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讯 | 孙维庭:溪水无盐(上款签名版)
新书讯
溪水无盐 / 孙维庭著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四辑:江湖回味,光阴故事,朝履夕记,博友往来。“江湖回味”里的美食与作者人生经历交织在一起,与眼下流行的“美食”文章写法截然不同。“光阴故事”里的故事,是作者的人生记忆,甜酸苦辣,自成一格。“朝履夕记”乃旅游屐痕,作者将城市山水,斟到在自己的酒杯里,揽物会心,既有个性也显气质。“博友往来”是作者与朋友间的文字唱酬,他们或相识,或不相识,或受命作序,或推介书评,文字为媒,俱见真诚。
作者不以写作为业,但作者愿写,并且写得很随意。随意容易简陋,但这里看不到简陋,相反很精致。另一特色是本真、亲切、不做作,相信你若读了,你会觉得写这样文字的人,是一个可以交朋友的人。
作者简介
作者孙维庭
孙维庭,上海市人,笔名围庭,曾任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不是学者,也非作家,写散文是因为想说说话。有作品发表在一些纸质媒体和网络论坛。《溪水无盐》是作者第二本散文集。
自序:满纸春心墨未干
开始写散文大约有七个年头了,七年来,涂涂抹抹积下三百多文,几十来万字。写得不算多,认真程度却不算顶差,从最初的练练手,到现在能写成完整的文字,并且不时被一些纸质媒体选用,二零一四年还整理部分文字出版散文集《今生相遇自己》。单从写作而言,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进步。
一些喜欢我文字的朋友说我为文率真,不作假,这里除却溢美的成分以外,我觉得基本上还是说对了。我不知自己是否能够真正做得到这一点,但我的价值取向,我对自己做人的标准是说真话,做实事,以真面貌示人。我相信与我交往过的人,对我这一特点基本上是持肯定意见的。就是与我意见不合的人,他们也不会认为我是一个油滑的人。文如其人,我的文字倘若真如我的做人,实乃幸事。
《喝茶》《感受黔东南》《阊门横街》《在新场古镇》《迷离的金陵王气和胭脂》《槐花洲》(以上已结集出版)《槐树街》《拔牙》《洗澡》《高邮饭店》《看戏》《杜家宅那株银杏树》《太湖西山》《柜台酒》《喝醉酒的事》等三十来篇是朋友们觉得我写得比较顺溜的文字。这些差不多是写作总数的十分之一多一点。从中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好文不易得,另一方面说明我不但愚笨而且还有些懒惰,两千多个日子才写出这少得可怜的文字。不过让我聊以自慰的是,毕竟我还在坚持写作,还能够坚持。
散文圈的朋友常说,散文里数游记最难写,我因常到一些地方走动,所以游记写了多一些。我料想我写的一定很差劲,不料有些朋友却认为我的游记比我随笔散文写的好。我其实是明白的,游记也决不会好到哪里去,而与之相比的,那些随笔散文问题更多。抱着学习的态度,我有意识地加强练习游记以外文章的写作。岳阳熊伟民先生评论《喝茶》时说:“文字自然坦诚,厚朴真诚,不作雕琢。”这位散文家我并不认识,他这样说应该算是由衷而发。而相识多年的芭蕉雨声这样评论《柜台酒》:“读着有小小说的引人入胜,又有散文随笔的疏朗和逸致,文笔老辣练达。”虽与芭蕉雨声熟识,但她不是一个没有原则而一味讨好奉承别人的人。他两位都是写作散文的好手,自然也识文字。他们给予的点赞,可能是褒奖作者的某种追求。我明白这一点,决不会而因此翘尾巴,还真的以为自己文字好到什么地方了。
散文有多种作法,究竟以遵循哪位大家的诫规为好,这真的是很难说的问题。我以为,还是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观感为出发点,多阅读多思考,在比较中悟道,从而找出适合自己的写作路子。在具体写作时,应该奉行这样的原则,即事多题繁可以将篇幅拉长写,小意思的内容尽量缩短来写,切不可短话长讲,简事多写。现在的散文界有种不好的风气,写文章不是以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现出来为目的,而是一味地炫耀自己的写作技巧,文字表面非常漂亮,动辄万言,洋洋洒洒,这其中当然有些内容繁冗必须这样写,但大多数长得没道理。有些文字一看题目就明白,这个人又来“飙高音”了,比如有一文叫一只什么鸟的沉思,我翻书刚一触及到这一题目迅即跳了过去,一万多字,就是说一只鸟的沉思,鸟又不是人,它哪来这么多的沉思,纯粹是无病呻吟。如果你真的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大可直言不讳地去写治国方略,何必借一只鸟说这么多废话呢!
