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热交换”现象与水产养殖:水温、水深和气温之间的变化关系
第一线实践养鱼深知养殖从业不易
"水花鱼"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
专注水产养殖,话说适用方法。
文章严谨求是,力求通俗易懂。
近期精选内容(请点击):
10.养殖“智商税”“割韭菜”套路多
11.类似于"鱼类缺氧"的硫化氢中毒
12.简析和认识鲫鱼:种类最繁且多!
13.鱼类败血症疑难杂症的防控
14.抬网捕鱼解决"捕鱼难"问题
15.简述鲫鱼品种常见5大类15个种类
16.败血性出血病或坏血病的治疗
17.两种烂鳃病的辨别与防治
平时,大家知道水下2米的水温大概是多少吗?水下5米呢?知道冬天水底温度是多少吗,夏天又是多少呢?也许知道但又忽略,不经意间从未引起我们的注意。
冬天时河面结冰,水底却不结冰,还有大量鱼儿游动,还有人能钓上鱼;夏天炎热酷暑,气温接近40度,水底温度却可能只有25度。这些水温、水深和气温之间的变化关系其实都是有一定规律的,这是一个自然科学知识,归结起来就是“水体热交换”现象。
一、水体热传递的主要途径---热交换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说白了,就是热量在水里直接传播的话,会比较缓慢而且传递过程中热量的损失也大!那么上下层的水温变化难道不是靠的热量的直接传递?对,主要靠的是热量的交换也就是热交换。
举例:铁锅烧水,从锅底加热,要不多久铁锅的把手也会感到发烫,这就是热量的直接传递;那什么是热交换呢?铁锅里烧的水,在水烧开的整个过程中,主要靠的就是热交换。
锅底受热,锅是热的良导体,会把热量传递给锅底的水,锅底的水温升高,但是却不能有效带动上部的水温也升高。由于锅底水的温度升高以后密度减小,重力减轻,这部分温度升高后的水就会上浮到顶部。而顶部的冷水则下沉到底部继续受到铁锅的加热,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也会上浮到顶部,就这样,锅里的水不断地发生上下层的往复运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水温因锅底的不断加热而持续升高,最后烧开,这就是热交换现象。
二、水温0度到4度的反膨胀现象
陆地上的河流,其实也就像一个锅里的水一样,只不过面积巨大,深度巨大而已,这里指的是淡水水域,是不包括海洋的。河流在天气降温时,河流的表层水温降低,就会密度增大,重力增大,下降到河底,则河底温度相对较高的水就会升至水面接受空气中低温的洗礼,然后降温下沉,就这样,整个水体慢慢地温度就会降到和气温差不多了。
如果气温持续下降,降至零度以下,而水在0度到4度之间是有反膨胀现象的,4度以上时是大家都熟悉的热胀冷缩,4度到0度之间则是热缩冷胀,这就会导致水体在4度时密度最大。据测定,在0℃时,冰的密度为0.9×10³kg / m³,水的密度为1.0×10³kg / m³。
冬天,水面温度4度时,水就会下沉至水底,即使温度再降,直至水面结冰,也不会再有重力更大的水沉入水底了,这就是水面结冰,水体不结冰的现象,也是冬天河面结冰,水底却永远保持在4度左右的原因,而有些鱼类比如鲫鱼在4度左右的水温里也是可以游动和进食的,这就是能够冬天钓鲫的重要原理,当然,冷水性鱼类更能完全适应这种低温环境。
所以,水体中的水温变化主要受热交换的影响,说简单点就是:冷的水往下沉,热的水往上升。但是,水温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太阳的光照也是一个重要因子。
三、水温受阳光照射的影响
太阳光线能穿过水体的表层,能带来明显水温变化的水深,原则上只有几米的水深。但是,对养鱼的水深来说,这却是个重要因素,因为养鱼的水深也只有几米,太阳光线是能够轻松穿透过的。
因为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想从水的表层开始加热,从而带动整个水体的温度都上升,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因为水是传热的不良导体,会很缓慢的。但是,阳光是能够穿透水体的,特别是夏天,强烈的光照可以带来一些热量进行加热,尤其在养鱼的水体很明显,水深一般不超过10米,大多在两三米水深,此时水体温度就会随着太阳光线的加强而升高。
