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天天特卖解锁川味密码,要造一个千亿产业带

 / 何寒秀

编辑 / 斯问

现在少有人知道,作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酱并非四川人的原创。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福建人陈逸仙迁入郫县,子孙繁衍,久居其地。

1688年,陈氏族人无意中用晒干后的葫豆拌入辣椒和少量食盐,成了郫县豆瓣的雏形。经过历代工艺改良,福建的这一发明逐渐演化成了四川精神的代表。

“郫县最能代表四川精神”,一位成都的媒体朋友这样介绍。他口中的四川,指的是“老四川”。

老四川包含川渝两地,从吃食上,两地惊人的一致——追求麻辣鲜香,爽翻味蕾的精致感。

阿里天天特卖对川味产业园的改造就是以成都市郫都区为基点。4月25日,阿里天天特卖与郫都区委区政府签约,共同助力郫都川味产业实现千亿产值目标。

看起来这是一场双赢,在淘宝升级吃货战略之后,川味成了阿里撬动吃货和产业带的支点;古法饕餮美食豆瓣也通过互联网触达更广阔的年轻用户。

一颗豆瓣酱的年轻化冲动

4月末的一天,成都的气温高达35℃,满江红郫县豆瓣酱工厂的董事长罗遵荣带着我们参观了自家的豆瓣酱工厂。

这是一个开放性工厂(或者可以叫做豆瓣酱庄园),每天涌进来不少游客参观,参观过程中,可以顺手买点豆瓣酱。

这不是唯一一家以庄园形式对外展示郫县豆瓣酱工艺的工厂。在“川菜之魂”的旗帜指引下,能找到不少这样的豆瓣厂,规模大小不一,但混杂着辣油和酱料的香味大同小异。

“这个天气是豆瓣酱最喜欢的天气了。”豆瓣酱厂的范师傅噙着朴素的笑意说道。几百缸豆瓣敞着盖子经受着阳光爆晒。

负责翻豆瓣酱的师傅们正在工作,顺时针搅动缸里还在发酵的豆瓣,让每一片蚕豆瓣在1年、3年、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均匀地享受阳光,是他们的工作。每一天,这样的翻缸工作,一个师傅要重复400次。

在晒场边的亭子里,挂着步科的IOT监测仪器。这台仪器通过记录豆瓣酱的温度、湿度、发酵时间等,严格控制着每一缸豆瓣酱的品质。过去,这一项工作都由厂里的师傅手工记录,豆瓣酱的品质全凭天气和师傅们的经验。

这是肉眼可见的阿里进行的第一步改造——通过供应商合作提供IOT技术,工厂的生产负责人能够监控每一台机器的状况,在线上制定每天的生产计划,灵活调度,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而互联网的数字改造能力,能实现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品质。

不过,互联网对于传统工厂的改造大多看不见摸不着。

“郫县豆瓣酱的价值被远远低估了。”饭桌上,成都人难免发出这样的感慨。

以2013年的数据,郫县豆瓣总产量达到96万吨,实现工业产值75亿元,郫县豆瓣已成为郫都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相比味蕾的记忆和付出的劳动,郫县豆瓣酱的价格确实不高,一年时长的售价才10元/斤上下,三年的20元/斤左右,五年的也才40元/斤。

在淘宝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郫都豆瓣酱的吃法。“能生吃吗?”的关注度排在前列。豆瓣酱在川菜中的地位,几乎等于盐在菜品中的地位,川菜不加豆瓣酱,是没有灵魂的,就不能叫川菜。可豆瓣酱作为调料品,是没有办法生吃的,这让年轻消费者望而却步。尽管名声在外,郫县豆瓣酱在淘宝上的销量并不大。

“我们希望通过大数据,知道几年时长的豆瓣酱年轻人喜欢吃,什么规格的豆瓣酱包装年轻人喜欢买,未来包装设计也要往年轻人喜欢的样子靠。”这是豆瓣生产企业最大的诉求。

在4月26日至28日,天天特卖举办了“川味之魂”郫都川味食品专场活动,购买郫都川味食品的顾客中有9成为新客,川味食品的市场被进一步打开。

在时代的浪潮下,不缺传统工艺的郫县豆瓣,也想释放年轻化的冲动。在厂长们可选的范围内,能提供一整套数字化改造方案,全域营销工具的,互联网玩家似乎是最优解。

川味食品工厂的窘境

比起豆瓣酱这样的传统调味品,川味食品可改造的空间要更大一些。

成都市郫都区安德镇川菜产业功能园区内,藏匿着零食品牌“三只松鼠”的OEM加工厂。品品食品有限公司在很多消费者看来非常陌生,但是提到“三只松鼠”和淘宝上的爆款牛板筋,足以让吃货们相视一笑。

