岸内滩和河口的积水地,也可在完全不受潮汐影响的陆地生长,分布于自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经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至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多尼亚岛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海南东海岸和广东湛江。
在我眼里,猫尾木属的物种一直深不可测,资料显示:猫尾木属,紫葳科, 约12种,分布于非洲和热带亚洲。我国产2种及2变种:齿叶猫尾木Dolichandrone stipulata var. velutina猫尾木Markhamia cauda-felina毛叶猫尾木Markhamia stipulata var. kerrii
西南猫尾木(原变种)Markhamia stipulata var. stipulata
燃鹅,翻开中国植物标本馆,惊讶地发现,它们重新组合了,化整为零了:齿叶猫尾木原来作为西南猫尾木的变种,已经并入西南猫尾木;猫尾木居然被并入毛叶猫尾木,而毛叶猫尾木仅仅也是西南猫尾木的变种。于是,我国猫尾木属的2种2变种变成1种1变种:西南猫尾木及它的变种,毛叶猫尾木。
对,以上描述并没有出现海滨猫尾木的身影,那就直接说明,海滨猫尾木并非我国原产。
据记载,海滨猫尾木第一次出现在我国专家面前是1984年的事了。1984年9月在海南岛崖县林旺区石龟村附近浅海滩边,采到一种带果的紫葳科植物标本,经华南植物所专家鉴定,暂拟名为佛焰苞猫尾木,后来被命名为海滨猫尾木。海滨猫尾木至今分布也不广,幸运的是,我能在珠海的红树林遇到它,而且长势不错。据说,珠海红树林2007年引进,并进行一系列的科研工作,目的为它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在2008~2010年间,专家们对珠海淇澳岛海滨猫尾木的树高、地径、冠幅、繁殖能力和抗寒能力等进行调查研究。3年生海滨猫尾木平均树高为1.83 m,平均地径为7.16 cm,平均冠幅为219 cm×199cm。从而证明在淇澳岛的高潮滩,海滨猫尾木可正常生长、繁殖且适应性较强,作为海岸优良防护树种和园林绿化树种具有较好的引种前景。
目前,朋友的苗圃对海滨猫尾木的种苗栽培也非常成熟,由于它具有生长速度快,树姿挺拔,花朵美丽等优点,我可以大胆假设,假以时日,作为半红树的它,可以广泛用于热带海岸滨水景观带绿化,或者作为有水源保证地段的园林绿化树种和海岸防护树种。
据当年的报道,由于其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当年仅分布我国的海南岛,在铁炉港、榆林河和青梅港只有少量的分布,多年的调查未发现有自然更新的幼苗。
2008年被列入海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因此,开展濒危半红树植物海滨猫尾木的繁育工作,提高其种群数量,是保护我国红种质资源最为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经过多年的摸索,专家们已经探究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育苗方法,为濒危半红树植物海滨猫尾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海滨猫尾木生长于海岸内滩和河口的积水地,也可在完全不受潮汐影响的陆地生长。土壤多为灰黄色潜育土性明显的砂土。海滨猫尾木喜光,稍耐阴,树性强健,生长迅速,喜高温、湿润气候,不耐寒。当1月最低温为6℃,平均温为15℃时,海滨猫尾木基本无冻害,芽受害率在10%以下。表明海滨猫尾木耐寒能力较强,在不遭遇特大低温雨雪灾害的前提下能安全过冬。
海滨猫尾木属于属常绿乔木,一年四季都是满树的绿色,它的叶片非常的好看,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它的花寿命很短,能看到它开花是小概率事件,我也是因为去多了,偶尔才拍到它开花的样子。
它的花就是紫葳科的典型标志了,总状花序具2-6(-8)花,花梗粗壮,花萼绿色,筒状,长4-8厘米,开花时近轴的一方分裂近达基部,呈佛焰苞状,先端钝,具反折的短尖头,尖端外面具有紫色的腺体;花冠初时绿色,开放时白色,喇叭状,冠筒上部外面有腺体。
▼它的花期很短,花谢了是这样的状态。
▼ 这是它的花苞。不认真看会误以为它的蒴果。
海滨猫尾木挂着“猫尾”之名,说的就是它的蒴果,它的蒴果相对柔软的猫尾木蒴果而言,略为坚硬,蒴果筒状而稍扁,下垂,通常稍弧曲。
▼它的蒴果慢慢由绿色变成灰色,通常能够一直挂在枝间,所以,经过的朋友几乎不假思索都能分辨它的身份。
海滨猫尾木是优良的半红树树种,应用到红树林消浪林带体系建设中,为中国华南的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作用。海滨猫尾木不仅是优良的海岸防护林树种,而且树姿挺拔,花大而美丽,蒴果形似猫尾,可作为一种园林绿化树种在公园、景区和行道上广泛应用。
这里顺便说说大家口里常说的猫尾木吧。其实,现在没有一个单独叫“猫尾木”的种,猫尾木已经并入毛叶猫尾木(点击阅读),而毛叶猫尾木是常绿落叶乔木,它是西南猫尾木的变种。毛叶猫尾木的拉丁名是Markhamia stipulata var. kerrii,种加词stipulata是“具托叶的”,说的是它叶片的特性,而变种加词kerrii命名人是20世纪爱尔兰医生和植物学家亚瑟弗朗西斯乔治科尔。要是你不知道猫尾木名字的由来,看它的果实就知道了,挂果之时,那一根根灰灰的布满绒毛的蒴果,像极了一条条毛茸茸的尾巴,说它是猫尾木,那真的是绝配呀,风一吹来,这些或直垂,或卷翘的“尾巴”便摇了起来,十分俏皮。它生于海拔200-300米疏林边、阳坡,分布于广东(茂名)、海南、广西(那坡、临桂、宁明)、云南(河口、金平、墨江、勐腊)。福建有栽培。在泰国老挝,越南北部至中部也有分布。▼ 毛叶猫尾木 Markhamia stipulata var. kerrii
海滨猫尾木为常绿乔木,高5-20米,树皮灰色至深褐色;小枝粗壮。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具2-3(-4)对小叶;小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5-16厘米,宽3-7厘米。
总状花序具2-6(-8)花,花梗粗壮,花萼绿色,筒状,长4-8厘米,开花时近轴的一方分裂近达基部,呈佛焰苞状,先端钝,具反折的短尖头,尖端外面具有紫色的腺体;花冠初时绿色,开放时白色,喇叭状,冠筒上部外面有腺体。蒴果筒状而稍扁,下垂,通常稍弧曲,长25-50厘米,宽约1.8厘米,成熟时分裂成2瓣;种子多数,具木栓质的翅,长方形。海滨猫尾木的1年生袋苗,平均苗高为0.65米,平均地径为0.90厘米;2年生幼树平均高为1.29米,平均地径为3.80厘米,平均冠幅为100厘米×109厘米;3年生幼树平均高为1.83米,平均地径为7.16厘米,平均冠幅为219厘米×199厘米。
拉丁学名 Dolichandrone spathacea (L.f.) Se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