散文写作门槛很低,谁都可以来上一篇,但要写的好却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忆及写作过程,一方面是苦涩感,一方面是甜蜜感。成就一篇好的散文有诸多因素,如对生活的观察的深浅以及阅历是否丰富,还有知识储备及才气运用等。我常因这些原因写着写着而停下笔来,我怕费了好大力气写了一堆废字而难以表达内心情思。如果真的写成豆腐渣文字,我会黯然神伤好几天,也有写顺的时候,写好了就有一种沾沾自喜的感觉,并为此一连数天沉浸在甜蜜中。苦涩与甜蜜交叉贯穿了我写作生活的整个过程。我不知别人是怎么想的,我自个认为,写作其实就是与自己较真的过程。战胜自己包括懒惰在内的一切不足。慢功磨细活,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坚持与付出越多,收获越多。
我周围一些朋友虽然不是散文圈里的人,却一直关注我的散文创作,给了我很多的鼓励,其中维汉兄每次见面都非常关心《溪水无盐》的出版,并一再问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植多兄在我修改书稿时给予诸多文档管理方面建议。还有倪杰兄,他把他姐夫任国培先生“满纸春心墨未干”的书法作品转赠与我,并坦言书写的这几个字符合我散文写作的现状。我不懂书法,字写得怎样,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觉得这一行字写得有精气神,喜欢。还有,是意思好,符合我的心境,于我有激励作用。古往今来多少事,满腹情感酿文章。我虽已步入花甲,但一颗“春心”仍然萌动不己,爱日光也喜月夜,爱山川也喜百花,家事连着国运,个人维系着社会。有喧嚣,也有平静,喧嚣过后更平静,每当这时坐至桌前,将对生活的感悟,身边的人和事敲打成文字,留给自己,也留给这个社会,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可惜的是,这本《溪水无盐》还未出版,写“满纸春心墨未干”书法作品的任国培先生已然作古。当时打算待这本散文集出版了,送他一本惠存以志纪念,而如今人去楼空,这个愿望也成为一件憾事。
2019年5月22日
目录
第一辑 江湖回味
艾米果 / 002
青团 / 004
湖沟烧饼 / 006
羊肉食事 / 009
青鱼,黄鱼 / 012
上海早饭的流行吃法 / 015
上海小青菜 / 018
马兰头和香椿芽 / 021
高邮饭店 / 024
过年忆旧事 / 027
第二辑 光阴故事
西新街 / 032
洗澡 / 036
我的上海故事 / 041
槐树街 / 045
杜家宅那株银杏树 / 049
柜台酒 / 051
剃头 / 053
暑日忆暑 / 055
栗子的回忆 / 058
我看世界杯 / 061
端午忆旧 / 063
拔牙 / 065
看戏 / 067
这一天依旧还是忙碌 / 071
喝醉酒的事 / 074
上海西站 / 079
第三辑 朝履夕记
成都的印象 / 086
又去武汉 / 091
又上岳阳楼 / 096
济宁手记 / 100
去了次溧水 / 104
太湖西山 / 109
当年鲁迅就住在这里 / 112
九龙峡 / 116
木渎镇上 / 118
娄塘老镇 / 120
游南北湖 / 122
