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讲义】以《诗说》谈我的诗词创作体会

 以《诗说》谈我的诗词创作体会

主讲:杨衍忠

按:下文中的宋体字部分是笔者《诗说》原文,仿宋体部分是结合原文的一些见解。拙文是笔者关于写诗的亲身体悟,是个人为诗道路上的一个小结,乃一己体会一家之言。在此与大家分享、交流、探讨,是为了在为诗的道路上携手并进,共同进步。但因个人水平所致,难免有谬误有偏颇之处,敬请大家体谅并给予批评指正!

诗者,文学之祖、艺术之根也!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语言凝练而情感丰富。节奏感强,韵律唯美,可山可水,能吟能唱。因典雅含蓄而宜于寄情,以言简意赅而易于传世。集人类之大智慧,乃文化之瑰宝也!

这一段的关键词是:艺术、生活、情感、韵律……诗作为“文学之祖、艺术之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没有生活就不会有鲜活的素材,高于生活就是艺术的描写生活,就是将日常生活艺术化、诗化。“艺术”而不是直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人生境界,就需要平仄韵律严谨,典雅含蓄、言简意赅。典雅含蓄才能有嚼头有回味,经久不衰。言简意赅才能为大众所喜欢所传颂。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先贤所留下的名句,大多言简意赅,无晦涩之感,但不失典雅规范。所以,诗“集人类之大智慧,乃文化之瑰宝也!”

格律诗,则千峦之独峻、万芳之奇葩也!其源于古体,盛于中唐,延绵千载,经久不衰。或绝,或律,结构严谨;或五言,或七言,上口怡心。平仄、格韵、工对为其表,乃规矩方圆;志趣、意象、情感涵其里,则气象万千。丹青有限,风月无边矣。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是从古代诗歌中凝结提炼出来的,是最高艺术形式。它成形于初唐,成熟于中唐,流行于晚唐,历经宋元明清一直到现在依然兴盛不衰,可见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绝句也好律诗也好要求非常严谨,它的“平仄、格韵、工对”等要求是形式上的“规矩方圆”,它真正所要表达的是蕴含在其里面的“志趣、意象、情感”等。笔墨有限,表达的境界、意象无限。

余好古诗久矣!初中时起,溯则《木兰诗》焉,深迷之。尝试吟于年韶,学浅不得法也,憾然!后亦时有吟哦,咸顺口溜不成体统耳。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此心犹存,斯志未泯。至新世纪之五年,网络兴起,诗坛纷呈,旋眼界大开,兴致盎然。初试笔于搜狐,号桃源居士,始知格律。然则盖从新韵也。未几,烟台有邀,入社水草,号凡夫者是也!某日,斑竹问曰:知平水韵乎?吾回曰:知其韵而不知其用。对曰:平水乃格律用韵之必工,典雅规范。君既从格律,遵其方为正途也。余幡然曰:然。由是笔墨不分春秋,灯烛无论昼夜。由水草至百度乃至于新浪,咸秉之且持而至今焉。闲暇更将前作研敲修饰,尽使合乎其韵,总量约两千矣。桃源笠叟者,一时小有其名!今辑刊在即,未免回眸体味,颇有心得焉!

我从初中学习古文特别是学习《木兰诗》开始就喜欢上了诗这一艺术形式,也曾经试着写过,现在看来那时写的东西都不过是“顺口溜”而已。但我认为“顺口溜”也是写诗的基础之一,最起码能使自己喜欢上诗律韵律。写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学历高低,只要我们喜欢,逐渐有一颗诗心。我在2006年已满40岁的时候才真正上网写诗,十多年来辗转于搜狐、百度、新浪等空间博客,也曾加入水草诗社,结识了很多诗词方面的师友,从写顺口溜到“入流”,从新韵到平水韵,逐渐成手,现在已经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只要有一颗真正爱好诗词的心,只要虔诚交流虚心学习刻苦努力,无论年龄大小学历高低,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诗人。

