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彭玉麟梅花石刻遐想
鄂州彭玉麟梅花石刻
鄂州西山的梅花也该开了。西山的深秋,无梅可赏。现在想来,那里应该是漫山遍野,暗香浮动,白的如瑞雪,绿的似碧玉,红的像晚霞,冷而不淡,浓而不艳,形成梅海凝云,好不壮观。游人会沿着山间小径,趟过涓涓寒溪,步入法门,走进庙堂,再次看到灵泉寺三贤亭内彭玉麟那方一百多年前的梅花石刻。《西山梅魂》被民间纷纷珍藏,彭玉麟所作的梅花,有的将蓝本刻在了碑上,可惜,碑刻大部分已经佚失,仅知的一块在嘉兴的烟雨楼,一块就珍藏在这西山的古刹中。我甚至臆想:假如彭玉麟的梅花石刻落在常州,那真是“冰梅石对冰梅图,石柱开花图复活”,它的命运会好得多。鄂州西山那片梅林,惦记着灵泉寺那块梅刻。
常州彭梅石刻,共有四方,原为东下塘刘氏宗祠的珍藏。宗祠有三进,依河而建,旧时周围多为城内的书香门第,乌衣浜、赵家弄、淘纱巷、三将军弄紧挨着,不远处还有李鸿章的宗祠,可惜在前几年已被拆除。而当今的城市改造中,乌衣浜——荆溪村一带正在新建“荆溪人家”的住宅小区,刘氏宗祠正好在规划的小区之内,拆迁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真要感谢社会上一批有识之士,是他们的竭力呼吁,总算留下了这一数百年历史的宗祠,但最漂亮的两层门楼还是被拆除了,彭玉麟的几块竖式梅花石刻也散落在废墟中。后来,两块不知去向,剩下的一块存放在工地的仓库里,一块已断裂,置放在“两当轩”的走道边。那天要不是有人阻拦,已被人600元钱当作一顿酒菜钱卖掉了!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寻宝和鉴宝节目,有一次到湖南衡阳,人们从众多的民间文物中挑选四件作为“国宝”候选名录,其中三件为陶(瓷)器,一件为彭玉麟的国画墨梅。照理说,那三件器物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最有入选的可能,但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彭氏墨梅图为“国宝”,可见彭玉麟的梅花在社会上的影响。
人们称清代书画有两绝,一为郑板桥的“墨竹”,二为彭玉麟的“墨梅”。我并不懂画,只是喜梅,我是被彭玉麟的梅情所打动的。彭玉麟与梅姑的恋情成为绝唱后,风姿卓约的梅影消失后,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彭、梅之恋,变为眷属难成、苦海无边的人、鬼之离,这位曾经的湘军统帅从此为梅而歌,为梅而叹,为梅而泣,落入“一腔心事托梅花”的境地。他画就的万幅梅花中,幅幅铮铮铁骨,朵朵脉脉含情,无不刻上梅姑这位贞烈女子的影子。直到他七十六岁临终前,仍然强撑病体,颤抖掌笔,抒发心中凄婉哀绝的情思,饱蘸一池秋水般的痴情。而常州的这方彭梅石刻,几经厄运,破损严重,又未经拓墨,画面不算清晰,但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墨梅神韵依稀可见。碑上落款时间为乙丑年,勒石者为金匮(无锡)人,下角有“一生知己是梅花”的印章,算起来为1865年,是彭玉麟中年时的作品,至今已有140余年历史。这位湖湘才子的墨宝为何落入常州,为何落入刘家,已难以考证。但有一点可以知道,本邑刘家,数百年中人才辈出,明清以来为官者不计其数,进士者二十余人,清乾隆年间大学士刘纶、常州学派集大成者刘逢禄以及当代书画大师刘海粟等均系一族,是否为刘家族人在仕宦场中觅得彭氏墨宝,请人刻于碑上,置于祠中?如果能将这两块彭梅石刻移至当年的“飞霞楼”前,形成梅林、梅阁、梅柱、梅刻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这恐怕比简单当作文物保存起来有意义的多。若果真如此,已有700余年“冰梅石开花”的典故又多了一份延续,彭、梅之恋的故事将会感动更多的有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