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五邪”病机——津伤化燥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的皮肤细白水润、光洁无暇,仿佛犹如婴儿般的肌肤。可有些人的皮肤却是干涩又粗糙,毫无“光洁”度可言,使用再多再贵的补水美白品却都是依旧无任何效果。要知道,像皮肤干燥粗糙、毛发干枯不荣、大便干结等等,其实都是你身体缺水的直接表现,人体缺水就好比是一片干旱的土地一样,怎能长出好的庄稼来。

在中医看来,身体缺水其实是“内燥”在捣鬼,是脏腑津液耗伤的一种表现。

内燥,也叫津伤化燥,是指体液津液耗伤而干燥少津的病理变化。

内燥的形成

内燥的病机特点为津液耗伤,阴血衰少,其病变性质为热,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内燥多由七情不节,神伤血耗,或大病汗吐下克伐太过,或嗜食辛热,或误投温补等,亡其津液,或久病伤阴耗液所致,其病理变化以脏腑组织、形体官窍失其濡润,而干燥枯涩失润为特征。

从脏腑来看,内燥病变可发生于各脏腑组织,以肺、胃、肾及大肠为多见。

肺:肺气虚,无力化生肺中津液,以及肺气虚,使水精不能四布于周身,出现燥金之脏的津亏。除此之外,外感热邪,伤及肺的阴液,或者由于机体体质偏热,寒邪入里化热,耗伤肺之阴精,也会出现燥热阴虚的病变。同时,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不足,不能通过肃降把津液送到大肠,也会出现燥金之腑的津亏。

胃肠:胃肠实热结滯,易灼伤津液,烧烤、酒等辛辣及油腻之品,是导致胃肠实热壅滞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造成燥金之腑的津亏。

肾:肾主蒸腾气化,助膀胱气化,肾气虚,则津液不能输布,造成水液不能润养局部。肾阴虚,阴液不足,没有足够的津液可供给全身以濡养,也会出现阴虚内热、命火妄动的表现。这些情况都会产生内燥。

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内燥在临床的表现的全身症状可分三个层次:津液枯涸,津枯血燥,阴虚内热。三个层次依次递进,逐渐加重。

津液枯涸主要是指脉外津液亏少,主要表现为肌肤干燥不泽,起皮脱屑,甚则皲裂,口燥咽干唇焦、鼻干目涩、爪甲脆折、舌上无津。可用麦冬10g、沙参10g、玄参10g等泡水代茶饮,以滋阴润燥増津液。

症状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津枯血燥,脉外津液减少,脉中津液就会补充,结果耗伤血液中的津液。津枯血燥的表现有肌肤失于濡养,皮肤干燥、肌肤甲错、落皮屑,另外筋骨失于濡养,关节屈伸不利,甚则拘急痉挛,这些是津枯血燥在肌肤和筋骨的表现。

症状再进步发展,阴气功能受到损伤,出现阴虚内热症: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即患者自觉从骨头缝冒热气,像蒸笼一样,且下午或夜间定时发热或者定时热更高。此外,也常伴有心烦不寐、脉细数、舌光红龟裂;大便燥结如羊粪球,小便短赤等症状。

2、局部表现

(1)以肺燥为主则兼见干咳无痰,甚则咯血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干咳无痰。西医叫刺激性咳嗽,就是干咳少痰无痰的症状。这个最难治了,发病也很多,春夏秋冬不分季节,即使是在暑季最湿热热的时候,它也可以表现出来。而且病期非常长,调理要至少三个月。肺燥在干咳少痰的基础上有时也伴有吐血,喀血。

2、以胃燥为主时,则胃阴不足,可伴见舌光红无苔

胃燥,表现的是胃的阴液将绝。这种人渴饮与舌光红无苔同时存在。想喝水,舌头表现为镜面舌,舌头伸出来,鲜红,舌面挂着水分,就像反光一样,就像镜面一样,叫镜面舌,这是胃阴液将绝的特异性表现。

在急诊室经常会看到有的患者在临死之前,只张嘴干呕不进食,舌头伸出来一看,光红无苔,这就是胃气将绝,生命即将结束的特征。

3、若系肠燥,则兼见便秘等症

肠燥,这在当前来说也是一个多发病。大肠主津,水液缺少的时候,就会出现排便非常困难。大便秘结,排出的大便不是条形的,叫状如羊屎,就像羊排出的大便一样,一个球一个球的。肠燥出现的大便秘结,如果当作热盛去治,喝什么大黄,芒硝,芦荟等泻下药,会越治肠的水分越少,大便越难下。肠燥引起的大便秘结,必须采取润肠的方法。