平仄乃格律之本,穷思不越雷池,十年一日,固我求也!拗救者实无奈之举,非不得已必不为之焉。对仗必工,力避合掌。对之流水,固乎难则吾所力求者也。

平仄是格律诗最基本的要求,我自从学写格律(含填词)以来穷所思也不敢违背,因为违背了就不是所谓的格律诗了。并认为所谓的拗救实则是一种无奈之举,是给自己降低标准,所以我几乎从来不用拗救,一直坚持这一原则。但我不反对他人对自己的诗使用拗救。对仗方面除按词性要求外,力求避免合掌,因为合掌严重影响诗的格调,也不利于扩大视野。流水对上下联一脉相承,上联是下联的前提,下联是上联的递进与延伸,如我在一首清明诗中“每逢物价连番涨,就念冥钱怎够花”一联,就是这种形式,感觉上有穿透力。

平水乃诗韵至尊也,词韵亦然基于此。和作而外,余皆其韵,赖小熟而巧之焉。但凡非其韵者,必注题后相别之。用字平仄依所韵酌之,即韵若平水,则字之平仄亦按平水声调规矩之,新韵、词韵亦各其然,无混而用之者。平水无考之字,以当代声韵处之可也。纵属一韵,如者,时下音韵已自不谐,则不置一诗之中,是恐韵味或有伤也。纵和古人诗,宁易韵字,亦坚持一贯之。此吾个人之原则,非此韵或他之用韵者所谬误也!谨此!

平水韵是目前诗韵的最高要求,得到了近千年来官方和民间广泛的认可。词林正韵也是在此基础上研究固化下来的,其意义和影响可想而知。写诗用词韵者,须在题后加注“词韵”,用新韵的加注“新韵”,不作任何标注的就按平水韵要求,多年来已经约定俗成。不仅是韵字,即使是诗中其它字的平仄也随其用韵来要求。 比如,“觉”、“读”、“杀”等,它们在平水韵中是仄声字,而在新韵则是平声字,那么在用平水韵的诗中(或用词林正韵写的诗、词中)就应该按仄声去要求,在用新韵的诗中就按平声去要求,决不可以混用。平水韵中查不到的字,应该按新声韵用于诗中,不必要再追究它的古韵,徒劳无益。比如“沏”字在平水韵中无考,而新韵为平声,则无论写诗用新韵平水韵都应该按当代发音的平声字来使用。

而“探”字在平水韵中为平声字,非常明确,那么我们如果用平水韵写诗就应该按平声字来要求来使用。李商隐的“青鸟殷勤为探看”是按仄声字来使用的,但那时平水韵还没有产生。不可以用“平水韵”来评估平水韵产生之前的诗作,也不可以拿这类诗作来衡量平水韵。我们既然用“平水韵”就严格按照其韵表来使用来要求,否则就会出现乱象。

平水韵中纵然属于一个韵部,但在时下已经不是一个韵母,实际发音已经不押韵的:

如“霞”与“斜”、“飞”与“稀”等,它们若押在同一首诗中读起来已经不押韵不和谐,就不再用在一首诗中,即使是和古人的诗,遇到这种情况,宁可改变韵字,也坚持这一既定要求,是我个人多年来形成的一个原则。为的就是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让当前所有的读者所接受。

追求美而不唯美,师古而不泥古,亦吾久所遵循者也。格律诗,国粹也!若千年古彝,精琢细雕,蕴含丰厚,纵百仿亦无出其右者,古蕴难求也。倘斟以新酒,更将功夫系于酒,岂非相得益彰,美乎其美哉?酿者,水、谷物,兼之工艺,不可或缺也。合今人之口味,必当世之工艺,何者?时也!诗亦然,与生活相契合者尤具其生命力也,其功更必不止当代耳。反之,言之无物,空乏其味,久则必遭弃焉。岂非国粹之大不幸耶?此非诗者所期,亦非国人所愿也!