太阳光线的照射,也是地球上的表层水体水温会有四季变化的原因,夏季温度升高,表层水温也就升高,而海洋的水温变化比较复杂,海洋里的深海区因为没有光线,则长年维持在0度左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养鱼水体的温度主要受水的热交换影响比较大,受太阳光照射的影响也不小。但是,由于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在太阳光照的影响下,一天当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左右,而最高水温则会出现在下午4点左右。
四、养鱼水深及水温变化
我们养鱼的水温在受太阳光照射时,光线会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弱,因此,水温也就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另外,影响水底温度的因素也很多,比如地热,再比如水流,而我们养鱼的水深范围内受地热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而水流对水温的影响会更大,所以这里仅分析静水池塘的情况,都是没有外来水流,也是适合我们养鱼中的大部分情况的。
以水深5米以内为例:
夏季气温多在20度到35度之间,早晨的气温大概为22度,此时太阳还没有升起,水体表层的水温在经过夜间不断的热交换后,早上基本停止热交换活动,表层的温度和气温差不多,也就是大约均为22度左右。
上午,伴随着太阳的升起,水温开始增加,但水表层和水底在受到太阳光照射的程度是不同的,水温也就开始出现阶梯形,水表层温度升高更快,水底则更慢。
中午时,气温达到30度或以上,由于水的热传递滞后性,水表层的温度可能有26度了,而5米水深的位置大概温度依然在22度左右,5米以内的其它水深大概都在这个范围之内。
到了下午2点,气温33度或以上,水表层温度可能在29度左右,水底5米处的温度也可能只有23度,到了下午4点左右,气温略降大约在30度左右,此时水表层温度则可能首次水温高于气温,可能会在32度左右,水深5米处的温度也会仅增加了2度,在25度左右。
时间下移到了晚上,水表层温度慢慢降低,水底5米处的温度则先是慢慢上升再慢慢降低,最后夜间重新归于一致,大约在在22度左右。
春秋二季可参照这种方法分析,上午水表层温度比气温低2到4度,下午比气温高2度左右,水底变化慢,水深5米处整体会比水表温度低5度左右,变化区间会更小一些。
冬天比较特殊,当气温低于4度时,水体就不怎么进行热交换了,加上太阳光线直射点也回归到南半球,水温受太阳光的影响变小,4度的表层水沉入水底后,便会保持下来,也就是水底一直是4度左右,哪怕水面已经结冰!
五、水产养殖与“水体热交换”现象
夏季的早上和晚上水温是大致相同的,因为水底温度和气温基本相同,大多会维持在22度左右,这是鱼儿的体感最舒适的温度。到了中午,气温升高,水表层温度显著升高,已经不适合鱼儿游弋,而越深处水温越凉爽,一般大约在2米以下的水深。所以,在夏天时养鱼喂料尽量在早上午和晚下午最恰当。
春季,一般上午时的平均温度在15度左右,水深2米以内的温度最接近这个数值,也最适合鱼儿活动。冬季时相对简单一些,气温普遍在10度以下,水表层温度即使0度结冰,水底温度普遍也在4度左右或以上,深水处更适合鱼儿保暖,所以冬天水深一点有好处也是这个道理。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养鱼的水深范围内,除了冬季外,水温在早晨和夜晚基本和气温持平。另外,根据阳光照射强度递减原理,养鱼水深在2米到3米是最好的,这个水深的优点还有一是温度合适,二是天然饵料食物最丰富。
(原作者:姚老道。修编:西南渔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