4、以肾燥为主,则为肾阴精枯涸,伴见形体消瘦、发脱、齿槁,甚则经闭、痿厥

肾燥就是肝肾精血亏虚,肾的精血亏虚到极点,表现为不仅脱发,华发枯槁,牙齿枯槁没有光泽,同时伴有形体羸瘦,肌肤干燥。形体羸瘦,是肝肾精血亏虚到极点,不是一般的形瘦,消瘦。齿为骨之余,肾主骨。正常我们的牙齿表面有光泽,有水份,肾燥的时候牙枯槁没有光泽;发为血之余,肾燥时不仅脱发,而且发枯槁无荣,非常干,没有光泽。

总之,“干”是内燥的病理特点。在上焦则干咳,咽干口燥;在中焦则烦渴、呕呃;在下焦则便秘、经闭。另外津伤日久一定会导致阴虚,那么阴虚必然有热,所以一定会出现阴虚内热的特征,一定要热象,既干还热。

外燥与内燥的关系

外燥是感受外界燥邪所致,可发生于秋季的外感疾病,故称秋燥。外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燥而偏寒者为凉燥,燥而偏热者为温燥。外燥偏重于犯肺,内燥多由高热、大汗、剧烈吐泻,或失血过多,或年高体弱,阴血亏损所致,临床上表现出一派津伤阴亏之候,如皮肤干糙、口干咽燥、毛发不荣、肌肉瘦削、尿少、便干等。内燥遍及全身,以肺、胃、肾及大肠多见,伤及血脉,则与肝肾有关。

(0)

相关推荐

  • 糖尿病?中医可以!

    糖尿病的治疗有中医和西医的治疗.中医是我国博大精深的宝贵财富.让我们看看糖尿病的中医辨证理论吧. 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中医学对糖尿病(消 ...

  • 再论脾与消渴病

    [关键词]  消渴病:,,,上消:,,,中消:,,,下消:,,,脾:,,,传输功能        摘要:通过查阅国内古今文献及相关材料,结合用药实践,以临床表现.疗效为依据,认为消渴病(糖尿病)虽以肺 ...

  • 一文读懂便秘/教你如何应对便秘?附快速选择中成药思维导图

    第708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青竹医社  导读  便秘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作为医者在临床碰见患者有便秘该如何给患者用一些比较常见而方便有效的中成药选择呢?而又作为普通患者我们又怎样方便快捷 ...

  • 内生五邪:风气内动、寒从中生、湿浊内生、津伤化燥、火热内生

    一.内生"五邪"的概念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自身由于脏腑功能异常而导致化风.化火.化寒.化燥.化湿的病理变化.因病起于内,又与风.寒.湿.燥.火 ...

  • 津伤化燥

    津伤化燥,也就是所谓的内燥证.它是指机体的津液不足,于是机体的各部分组织器官和孔窍就失去濡润,结果产生了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俗称内燥. 那么内燥有什么特点呢?其实就是一个字--"干&quo ...

  • 内生五邪之内风

    内生"五邪",与外感六淫相对应.外感之邪主要是指外感六淫.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的功能异常,产生了一些类似于风.寒.湿.躁.火等 ...

  • 中医基础理论——内生五邪

    中医基础理论--内生五邪 原创东坡医生2020-11-12 07:39:13 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和气血津液等功能失常,人体内部会产生类似外感六淫致病特征的病理变化,将它们统称为内生五邪,分 ...

  • 山茱萸茯苓 预防调理 内生五邪 痰饮等症

    山茱萸茯苓预防调理内生五邪.痰饮等症. 山茱萸茯苓二味药,滋养精血阴阳.安神益智.预防改善由情志.饮食.劳逸失常,及病久至虚引起的内生五邪.痰饮瘀滞等作用. 山茱萸.茯苓具有补益肝肾,渗利水湿,益脾胃 ...

  • 内伤疾病 内生五邪 痰饮与昼夜精血流注关系

    内伤疾病与昼夜精血流注关系. 一,内伤疾病一般指内损的急慢性发生发展变化,也因其病非直接外邪传染所侵,故称内伤疾病. 内伤性致病因素多由情志失常,饮食失宜,劳逸不当,病久至虚,治疗失当,或外伤引内变等 ...

  • 内生五邪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脏腑阴阳及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似于风.寒.湿.燥.火(热)外邪致病特征的病理状态. 因其临床症状特点类似于六淫邪气,但病起于内,为了与外邪有所区别,故 ...

  • 《河神》民国四大邪术哪家强,五个情节证明连化青比小神仙更厉害

    最近大家一定都在看<河神>,随着小神仙逃出小西关,肖秘书露出庐山真面目,一切都已经渐渐浮出水面. 包括这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邪术了,从已经播出的情况看,黄玉的缩骨功,小神仙的幻术,连化青的驭尸 ...

  • 漫谈阳明胃热证与胃热津伤证的病机证治异同

    青年中医李铎 原创11-01      阳明胃热证的病理机制为:无形热邪充斥阳明气分,"热结在里,表里俱热."以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出,大渴,脉洪大为主要见证:热邪充斥三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