“追求美而不唯美,师古而不泥古”,写诗一定要结合生活,才能使作品有血有肉有生命力。

然则何为突破,何谓创新耶?今犹有将不合律者举为突破,以未押韵者谓其创新者,谬矣!格律之体本出于斯,然则本者末矣。其制式一定,本已无”“之说,否则,尚格律诗乎?言及突破当在意境情感,云乎创新须是情调流派也。愚以为然,未知当否。余之钓月诗者,步前贤后尘,拓题材思路,冠以名,赋以理,定其论。尝钓山水、钓风月、钓春秋……竿横诗就,屡钓不爽,愚号桃源笠叟者即出于此。戏曰自成一派,然未敢言及突破也!吾眉园韵,效法坡底,逐梦沈梁,更岂敢谓创新耶?然唐韵高屋之瓴,究其何谓突破创新者耶?愚以为:以格律之严苛,切实抒发一己情感便是突破,艺术阐释所处世事即为创新。何也?前者以其个体独特使然,后者以其时事差别使然也!秉唐韵之美,继以时代要素,不亦上品乎?愚以为然也!未知先哲生于当世则以为然否!

什么是突破创新?现在仍然有人将不合格律的古体诗看作突破创新,实在是本末倒置。格律诗源于古体诗,无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排、七排,平仄格律已经有其固定格式,在形式上已没有突破创新之说,如果不符合平仄要求不符合押韵要求不符合对仗要求等,还是格律诗么?那么,怎样才能算突破创新呢?我认为,突破应该在意境情感方面有所突破,创新应该在情调流派等方面有所创新。事实上,我们用格律形式来写我们的现实生活和一己情感,写古人所没有经历过的时事和经历及由此而生发的感情,就是在创新。

重乎诗语把握,亦为诗之要务也。用辞雅而简,弃生僻字,忌生硬词,读则即通方为佳作焉。生僻生硬者,往往为之注,多注者,则阅其诗耶阅其文耶?地名、典故、特殊释义者外盖不注之,读之者想象更得其空间矣,不亦美哉?诗宜于意会,未必释也,释则板矣。为诗者应须放胆组词创典,此亦诗人之大任也。词者,简言则字字相组谓之词。今之成词不亦前人所组之者耶?具关联,堪讲究,不生硬,即可组之。然勿强为,强则生谬者,愚亦以为不可也。

写诗应该弃用生僻字和生硬词,尽量少作注释,地名、典故、有特殊释义者外都不要作注,使读者更具有想象空间,这就要求作者有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让读者容易读懂。格律诗是高雅艺术,适宜意会,不适合解释更不可以直译,那样就将作品死板住了。诗人应该放胆组词,现在的成词也是先人们字字相组而成的,出新词新典也是当代诗人的重要职责。但应该做到不牵强不生硬,不会产生歧义才可。

凡诗之鉴赏皆其一家之言耳,读之自通者方为理性焉。无须恐人误读,一阕千读,千般意趣,不亦美妙无穷耶?

但凡诗词鉴赏都是鉴赏者自己的解读,乃一家之言。只要坚持正确的行文方式,不是胡拼乱凑,就不要恐人误读,不要恐人读不懂。每个读者根据自己的学识和阅历对所读作品做出自己的论断,同样一首诗,多少人读就会出现多少种解读和意趣,才是最大程度的成功。

俚语、方言入诗,得当亦为增辉也!语句平实而意境邃远,读之有余味且颇得启发者,方为诗之至境也!

俚语、方言入诗,可以增加生动感,增加现场情趣。平实的语句可以增加读者的亲切感,可以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语句平实而意境邃远,才是为诗的至高境界。

夫诗者,言景、言情、言志也!可喜之悲之,可歌之讽之……然须秉道德,重操守,心存家国,胸怀坦荡。此为古贤之所秉持也!亦今人须所秉持也!更吾之必所秉持者也!余不揣固陋,未知深浅,竭一己之体悟,但与诸方家一榷耳!

