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紫皮大蒜

民乐紫皮大蒜,甘肃省民乐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民乐紫皮大蒜个大瓣肥、汁多味浓、醇香辛辣、味重而美,易于剥皮,耐储存、品质优,具有良好的杀菌解毒、调味去腥的功效,既是上乘的佐餐调料,又是良好的医疗保健食品,素有天然抗生素的美誉,是甘肃省传统的土特产。[2]2009年07月1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民乐紫皮大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

中文名称

民乐紫皮大蒜

产地名称

甘肃省民乐县

品质特点

瓣大汁浓、肉质肥厚、风味辛辣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9年第66号

批准时间

2009年07月10日

产品特点

民乐紫皮大蒜因其个大、瓣肥、肉厚、汁浓味辣、耐贮存、品质优而闻名。通过权威检测机构对民乐紫皮大蒜品质检测结果表明:衡量大蒜质量的主要成分大蒜素含量为0.456%、总氨基酸4.16%、维生素C1.24毫克/100克、抗氧化微量元素硒含量为8.31微克/100克,无农药残留物检出,达到了绿色农产品的标准。

民乐紫皮大蒜

产地环境

综述

民乐紫皮大蒜产地处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麓,海拔在1800米至3000米之间,气候凉爽,病虫害少,属红淤黄土的土壤,加之祁连山冰雪相融的水资源滋养,大蒜的抗病虫害自然属性,造就了民乐紫皮大蒜的独特品质。[2][3]

气候

民乐县属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气候,海拔在2000—24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2.8—5.9℃,7月份最高,平均10—15℃,元月份最低,平均-20℃。年降水量328.2毫米,年日照时数2930.8小时,太阳辐射量141.5千卡/平方厘米,多集中在7、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50%以上,9月下旬始霜,无霜期130天左右,民乐大蒜喜光、抗寒、耐干燥,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2—19℃,低于0℃即停止生长。大蒜生育期历经春、夏、秋3个季节,前期雨水少,后期雨水多,光照充足,即能够满足大蒜前期生长需要低温长日照,中、后期需要温暖长日照的气候条件。

土质

大蒜为弦线状浅根型蔬菜。80%—90%的根系分布在5—20厘米土层内,横展直径15—20厘米,喜疏松多孔、通气良好、肥沃的土壤环境。灌耕土、灌耕灰钙土是民乐县主要农业土壤,经过冬季冰冻后,耕层疏松软绵,吸热保水性能强。故适宜大蒜生长,特别对根系和磷茎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灌耕土和灌耕灰钙土的成土母质多为洪积冲积物,呈次生黄土。经过长期的耕作熟化,潜在养分积累多,贮量也较丰富。从全县土壤普查土类的耕层养分化验结果看,灌耕上和灌耕灰钙土除磷偏低外,钾素丰富,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的含量相对较高。

水质

民乐紫皮大蒜品质好,与水质有密切关系。灌耕土和灌耕灰钙土区地上、地下水丰富,地上径流已形成自流灌溉系统,地下水通过降水和冰雪融水的垂直溶滤作用,水质仅处于初矿化阶段,水质良好,灌溉时就不会产生次生盐碱化。用含钙、镁、钠、硫较多的水灌溉土壤对大蒜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改善都十分有利,用这里的水浇蒜,磷片洁白,内黄,粘度大,味道佳。

民乐紫皮大蒜

历史渊源

大蒜作为民乐县的特产之一,栽培种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民乐县也有“大蒜之乡”的美称。[2]

2003年,民乐县制定了《民乐紫皮大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通过了省技术监督部门和标准管理部门审定并作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2008年12月,甘肃省农牧厅审定通过了75万公顷的民乐紫皮大蒜无公害产地认定。

2007年2月,甘肃省农牧厅审定通过了55000吨大蒜、17500吨蒜薹的无公害产品认证。

2009年7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审定,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