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治家格言》与现状参考之三 || 作者 马彦明
《朱子治家格言》里说,“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这一句。孤寡鳏独是社会群体里弱势中的弱体。一个俩人四双手的家庭组合,都难以撑起一片自己的小天地,都不能圆满地使家庭幸福和美满,况孤掌难鸣的孤寡鳏独之人。以前,占山落草的山大王,扯起的第一面旗,就是扶危济困,锄暴安良。以此一呼百应,不管以后的结果如何,起初都是这么吆喝啸聚山林的。可见,同情弱者是人们的共识。而《家训》中提到这一点,肯定是社会的要求和人的意识的天平有所倾斜。这就包含人的修身问题。修身实则是修正心理。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与生俱来的恶人,当初每个人的心境都纯净得如一张白纸。是环境的阴影投射,是生活过程的薰陶,潜移默化,最终变质。依势豪夺,弱肉强食,为贪欲而澎胀。其结果是遭天怒人怨的遣责,是老天要你亡,必先纵你狂的一个过程而已。
而“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这半句。不是说,不能杀。提刀的当初,就有个“鸡鸭猪羊你别怪,你本是阳世人间的一口菜”的概念形成。恣杀是指不择日,频频杀戮而言。《山海经》里记载,“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今,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羊,四日不杀猪,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杀人)"的记录。其究本溯源是女娲造人的传说而演绎之。据说,女娲娘娘七日用土捏造七种动物。鸡属第一,人为第七。名归实至,那天捏的那天就是此物的本命日。而且第一日捏鸡,用功之甚。头上有冠,为文德;足后有距,为武德;敌在前敢拼,为勇德;有食物能招同类,为仁德;守夜报晓准时,为信德。对于动物而言,五德同储一身,以辉煌于其它动物。而鸡也不负圣意,一唱雄鸡天下白是何等的不世之举。所以,每月初一日是不能杀鸡的,依次类推,民俗往往不认同也就罢了,一但认同,拾个环锥就认真(针)。十一,二十一都在禁忌之内。这样就有每样动物,三十天之内,各忌杀三天的风俗形成。而鸡的谐音是吉字,开门大吉或开张大吉,变成杀吉,就更无吉利可言了。要论七日不杀人一说,除风高月黑夜恶徒杀人的例外,各朝历代,明正典刑,七日是不决囚的。民俗中也有正月初七观天卜人吉凶的说法。但最为常见的是秋后问斩一说,它也是仁政的一种体现。一是秋旺属金,金克木,万物正处萧条,正是刀头舐血的日子,二是延缓时日,可以充足地上诉,复审。或风调雨顺,四海咸宁,皇恩浩荡而来,特赦不是没有希望的。减少冤狱冤魂的再生。
总之,《家训》的每句话,都没空穴来风。在民间文化里都有故事推演。世间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力,不可以恣意剥夺。说鸡鸭猪羊是一口菜,而牛马躬耕于田地,与人同样辰星晚月的劳作,出尽了力,流尽了汗。卸磨杀驴的话,自然就加重你的杀业之孽。人的健康长寿,并不是吃肉即尊,吃菜即贱。“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也是《家训》中的一句话。菜的营养价质比肉有过之而无不及,经常食用,能很好地改变身体的各项功能,我们应注重绿色食品的追求,而不应舍近求远,恣杀生禽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