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女子潘素:从名妓到画家,她是如何将一手烂牌打成王炸的?

关于名媛的话题,似乎并未褪去,假名媛继续发声,大众继续鄙视假名媛。尽管过去两个月,却依然令人咂舌不已。

15人,每人200元,可以拼夕夕一晚五星级酒店。

6个人,每人85元,可以享用一顿豪华下午茶。

几个人拼一双名牌丝袜轮流穿。

金星在微博上直言:上海真有富太群,官太群,还有伪名媛群。

说到名媛我们不得不提到民国,这是个真名媛辈出的年代。

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潘玉良……,她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潘素就是其中一位。

她是众多名媛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她虽被卖给青楼,但掩盖不了出身名门,有美貌,有才华的事实。

她出淤泥而不染,凭着一身才华,在乱世红尘熠熠生辉,成了“潘妃”,成了民国四公子之一张伯驹的最爱。甚至国画大师张大千也金口称赞,潘素之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混迹上海十里洋场的青楼艺妓,她是如何将自己手中的一把烂牌,打成了王炸,把自己从艺妓,升级为名媛的

1935年,张伯驹到达上海,受朋友之邀,去吃“花酒”。在青楼,他遇见了艺名潘妃的潘素,他瞬间被击中,久久不能平静,下定决心一定要娶到这个女子。

按理说,37岁的张伯驹,风流雅韵,阅美无数,早已对美女不再感冒,偏偏见了潘素,心跳不已。

被潘素吸引的又何止张伯驹一人。国民党中将臧卓,见过的美人也不计其数,但见了潘素,顿觉先前所遇美人,姿色皆为平庸。

潘素到底有多美?

著名作家董桥,这样描写潘素:

“亭亭玉立在一瓶寒梅旁边,长长的黑旗袍和长长的耳坠子衬出温柔的民国风韵,流苏帐暖,春光玩转,几乎听得到她细声说着带点吴音的北京话。”

此番描述,潘素貌美声优,都在脑海浮现出来了。

如果仅仅如此,潘素也并没有特别之处,毕竟容颜易老,琵琶可以新弹。

半个多世纪后,马未都看到潘素照片时,用“大吃一惊”形容自己的感受。

美人在骨不在皮。潘素的美,并非只是皮相的惊艳,而是内在气质的流露,而她的气质源于她家庭的培养。

潘素是清朝 “状元宰相”潘世恩的后人,她的家族被称为“贵潘”。潘素的父亲却是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她的母亲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

虽然家庭在父亲的挥霍中,日渐衰败,但是母亲却不遗余力的要将小小的潘素培养成“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潘素也不负母亲期望,琴棋书画,女红管家,样样不差。

在母亲的培养下,潘素清新脱俗,气质清冷如兰。

但是,命运却在潘素的人生关键时,转了一个弯,将潘素从名门淑女,推入污浊泥潭。

13岁时,潘素的母亲去世,父亲随后娶了继母,潘素从备受宠爱的女儿,变成了被嫌弃的拖累。

随着潘素的长大,继母心生一计,既可以除去眼中钉,还可以补贴家用。继母对潘素的父亲吹起了耳边风:“家里的钱不够花,她的琵琶弹得不错,可以去挣钱了。”

就这样,潘素离开了生活了15年的家,卖进了青楼,开始了艺名“潘妃”的生活。但是成长留下的痕迹,却让她散发出别样的气质和与众不同的美丽。

沦落为欢场艺妓,资韵风流,能文善画,善弹琵琶的潘素,成了上海滩欢场这个花花世界别具一格的红人。

同为艺妓,别人更愿意接待官员文人,而潘素却偏不,她更愿意与混迹上海白相的二等流氓来往,大口吃肉喝酒、酣畅洒脱的摆谱,甚至学着他们,在自己的手臂上也纹上了一朵小花。

她也毫不在乎自己“潘妃”的身份,公然在西藏路、汕头路路口迎客。

潘素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她从小生活在大宅门,耳濡目染,对于官场和人性也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她眼中,官员并不比流氓更高贵。

既然命运已经给了她一手烂牌,与其做一个麻木的提线木偶,等待她人来裁决自己的喜怒哀乐,潘素更愿意做一个肆意活着的人。

潘素的美丽、才气和个性,让她在上海滩成为名人,国民党中将臧卓一心想要将潘素赎出,占为己有。

而就在此时,命运又转了一个弯,将张伯驹送到了潘素面前。一个是没有共同语言,不懂尊重的花花公子,一个是才华横溢,温柔儒雅的英俊才子,潘素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张伯驹。

到手的美人没了,臧卓怒了,明明自己先遇见的潘素,凭什么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潘素被臧卓掳走,藏了起来。

已经下定决心要与潘素双宿双飞的张伯驹,此时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想尽办法,一定要救出潘素。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伯驹在好友的帮助下,买通了看守潘素的士兵,将潘素偷了出来,带到北京,迅速成了亲。

