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有感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年轻时听人说:“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从中吸取营养,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行,一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显现出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必须学习才能增长。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怠慢便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于是枝枯叶落,大多不能对社会有所作为。等到悲凉地守着贫穷的小屋时,后悔又怎么来的及呢?】第一感悟: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为什么这么“静”,把“静”作为修身、学习、致远的根基?静究竟有多重要,究竟有多大的力量?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宁静才能够静思反省,修养身心,为官做人才能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不受利诱,不受物惑。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静才能细致深远。我们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身心真正静下来时,我们的观察力、思考力、记忆力都会极大提升,观察同一个事物,能够掌握平时看不到的信息;思考问题,能够想到平时想不到的办法。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生命之书》中反复教诲:彻彻底底安静下来,美和深刻的洞识就会自然呈现。《军师联盟》中荀彧对司马懿的评价,就四个字:静水流深!司马懿给他的乌龟取名心猿意马,目的就是时时提醒自己,要静下来。连乌龟这么安静的动物在他眼中都是心猿意马、浮躁不安,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比乌龟还要静。他也正是靠这份不动如山的乌龟功最终战胜他的老对手诸葛亮。静才会灵光一现。有研究表明,人们做出最佳的决定的时机,并不是在努力思考的时候,而往往在冲凉,针织或者锻炼的时候。这是因为“灵光一现”的时刻偏向于在我们的脑袋一片空,思维只剩宁静时突然出现。这就是“顿悟”“禅悟”。“悟”有很有种,绝不是只有修行才叫悟,学技能都讲究个悟性,现在就连学习党的理论也要讲“学思践悟”,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悟的前一刻一定是宁静的,专注于某项事物,进入一种无人无我的状态,才能灵光一闪,真正有所得。中国传统修身哲学中,有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静能生慧,慧能生智”等等说法,说的都是这个道理。静才能持久恒常。老子讲,“归根曰静,静曰[yuē]复命,复命曰[yuē]常”。意思是说,千变万化的事物回到本源就是静,只有静才是事物的本性,回到本性才能恒久。这句话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养生学的总纲,中国传统养生讲究“一动不如一静”,“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儒家静坐养气,佛道打坐修行,都是由动入静,再由静进入“虚、空、无”等状态,进而从中寻求生命的本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颗刚插树苗容易夭折,把它枝叶剪一剪,让它“归根”,让它不再随风飘摇,“静”下来,就能节省能量消耗,很可能活过来,并且比以前长的更高更壮。诸葛亮是个儒家,也是道家,治国安邦、奇门遁甲什么都会,他之所以强调静的修养,是因为他深彻的明白:一切学问增长、功业达成,离开静都是空中楼阁;能够守住静,就绝对差不了。第二感悟: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在倡导节俭、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给节俭以全新的诠释:节俭不仅是一种理财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世道艰辛,节俭的美德正在回归。人生难免不测,节俭能帮助你在遭遇不幸时渡过难关。节俭不是一种自然的本能,而是由经验、榜样和远见所催生出来的品行。它也是教育和才智的结果。只有人们变得睿智和深谋远虑之后,他们才会变得节俭。野蛮人没有节俭意识,因他们没有明天意识。不知节俭的人像用筛子去盛水,永远不能盛满。仔细的节俭行为就像变戏法:一旦开始就会形成习惯,使一个人感到满足、安全。 节俭不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它是一种通过后天习得的行为原则。它包括自制---克制眼前的享乐而为未来的打算---使动物式的欲望服从于理性、远见和谨慎。节俭不是一种使人痛苦的美德,相反,它能使我们免遭许多蔑视和侮辱。它要求我们克制自己,但也不要放弃正当的享受;它会带来许多诚实的乐趣,而这些乐趣是奢侈浪费从我们身上夺走的。其实节俭也并不需要人们非得具有很大的勇气才能做到,当然也不需要很高的智力或任何超人类的品德才能做到。它只需要我们知道某些常识和抵制自私享乐的克制力就行了。实际上,节俭只不过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普通意识而已。它不需要强烈的决心,它只需要一点点耐心、一些自我克制。只要马上行动就能立即见成效!对节俭的习惯越是持之以恒,那么节俭也就越是容易,这种行为也就会更快地给你所付出的自我克制带来巨大的补偿和回报。第三感悟:明志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现在的“淡泊”、“宁静”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不要事事讲求名利,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做到视名利淡如水,视责任重如山。面对未来,你的理想信念动摇过吗,你有历史使命感吗,你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观念吗?