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羿想天开》之三百三七煎饼的味道
文/生子
从小对老家的几样干粮情有独钟,那味道、那口感、那感觉、发自内心的喜欢。小时候物质匮乏,生活不易,吃饭主食副食单调,更喜欢吃老家的特产,也在情理之中了。滕州老家盛产花生、小麦、红暑、土豆、大葱、姜。小时候吃的比较多的是煎饼,煎饼卷大葱那是绝配。还有馓子、烧饼、高庄馒头、圆薄饼、甚至花生饼等等,在小小年纪的味觉中留下长久的记忆。
高庄馒头,是呛面的,老家人叫馍馍,外形细高,6个1斤。炸馓子是个技术,小时候,只有过年了,攒够了油,才能吃到我二大爷和我爸给我们的炸的馓子,和面、醒面、盘面,细的跟抻面似的,把面盘在一个盆里头,最后才能下锅炸。很可惜了,炸馓子的绝活没有传给我们几个。
烙(读落)煎饼,少不了三个家活,一是鏊子,烙煎饼的专用工具,铁制,圆形,中心稍凸,下有三足,用柴草加热,上面即可烙煎饼;二是筢子或“竹劈”,推糊子用的;三是油褡子,用来擦鏊子,防煎饼揭不下来。烙好后,叠好晾干,便于储存和携带。
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可见,由于“鳌子”的出现,明代万历年间,现代煎饼制作方法就已存在。山东煎饼最初源于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就是煎饼。是不是越来越神了,一个煎饼引申出这么多历史和故事。有兴趣的还可以看一下蒲松龄的《煎饼赋》。
2020年12月5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