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乡美食|说“豆腐”

说到豆腐,那绝对是民间最亲民的美食了,种豆南山下,豆子易种易活,也就成全了豆腐的朴实与接地气。
网上流传的段子说,择业就选择做豆腐。稀了是豆浆,豆花;硬了是豆腐或油炸成生腐,茶干;就是做坏了也可以成为别有风味的臭豆腐,豆腐乳;一本万利,就连豆腐渣也是人畜都能吃的。
由此也引申出一些与之相关的俚俗语,比如枞阳人常见的口头禅:你家是打豆腐的吧!意思是架子多且大。还有吃豆腐(占人便宜)、哄嗯个大大不吃煎豆腐(糊弄人)、咸菜煮豆腐(有言在先)等等,这些无一不反映出豆腐的流行之广且大受人民群众欢迎。
小时候过年,邻里之间都会相约打上几作豆腐以备春节待客之用。看到大人们打豆腐忙忙碌碌,节日的氛围便由此更加浓烈温馨,所以豆腐的美味不仅在日常的餐桌上,同时也深刻萦绕在记忆之中。
记得儿时隔壁牙齿掉光了的陶大娘,天天都只能吃点豆腐,引起懵懂小弟的垂涎艳羡之心,回家小声地说,陶大娘家真有钱,天天都吃豆腐!这段子常在家人团圆时打趣小弟,倒不失为生活一乐。
真要说到吃豆腐,长远了不说吧,各地自有风格迥异的做法与吃法。就我个人而言,觉得石矶头的豆腐最好吃。儿时住在汴泗村,汴泗这个名字好听,词有汴水流、泗水流……我和哥哥便因此拥之自美,但事实上应该没有关系的。
以前汴泗长河从石矶头的小闸一直流向外婆家的黄圩埂,这条长河与这条路满满都是回忆的甜蜜温馨。如今长河仍在,只是村庄慢慢消失了,哥哥的诗中说:多少人走出了村庄,多少人走不出村庄。春节回老家,总是会在老屋前伫立一会,屋前屋后走走,可是前两年再回老家,居然忘记了老屋,回来后想到此事心中惆怅了许久,也许时光慢慢淡去了成长的忧伤,变得从容安祥,坦然地面对一切了吧。
吃豆腐也是磨练一个人的耐性。热的豆腐不仅烫心且致命,外公就会有名有姓地说,以前生活艰苦,某人因为热吃炉子锅的豆腐而遭不幸的惨事。现在吃豆腐,总是会把豆腐挟到碗里,再用筷子挟开冷却再吃,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不怎么稀罕吃豆腐了。
豆腐是石矶头的好吃,生腐就属白云生腐有名了,不仅在当地有名,在省内外也是小有名气的,冬天围炉吃生腐烧肉,光想想都是幸福的事。茶干呢,汤沟茶干甲一方,是走亲访友必备佳品,外地友人来枞阳回赠礼品也是常有此物,不仅舟车劳顿时可以解乏充饥,就是当零食也是可人的风情美味。
做豆腐剩下的豆渣也是儿时佐餐的一道菜,现在在外买早餐时会偶遇这种豆腐渣,总是毫不犹豫地取之两勺,吃的其实是回忆。臭豆腐我不吃,闺蜜则甘之如饴,我挺羡慕她的好胃口,其实那臭豆腐自有一番滋味,打扮时尚的美女街头巷尾吃臭豆腐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比较喜食豆腐乳,这和臭豆腐一样都是口味重的菜,对于不好这口的人来说,无疑是黑暗料理了。豆腐乳家家可做,我喜爱吃老爸做的豆腐乳,味道鲜美,闺蜜争相食之。尤其是菜苔初发,煮点白米饭蒸上一点老爸做的豆腐乳再滴几滴麻油,那美味能让人吃上两碗饭。
喜吹吃辣的放点辣椒糊也是不错的选择,我个人还是偏爱原汁原味,吃饭时拌之,啃馒头时也涂抹几下,贪吃的数量与次数常惊讶了父母双亲。我倒更像个耍赖泼皮的顽童,吃的津津有味,为此百度了一下有关豆腐乳的知识,越发吃的开心了。最开心的莫过于每年都能吃上老爸做的豆腐乳,超市里也有各式各样品种齐全的豆腐乳,可是吃食这一块无疑受环境影响因人而异,好之者谓之美味而已。
我希望各位同仁的人生千姿百态,正如同做豆腐的过程,也许有违初衷做成了拂逆心意之成品,但无碍于不一样的人生百味,最重要的是味味精彩。如果你来枞阳,我就请你吃美味的豆腐吧!

来源:文乡枞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