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家庭教育误区之一
不少家长有让孩子“自立”的意识,这是好的。一个心理学专家说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何时自立?怎样自立?家长走进了误区、走出了偏差。在咨询中,接触到一个孩子,他幼儿园是全托、小学是住校,其实幼儿园就在他们家隔壁、小学就在他们家对面,相隔都不足100米。家长觉得全托和住校能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培养他的自立。这种想法错了吗?也没错。但时机不对。
孩子眼泪汪汪地说:“每次一放学,其他的家长都来接孩子,伙伴们欢天喜地地回家,幼儿园只剩下3个孩子,孤孤单单地一日复一日。”请体味一下孩子的内心,他感觉到的是妈妈不管他、不要他、抛弃他。这样的孩子极难和家长建立温暖的亲子关系,也不容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何时自立需要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阶段和心智发育。孩子在5岁以前,至少在3岁以前,需要与妈妈建立一种稳定的安全的持续的信任的母子依恋关系,这影响到他将来的一生怎样和这个世界相处,建立怎样的一种客体关系。
小学阶段,差不多是孩子们同一性别伙伴玩耍的时期,这个阶段“玩”是最首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同性别父母角色模仿和学习的时期,即男孩模仿他的爸爸、女孩模仿她的妈妈。
初中阶段,开始出现异性伙伴之间的吸引,内心有希望得到异性关注和欣赏的需求。这一阶段,家长通常不会意识到的一点是:异性父母的重要性,即爸爸对女儿的关爱与欣赏、妈妈对儿子的关爱与欣赏,可以部分满足孩子对于异性情感的需求,也即这样的孩子不容易早恋。但请切记的是,异性父母关爱和欣赏的度要把握好,过犹不及。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从孩子出生起伴随他的整个成长过程,家长要有意识地扩充他的接触范围,包括自然和人。到了高中阶段,孩子具备了母子依恋的滋养、同性别父母角色的晕染、异性父母的情感满足,可以开始寄宿独自生活了。如果由于客观原因,初中阶段开始寄宿,注意保持和孩子的情感联结。
关于“自立”这个概念,家长需要厘清的是:自立并不等同于分离。就算孩子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是不溺爱、不包办、尊重孩子的意见、接纳孩子的感受、鼓励孩子独自完成事情,这样的孩子可以很健康地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