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趴在地上生长的野菜,价值十分的高,农民见到就会挖,别错过

最近笔者给大家科普了很多野生植物的知识,有不少读者反馈说很受用,也有读者反馈说“既然你说卖那么贵,那你收不收?”实际上笔者分享这些野生植物知识,主要是为了让大家了解并认识这些野生植物,知道它们有什么用,知道它们在市面上的价值,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如何应用它们,比如那些野菜能吃、那些野果能吃等等,而并非一定要拿它们去卖钱。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应该都能理解了,下面笔者将继续为大家科普野生植物的知识。这次要科普的是一种药食两用的野菜,它是一种趴在地上生长的野菜,价值十分的高,农民见到就会挖,希望大家以后见到它可不别错过了哦。

如今已是冬季,再有几个月温暖的春季就会到来了,当春季到来之后,各种野生植物都会纷纷生长,而野菜便在其中。作为在农村长大的人,野菜没少吃,笔者也相信很多农村长大的朋友也是如此,但大部分人熟知的野菜也就那么几种,比如香椿、马齿苋、马兰头、槐花等,而笔者要介绍这种野菜除了老一辈的农民了解以外,很多人年轻人估计都不认识,它就是附地菜。

附地菜的科普。

附地菜是紫草科附地菜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个头不高,一般仅有5厘米到30厘米,基本就是趴在地上生长的,在野外的草丛堆里十分不起眼,不过其叶子却比较有特点,有些类似咱们平常吃的菠菜。

附地菜在我国分布十分的广,基本上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如江西、福建、云南、东北、甘肃、广西、湖北、湖南等地,多生长于农村的草地、平原、田间、林缘或荒地。

附地菜的价值。

一般名字中带有“菜”的野生植物,大多都可以作为野菜来食用,这附地菜也不例外。早在我国古代的时候,附地菜就被老百姓作为野菜来食用了,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鸡肠,生下湿地,三月生苗,叶似鹅肠而色微深,茎带紫,中不空,无缕,四月有小茎,开五出小紫花,结小实,中有细子,其苗作蔬,不如鹅肠。”这里的鸡肠指的就是附地菜,当时古人们把附地菜俗称为“鸡肠菜”。

此外,在《食医心镜》中也有记载:“附地菜一斤,于豆豉汁中煮,调和什羹食之,作粥亦得。”

而到了现代,很多老一辈的农民朋友也十分喜欢附地菜,见到它就会挖,一个是因为在过去那艰苦年代,附地菜是很多老一辈人的救荒野菜,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这附地菜不仅仅可以作为野菜食用,其本身还是一种药材,食用它可以起到食疗的作用。

在《中华本草》中就有记载,附地菜味辛性温,有温中健胃,消肿止痛的作用,因此食用附地菜有一定的好处。

至于附地菜的吃法,那就很多了,煮汤、凉拌、炒食、煮粥等均可。

(图为附地菜煎饼)

附地菜的味道有点特别,有股淡淡的黄瓜味、又有一股淡淡的胡椒味,故而在民间还将其俗称为“黄瓜菜”、“地胡椒”。

说到这俗称,因其叶子小巧,所以有的地方还把它叫做“小指头菜”、“婆婆指甲”。总之,不管哪种叫法,都说明老一辈农民对它的喜爱,不然也不会给他起别名了。

附地菜一般在3月份就可以吃了,等到4、5月份开花之后,基本就不能吃了。另外,很多野生植物都长得比较像,想要知道哪种野生植物是附地菜,大家在看到类似的植物时,可以用手搓它的叶子,若是有一股黄瓜的清香味,那准是附地菜,那么可就不要错过了哦。

各位朋友,你们吃过附地菜这种野菜吗?你们那里管它叫什么?欢迎留言交流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