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佳作共欣赏,我们推出图片故事栏目,发表国内外、区内外优秀摄影作品,供大家欣赏、学习,希望大家喜欢,并向我们推荐摄影佳作。
枸杞红了
摄影 | 马鑫
每年6-9月,我国枸杞进入采摘期,期间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枸杞种植省份。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由于农作物单一,每年这个时候,当地很多留守妇女和儿童会奔赴宁夏中宁、青海诺木洪、甘肃靖远等地摘枸杞。鲜红的枸杞,成了她们补贴家用的“幸运果”。穆斯林开斋节刚过,虎娟和家人便启程奔赴200公里外的甘肃靖远采摘枸杞,只留下外地打工回来的父亲在家。前几年家里盖房欠下外债,至今仍有4万元未还,家里十几亩地,全部种玉米,每年除去成本,每亩能盈余1000元,一年下来,还了外帐,也剩不了几个钱。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每个月的生活费就要300多元,这对那些生活富裕的家庭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这样一户农家来说,却是很大的一笔开支。于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李娜便趁玉米还没成熟,带着孩子们出门摘枸杞。杨树花,已经摘了20多天了,平均每天能挣150块钱。她是位在读大学生,父母年迈,家里两个哥哥都已成家,每年的学费需要贷款,生活费得靠她自己挣,因此每年暑假她都会摘段时间枸杞。人机灵,摘的也快,讨雇主的喜欢。平时雇主家里缺人手,杨树花会帮忙联系,舅妈李娜一家便是她给雇主联系的。雇主万应祥家种着10亩枸杞,每亩的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10多年前,他和村民一起去宁夏中宁买的枸杞苗,靠自己的摸索、学习,掌握了枸杞种植技术,如今他所在的东升乡已经成为县内枸杞种植大乡。有雇工担心他在记斤数的时候会故意使坏少记些,万应祥说:“良心啊,这事我干不出来,都是下苦人,不容易,少记几斤没意思。做人,一定得要吃得了亏。”枸杞采摘期一般是一个多月,因为三个孩子都在上学,父母又上了年纪,每到枸杞采摘期,万应祥都要四处去联系雇工。“我们这地方小,没有专门的劳务市场,也没人组织,采摘期全靠自己找人。”万应祥说。近些年,由于我国枸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枸杞采摘用工不足的问题也日益显现。2014年6月下旬,内蒙沙海镇用工缺口就达五千多人,数万亩枸杞无人采摘。后经媒体报道,“用工荒”问题才得以解决。
枸杞红了,却招不到人,这是很多杞农最担心的事情。然而信息闭塞,外地招工坏境的变化成了导致“用工慌”现象的主要原因。
枸杞,确实是雇主与雇工的“幸运果”,但仍然有许多阻碍横在雇主与雇工这两个群体之间,怎样打通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信息渠道,让雇工有枸杞可摘,有钱可赚,让雇主有工可雇,枸杞大卖,让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共赢,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穆斯林开斋节刚过,虎娟一家4口人便启程奔赴200公里外的甘肃靖远采摘枸杞,只留下从外面打工回来的父亲在家。
今年55岁的马秀兰来自同心河西,由于患有帕金森症,手时不时的会抖,难以控制。一起来的人当中,她的采摘速度最慢。
7月31日,午后,天气突变。连续几天35度高温天气,对于雇主来说,是好天气,因为成熟期的枸杞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摘下来,一旦遇上下雨天或着采摘不及时,枸杞就会烂在树上。
8月1日,采摘结束后,虎洋在雇工住处用从家里带过来的汤瓶洗头。
采摘回来的枸杞,浸过碱水之后,凉干,就是成品枸杞了。
雇工王淑芳的老公从家里接连打来三个电话,说他要去广东打工,让她娘俩赶快回去。
晚上11点多,雇主过来给王淑芳结账。母子二人摘了15天,挣了1547块钱,她说,实在熬不下去了,明天要带孩子回家。
一间屋子,三张床,住着十三个人,这样的生活她们已经习惯。
妈妈在家照顾弟弟妹妹,爸爸在外打工,10岁的马晓蕊带着妹妹,在这边摘了12天枸杞,挣了550块钱。
虎彪在县城上学,一周回一次家,为了方便联系,家里花700块钱给他买了部手机。
东升乡的枸杞交易市场,一位雇工在玩跳跳球。
李娜的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明年虎洋就要上初中,李娜想多挣点钱,把他也转到县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