第四感悟: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学习无论对于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政党、乃至一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著名作家王蒙说:一个人的实力绝大部分来自学习。本领需要学习,机智与灵活反应也需要学习,健康的身心同样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可以增智、可以解惑、可以辨是非。学习是把钥匙。我们无论在学习、工作亦或是生活中,都强调和重视“拓宽视野”。著名科学家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庄子?秋水》里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拘于虚也”。牛顿之所以能够看得远,是因为站得高,视野开阔;“井底蛙”之所以认为天地只有井那般大,也归咎于“视野”的原因,它为井口所局限,而看不见天之广、地之大。在我们人生中,有许多未知的领域,而学习就如一把万能钥匙,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扇扇大门,让我们开眼看见更广袤更精彩的世界。海伦?凯勒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场高烧,不仅失去了视力,还失去了听力,她的世界是黑暗而又寂寞的,然而她以坚持不懈地学习,不仅会读书和说话,还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用学习这把钥匙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她如此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学习是一种发现,它为我们扩大了精神的空间与容积,学无涯,思无涯,其乐亦无涯。学习是面镜子。“立身以立学为先”,早在北宋年间,大文学家欧阳修就提出这样的观点,修养品行,要从学习开始。对于我们,学习是校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立身”之镜,常照“学习”之镜,能够看清自己,帮助自己正衣冠、修形象;不照“镜子”,就看不见自己的“污垢”,就难以辨清是非曲直。毛主席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纵观那些锒铛入狱的贪官,无不因为学习少了,照“镜子”少了,而看不见自己思想上的灰尘,看不见自己扭曲的人格,以致走上了不归路。有智者说过,不断认识自己的无知是人类获得智慧的表现,学习给了我们一面时刻能够看清自己的镜子,让我们能够不断认识自我,得到校正的机会,也就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学习是座灯塔。在成长之路上,总会有许多困惑、许多悖论、许多选择,我们时常会迷惘,不知道下步该如何。当面临选择的痛苦的时候,可以去学习,用学习和思想抚慰焦虑,缓解痛苦,启迪智慧,找寻答案。春秋时期著名乐师师旷曾劝学晋平公:“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学习就如太阳、如烛火,如大海中的灯塔,让我们在黑暗中看清方向、找到道路。学习不但意味着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要修正错误乃至对错误的认识。毛主席说过:“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进学致和,行方思远,学习归根结底是通向真理、通向知识、通向光明的抉择。只有学习,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否则,“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虽勇气可嘉,确实鲁莽和不可取的,不仅不能打开一番新局面,而且有迷失方向的危险。第五感悟: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他告诫子女,要认真学习,不学习就没有知识,同时还要有远大的理想,没要远大的理想,就是学得再多也没有什么作用。成学二字的意思 就是学业有成,学到的东西有作用。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实际是一个递进关系:要先坚定意志志向,才能保证自己会去学习,学习实践了,才有广博的才学。而我们伟大的圣贤诸葛亮巧妙地把两句话颠倒更近一步强调了其逻辑性。不学习没办法增广才华,没志气不足够成为有大学问的人。 就是说要想增加自己的才华,就要多学习,多学别人,多学先贤的智慧。只有有志气的人,才能坚持不断的去学习,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学习的毅力,这样才能学有所成。古人云:“志不强则智不达”。也是先有志,随后会行动,通过学习练习,最后才会成为某一面的能手,才更有机会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第六感悟:速度的力量”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第七感悟: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第八感悟:时间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滴水穿石并不是靠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做到。时间是不会停止的,时间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它可以做到常人不可以做到的事。时间的力量是伟大的,是巨大的,是无穷无尽的,是奇妙的,如果我们用心学习,时间就会让你有所收获,让你取得好成绩;事业有成。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时间的力量可以使一个罪恶的心灵洗心革面,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时间的力量创造美好的未来吧!第九感悟: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第十感悟:精简的力量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精简沟通更有效果。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第十一感悟:进取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要始终居安思危,更要善于思危奋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