诗是人们说景、抒情、言志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诗人必须“秉道德,重操守,心存家国,胸怀坦荡”。诗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千百年来诗人的风骨,我们在他们的作品里已经充分领略。让我们沿着他们的足迹前行,以诗人的眼光和眼力来观察社会丈量世界,针砭时弊,弘扬正能量,不辱诗人名号,做一名合格的诗人!

乙未(2015)冬月 岱下肥城钓月轩

原文作于2015年11月,2016年3月录入笔者诗集《桃源钓月》

本讲稿草成于2017年10月14日零时

(0)

相关推荐

  • 格律诗词写作(诗律③)韵和押韵(续)

    格律诗词写作 (诗律③)韵和押韵(续) 作者  凭高望远(谢启斌) 六.平水韵 1.源流 隋朝陆法言编著的<切韵>分为193个韵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孙愐编制<唐韵& ...

  • 【云帆视点】高朝先: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云帆视点     高朝先 浅谈宋诗散文化特征 对当代诗词 创作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诗的形式是多样的,风格是多采的.正是因为我国传统诗歌的多种形式和丰富多采的艺术风格,一代影响一代,不断推陈出新,才创造出 ...

  • 【课堂讲义】杨衍忠会长关于诗词格韵等方面所出现问题的解答

    [课堂讲义] 关于诗词格韵等方面所出现问题的解答 杨衍忠 各位老师,各位学员,肥城市诗词学会"知识课堂"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我们曾经就诗词创作中的平仄格律.对仗.用韵以及曲.赋. ...

  • 格律诗写作之立意、诗词创作的三个境界!

    转自:登书山的博客 格律诗写作之立意  醉月诗苑 一.立意的重要性. 写好一首诗(词)的关键是情.意境和立意.尹俊认为,"情是诗的基础和支柱,情乃诗之魂,无魂则是僵尸;意乃诗之骨,无骨则不成 ...

  • 李洪起‖浅谈对联和诗词创作的关系

    浅谈对联和诗词创作的联系 李洪起 学习对联对诗词创作的帮助,最为关键的体现,是诗词格律形成之后应用对偶词句形式达到了顶峰. 一方面,汉字与汉语的特点,造就了对偶,也为造就诗词的韵律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中 ...

  • 浅谈对联和诗词创作的关系

    浅谈对联和诗词创作的联系 李洪起 学习对联对诗词创作的帮助,最为关键的体现,是诗词格律形成之后应用对偶词句形式达到了顶峰. 一方面,汉字与汉语的特点,造就了对偶,也为造就诗词的韵律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中 ...

  • 思想境界是创造精品的根本——诗词创作体会浅谈之一 傅占魁

    思想境界是创造精品的根本 --诗词创作体会浅谈之一 傅占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被压抑六十年的中华诗词同步进入了蓬勃复兴阶段,至今三十五年了!当今诗作者遍布城乡,数以百 ...

  • 【课堂讲义】结合范诗银先生文章,解读《中华通韵》

    杨衍忠 诗是文学之祖,艺术之根.是一种阐述心灵.言情明志的文学体裁.需要诗人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及丰富的意象,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凝练的语言. ...

  • 【课堂讲义】浅谈楹联的创作

    雷现明 (微刊发布时间2018.9.9) 肥城市诗词学会的楹联部分由我和李素琴.辛培军老师负责,平时我们三人经常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感谢杨翠华老师每周四收集对联作业.今天我非常感谢学会给予这个平台和机会 ...

  • 【课堂讲义】诗词流派之山水(田园)诗

    (微刊发布时间2018.3.26) 一.概述 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的种类,其著名的诗人有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人,诗人们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缘景抒情,因寄所托,表达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