蚌埠游踪实录 / 125
老子炼丹的地方 / 131
像鸟儿一样掠过草原 / 137
天马山 / 141
严子陵钓台 / 145
嘉定虎踪遗迹 / 147
第四辑 博友往来
《今生相遇自己》自序 / 152
寄书 / 155
福州路上淘书 / 158
壮岁依旧梦天涯 / 161
秦超其人其文 / 163
芭蕉,其叶潇潇 / 168
广超这人 / 171
收到《翥云》馆刊 / 174
读董素芝的散文 / 176
读《半地碎影》 / 178
《柴门清话》及其他 / 180
精彩试读:柜台酒
小店就叫“柜台酒”,专卖黄酒。店家将酒坛摞起,大坛放下面,小的放上面,层层叠加,状如宝塔。酒坛的坛口用黄泥封得严严实实,红布条扎在坛口的颈处。风儿一吹,红布条飘起,十分喜庆。顾客有整坛买的,也有自带可乐空瓶零拷的。
酒店还可堂吃。L字形柜台,走廊放一排两人小座,所谓一排,其实也就是三张双人的酒桌。柜台上白锈钢方盘里盛装着咸草鸡、油爆虾、熏青鱼、水晶肴蹄、糖醋排骨、红肠、泡菜、芹菜、花菜、水煮花生等下酒菜。
那些以酒会友的、借酒浇愁的、过酒瘾的人常到这儿来消磨光阴,他们抽完自带的烟,喝净了瓶里的酒,然后带着一身酒气离开。
老板挺会笼络人的。每逢客人走时,老板和老板娘站在柜台里和客人道别:“走好啊!下次再来哦!”酒客好像更在意老板娘的招呼,老板也没有醋意,可能是一种默契,后来由老板娘一个人向客人招手示意。白嫩的小手映着酒坛上的红布条,是一种风景。
我也曾光顾过,光顾是老板娘的口头禅。她冲我笑,也伸出白嫩的小手。我开始到酒店是路过,后来却是专门去。有酒喝,还有佳丽给你嫣然一笑,觉得很值。
我通常是在下午一点钟的样子去,那时人稀客少。我呡两口酒,和老板娘搭讪可有可无的话。老板娘有时看我盘里的菜所剩无几了,便用舀子给我免费添些豆干拌芹类的素菜。笑着说:“今儿这个是我做的,请你尝尝点个赞。”有时她给的菜多了,我会再添些酒。她笑得很甜,眼睛眯缝成一条细线,牙齿很白。
老板疼爱老板娘。老板娘挺依赖老板的,店里重活累活都由老板干,老板娘只负责收款和招呼顾客。那次,看见老板娘和老板干仗。还没吵上几句,老板娘随手操起一个空酒瓶向对方砸去。老板满脸是血,老板娘并不饶恕,嘴里嚷道:“叫你个邱二曲死去。”老板一手捂住血脸,一手要拿我桌上的酒杯还击。我赶忙拉住老板的手劝开。老板狠声道:“好你个陈小娥,今天算你狠。”老板大概不想和女人斗,骂骂咧咧地走了。老板娘低下头呜呜地哭。
在吵骂里我晓得了老板叫邱二曲,老板娘叫陈小娥。为什么吵?没能听出个究竟来。那天喝酒的气氛被他俩这么一闹破坏得一干二净,付钱,走人。陈小娥说什么也没要钱。
从那以后,好长时间没去。
上个月的某天,我心绪纷乱如麻。我想一个人喝酒。到“柜台酒”,店依旧开着,还是那块牌子。店里柜台站着一位女人,比陈小娥年轻。正不知如何说话时,邱二曲出来了。他认出了我,窘笑道:“好长日子没来了。”安顿我坐下,叫酒点菜。
酒客告诉我,柜台里这个原是妻妹,叫陈二娥,现在嫁给邱二曲了。
我一边喝酒,一边看些手机上的八卦新闻,手机玩厌了,又想起邱二曲夫妇的事。上次两人又骂又打,莫非就是为这事?如是这事,还真的不大好说出口来。
二娥很像姐姐,只是腰更细,眼睛没有小娥那么安静。不知陈小娥去哪里了。
有个酒客说,在定海路开店,还叫“柜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