吕勤原先从事食品行业的销售工作,后回乡创业并在2001年创立了品品食品有限公司。

2012年前,大卖场曾是吕勤的主战场,每年投入的进场费就高达上千万,这对一家中小型食品加工厂不是一个小数字。

不过,只要卖场能够创造订单,投入并不是问题。

拐点是随着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发展来的。从2012年开始,大卖场生意直线下降,长期依赖大卖场销售的生意也经历了断崖式暴跌。

2012年,品品曾经开过天猫店,只把电商作为一个简单销售渠道的发展模式,让吕勤错过了第一波电商红利。

转机也发生在这一年,安徽芜湖的“三只松鼠”在淘宝上烧起了一把休闲零食的火,章燎原最终在郫都找到了品品做为OEM工厂。

订单是维护工厂正常运作的核心,只有订单才能维持500多名工厂工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让庞大的机器不停运转起来。

这是一场间接参与的线上零食大战,吕勤当时并不自知,品品已经成了柔性供应链中的一环。

产品到了线上,很多思路是新的,产品规格如何决定,产品包装如何设计,如何营销,如何运营。

工厂开发了一款玫瑰鸡肉脯,章燎原来工厂品尝后,立马下了订单。但是包装规格和包装设计由“三只松鼠”部门负责。拿到这款名叫“鸡克和rose”的玫瑰味鸡胸肉,吕勤还在怀疑这是否就是自己工厂生产的那一款。味道没有变化,但是包装让它“潮”了起来。

在工厂的订单中,代加工的成分占到40%,其中“三只松鼠”的订单又占到一半。其他的订单也基本来自于互联网的品牌商。这些订单除了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转外,最重要的是品品学习到了互联网经验。

品品的电商负责人小琪告诉「电商在线」,对于电商,董事长是在从头学习,但是决心很大。吕勤也一直把“我们在第二次机会面前绝对不能掉队”作为企业发展的指引。

2016年,工厂开始重启电商计划,把电商团队从工厂剥离,单独在成都办公。而从去年开始,品品已经跟阿里天天工厂合作,根据大数据的指引研发生产。

C2M,工厂的爆款思路

对于传统的工厂型商家来说,要想获得线上流量并不简单。能够直面消费者,足以让他们紧张并且兴奋。

在4月26日至28日,天天特卖举办的“川味之魂”郫都川味食品专场活动,品品食品推出的爆款牛板筋,吸引了一众年轻人加入购物车,订单爆发30倍,一天卖出平日一个月的量。

在淘宝天猫上,像卫龙这样,能跟辣条强绑定的品牌并不多见。不过数字化改造后,像豆瓣酱和牛板筋这种川味特色食品类目,有一点是可以改变的,针对消费者热门搜索的关键词,定制产品。

这是一种以流量主导生产的互联网思维,电商刺激了生产端的进一步发展,在供大于需的市场上,脱颖而出的秘诀,首先得遵循“得年轻人得天下”的道理。

不过,吕勤也明白大数据并非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即使知道了消费者最想要的要素,也不过是在缩小了半径的大盘里筛选要素生产商品。要素要有取舍,比如同样一袋泡椒凤爪,有人觉得口味偏淡,有人觉得口味偏咸,研发者要么更咸要么更淡,实际上不存在折中的选项。这也是虽然有大数据,但产品并不会趋向一致的原因。

“消费者在做问卷调查时,填选的答案有时候并非他们的真实选择。但基于消费的阿里大数据不会说谎。”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包括阿里、拼多多、京东在内的电商平台,都开始了改造工厂计划。这一改造来自于消费大数据里洞察到的真实需求。

相比而言,更大量数据更多样的类目,和更多的消费用户累计的阿里有着天然的优势。过去一年,天天特卖已经携手2500多家优质工厂,助力其中1200家工厂稳定发展期,并孵化出600余款C2M产品。

川味食品工厂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单品依赖度过高。从品品食品天猫官方旗舰店上的销量上看,就过度依赖牛板筋的销售。

基础产品的研发是随机的,漫长的,但智能选品、消费数据分析、在线销售、产销协同、安全可追溯,这些是阿里一贯的优势业务能力。有了这些大数据的加持,工厂也可以通过消费者,找到一条快速研发的新路子,摆脱单品依赖的魔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