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画家吕纪花鸟画《狮头鹅图》高清大图赏析

明 吕纪 《狮头鹅图轴》是明代著名画家吕纪的作品,该画为绢本、设色,尺幅纵191厘米,横104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该画作工笔设色绘白鹅踱步于梅树之下,树干古拙,花蕾点点,侧有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石旁花卉丛生。鹅身用笔轻柔,赋色细腻。左上角有吕纪单款,并钤印章。

凡作大幅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都需以气势夺人。要营造这种气势,首先应从构图入手,并应尽量突破前人构图的局限。吕纪显然深知这一点。如《狮头鹅图》中,他将一棵树干不太完整的古梅从画的右边斜伸向画面上方三分之一处,气势尽出。他描绘的虽是冬季场景,但并没有让人感到寒冷。这是因为此画以绢做底,呈现出一种暖色调。暖色调的绢底衬托着绽放的白梅,给人一种温馨、祥和的感觉。

画面右侧偏下的太湖石,画家安排得也极具匠心。如果没有这块太湖石,只靠一株古梅分割画面,那么画面不仅会单调,而且也容易使古梅与画面的主体———狮头鹅相互脱节。一幅画中,如果各物象之间毫无联系,那么画面就没有整体感。太湖石的添加,不仅使古梅不再让人感觉孤立,而且还将古梅与狮头鹅连在一起。描绘太湖石时,画家有意将它的走势和曲折的外形与古梅弯曲的粗枝形成呼应。玲珑剔透的石眼与古梅的树眼也形成了呼应。古梅和太湖石都用重墨绘出,成为画中比较浓重的物象。画家虽然没有画出古梅与太湖石的完整形态,但却用浓墨表现出它们紧靠在一起的前后关系。

《狮头鹅图》呈现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画中的狮头鹅似乎被风吹古梅枝杈发出的声响惊动了,故曲颈回首,想探个明白。不知是因为考虑选取物象的最佳角度,还是因为构图习惯,吕纪多把家禽、飞鸟置于画的左下角。不仅这幅画中的狮头鹅这样,就连他的《竹溪鸳鸯图》、《梅茶雉雀图》、《双雉图》中的家禽、飞鸟也是如此。它们不是在浓荫下休息,就是伫立于岸边玩耍。

该作品无论在画幅尺寸还是构图气势上都给人一种“大”的感觉,让人在百步之外都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艺术气息。

吕纪,(1477~?)明代画家,字廷振,号乐愚,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人。以花鸟画著称,初学边景昭工笔法,亦受林良水墨法影响,后临仿唐宋诸家名迹,遂自成一体,独步当代。其花鸟画风呈两种面貌,一作工笔重彩,精工富丽,多绘凤鹤、孔雀、鸳鸯之类,辅以树木坡石、滩渚流泉背景,既具法度,又富生气。另一类为水墨写意画,粗笔挥洒,简练奔放,接近林良的风格。他亦兼善人物、山水,宗法南宋马远、夏圭画法。他的花鸟画风在当时宫廷内外影响甚大,继承者不乏其人。

明弘治年间,入值仁智殿,官至锦卫指挥使,是明代与边景昭、林良齐名的院体花鸟画代表画家。其绘画风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水墨为主略淡彩,用笔较为豪纵,另一类则是设色浓丽,用和工致,具有富丽的宫廷装饰趣味。吕纪由水墨淡色画转为工笔重设色画,更直接的原因是为了适应不同皇帝的不同口味,具体说来就是弘治皇帝朱祐樘的欣赏口味不同于他的父辈成化皇帝朱见深,从而造成了吕纪多画凤凰、雉鸡、仙鹤、孔雀、鸳鸯之类,杂以花木草石,具有生气。工笔着色与水墨写意能,并善于将两体结合。吕纪初学唐宋各家和同时代的边景昭,后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花鸟设色鲜艳,生气奕奕,被称为明代花鸟画第一家。据说吕纪在画作上常用寓意手法对皇帝劝谏,皇帝知其用心,曾说:“工执艺事以,谏吕纪有之。”其代表作品有《新春双雉图》、《桂花山禽图》、《残荷鹰鹭图》、《秋鹭芙蓉图》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