二十岁的潘素,与三十七岁的张伯驹,终于成就了一曲佳话。

才子佳人冲破重重阻扰在一起,人生似乎可以就此走上坦途,佳人可以就此有所依靠,不需努力,成为某个人的附庸即可。

但是二十岁的潘素却偏不。

成婚后,潘素除了打理张伯驹的生活,还开始拾起画笔,学习古文,提升自己。

张伯驹惊喜地发现潘素既然是一个宝藏女孩。

于是,他聘请名师教潘素画画,带着潘素一起踏遍名山大川,看祖国的旖旎风光。

潘素个性倔强,学就要学好、学到极致。她画画的水平也在她的勤奋努力下快速地提升,但是潘素却不满足。

当她的古文老师告诉她:古往今来,女画家善于画花卉,作诗词,但是画山水的却很少。

潘素不服气,决定主攻山水画。当张伯驹问她为何时,潘素说:“男人能作山水,女人如何不能作山水?正因为善画山水的女人少,我才更应该改行,专攻山水。”

为了学习好山水画,潘素拜著名画家祁井西为师,祁井西爱养狗养猫,有十几只之多。

每天傍晚,潘素就在张伯驹的陪同下去往祁井西家,面对十几只猫狗地包围,潘素内心极度恐惧。

刚开始时,那些狗看见潘素和张伯驹就会汪汪汪的叫唤,每一次去学画,都是对潘素内心的挑战。

但是潘素却没有放弃,学画的渴望战胜了一切,而这些猫和狗,也在逐渐的相处中,将潘素和张伯驹看做家人,不再对着他们狂吠。

天道酬勤。潘素不断学习,研习藏品,结合西方写生和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恢复并且创新了早已失传的金碧青绿山水。

红学家周汝昌这样评价潘素画作:“下功力深厚,尤擅大幅巨制,稜稜凛凛,气势宏廓,而又富巨丽之景光,精致之法度,无一丝柔弱粗陋鄙俗气息。此在女流,尤称罕见。”

张大千,何香凝等书画领域的名家也多次与潘素合作,潘素和张伯驹的家也成为文化名人最常去的地方。

潘素用自己的天赋加刻苦努力,将自己置于更广阔的天地,也让她从艺妓华丽转身为“名媛”。这次转身,固然有张伯驹为她创造的条件,但是,她不贪图安逸,紧抓学习机会,才最终成就了她在画坛的声名。

她与张伯驹的感情,也在共同的爱好中变得更加深厚,他们也愈加懂得对方,这份懂得也帮助他们,抵御住未来人生中的风雨和坎坷。

1941年,潘素像往常一样,做好了饭菜,等待丈夫回家,但等来的却是丈夫的司机。原来张伯驹在上班路上被劫持了。

绑匪要求100根金条,来赎张伯驹。这样一份巨额的赎金,对于因为收藏而拮据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张伯驹供职的银行,张伯驹在天津的家人,无一提供帮助。潘素四处奔走,终于通过张伯驹的密友,将赎金降至40根金条,即便如此,这笔钱潘素也拿不出来。

潘素变卖首饰,找朋友借款,最终凑齐了这笔巨款,张伯驹终于平安归家。

有人觉得潘素“傻”。家里收藏了那么多无价之宝,却要变卖自己的私产,卑躬屈膝地求人拜佛。她何须如此!

潘素不是不知道一副藏品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卖得高价,将丈夫赎回来,但是她更明白,藏品之于丈夫,比他的生命更重要,藏品是丈夫多年来呕心沥血所得,其中饱含了丈夫的一片爱国情怀和赤子之心。

与金钱和面子相比,丈夫的生命和丈夫视为生命的藏品更重要。

当所有人认为潘素和张伯驹会永远将藏品私藏,作为传家之宝时,他们又做了一个决定。

他们将珍藏的8件无价藏品捐给了故宫博物院,并且拒绝了20万元的奖励。

在潘素心目中,最重要的藏品从来就不是价值连城的字画,而是那个始终如一,懂她的丈夫,张伯驹亦然。

终其一生,无论丈夫身无分文,还是被发配到荒凉之地,她都不离不弃,始终跟随。

当我们提到“名媛”这个词时,我们想到的是美貌和奢侈的生活,和嫁入豪门的可能。

真正的名媛,在内不在外,潘素就是如此,她并没有因为嫁给张伯驹,而放弃成长,相反,她更加刻苦的提升自己的内涵,将自己打造成为画坛名家,成为真正令人佩服的名媛。

奥黛丽赫本说:女人的魅力不在于外表,真正的美丽折射于一个女人灵魂深处,来源于与知识同行而不是独行。

潘素为我们展示了女人美的真谛。

当我们看到年老时的潘素时,她已然成为一名美貌不在的普通老人,但我们仍然被她的气质感叹。

美貌如烟花,灿烂迷人,但短暂易逝。而内心的丰满则如美酒,时间让它更醇厚香浓。

潘素一辈子都与美相连。她的美里有她经历过的岁月沉浮,有她提升自己挥洒的努力,还有她对待世情的爱和宽容

真正的名媛大抵就是潘素的样子。

. END .

【文| 沐成 】

【编辑| 丹尼尔李】

【排版 | 毛毛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