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周靖、罗明:高中历史怎样教【内含福利—抽奖赠书】

高中历史怎样教?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新时代,如何解读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建设新课程,落实素养培育,进而达成历史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
为此,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组织13位教师(按姓氏笔画):朱琳、杨国纬、杨霞蓉、吴广伦、沈清波、陈夏凡、范江、林镇国、罗明、周庆彰、周靖、胡新勇、俞仙芳共同编写了《高中历史怎样教》一书,以教学设计的形式呈现对“《中外历史纲要》怎样教”的理解,亦作为对《中外历史纲要》的解读和教学补充,供高中历史教师参考。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新课标的新课程,明确了历史课以切实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基本理念。为此,教学设计要遵循重历史哲学、重历史逻辑、重历史思维的原则。

“重历史哲学”关乎“为何学习历史”,这是因为历史哲学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命运,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学习历史是不断发现、理解、解释、评判真实过去的过程。就学生个体而言,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其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就社会整体而言,是为了探寻规律以警示当下并垂训后世。这一宗旨在教学立意的撰写、教学目标的拟定、关键问题的凝练、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家国情怀的体认中得以充分体现。

“重历史逻辑、重历史思维”关乎“怎样学习历史”,它指向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素养。教学设计要注重启发学生在历史时空坐标中考察历史现象,运用典型、有效的史料信息,基于分析、比较和综合,形成自己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进而遵循历史本相、切合历史逻辑地解释历史,以期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与品质。

与新课标、新课程相匹配的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以宏大叙事的方式呈现中外历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关键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现象,具有大跨度、大容量的特征。基于此,《中外历史纲要》怎样教?总结13位教师撰写思路如下:

从教学立意的拟定来说,要经历一个“从厚到薄”的过程。即以理解新课标、疏通新教材、明了新学情为前提,于宏观全局、微观局部中取精用宏,确定教学内容主旨。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自身学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此,应注重夯实自身的学术积淀,通过对各类教学资源,尤其是专业书籍的研读与积累,形成个人对于教材单元、单课、子目之间的知识与理解架构。

从教学逻辑的建构来说,要经历一个“从薄到厚”的过程。具体方法:一是将核心知识定位于时空坐标轴。即以单元或单课为主题,以子目为关键节点,选择若干核心知识,在“时空轴图”(时间轴和地理轮廓图)上建构知识框架和历史发展脉络,使历史“纲要”直观化和立体化。二是对重点和难点知识展开深度解构。即依据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挖掘重难点中的素养要素和育人因子,厘清知识的关联与逻辑,落实示范、模仿与迁移的学史方法。三是在历史解释的基础上建构历史叙事。即依据教学目标,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循迹史实逻辑,择取与解读典型史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多视角地展开历史解释,客观、全面和理性地陈述对历史的认识、辨析和评价,以达成提升核心素养之目标。

从单元与单课教学的整合来说,要从破题入手洞悉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是解读单元标题。单元标题是教材的基本模块,它从时空和空间维度出发,突出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中外历史纲要》而言,其上册(中国史)标题多以时间纬度建构,而下册(世界史)标题多以空间纬度建构。同时,单元标题还隐含着学术前沿和价值取向,解读并深挖其本义与引申义,有助于学生从宏观层面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通读单课标题。单课标题可谓单元标题的延伸,是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历史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具体表现。通读单课标题,可以确定统摄单课的核心概念,进而建构单课的内容坐标,使教与学一目了然、有的放矢。三是研读子目标题。子目标题可谓单课标题的补充和细化。研读子目标题,有助于建构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思维方式和探究模式,进而深刻理解单课标题的中观背景和单元标题的宏观背景,在此基础上建立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依存关系,从纵向与横向的视角贯通历史。

从用好教材资源来说,要关注教材栏目设置与图像资源。《中外历史纲要》每一课都设计了诸如学习聚焦、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史料阅读、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栏目,要用好这些栏目以服务教学。“学习聚焦”可以引导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核心概念。“历史纵横”中的历史细节是对教科书内容的有益补充。“学思之窗”为重点问题的解决提供基础史料,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史料阅读”则针对难点问题提供拓展史料,对其内涵的解读,能助益学生深刻理解学习难点并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展。“问题探究”和“学习拓展”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此外,《中外历史纲要》的图像资源亦十分丰富。如何有效利用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其方法有:或以图入史,即将课文的开篇图像融入故事,以细节的形式创设历史情境,见微知著导入新课。或以图证史,即图像史料与文字史料相互比照,印证时代风貌与特征。或以图通史,串连同一课中不同图像以观历史之变,抑或在教材图像的基础上引入相同主题的图像以从横贯通。综而观之,需要因时制宜、因学制宜、因人制宜地用好教材各栏目,以提升课堂效率与效益。

从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说,要在了解学生既有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为此,一要了解初中历史教了什么,学生学到了什么,即要注意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二要了解学生从语文、政治、英语、地理、艺术等学科的学习中获得了哪些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即要注意跨学科,尤其是历史与语文、政治学科的融合。此外,《中外历史纲要》与义务教育教科书都是通史体例。经过初中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不必简单重复,而应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为着力点。在《中外历史纲要》教学中更需引导学生展开基于史事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通过深度学习,强化全面、辩证的历史思维。

总之,《高中历史怎样教》呈现了《中外历史纲要》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助力教师从史学本体的理解、史料的选择、教材的梳理与重组、教学方法与技能的运用等方面,引领学生从有限的历史课堂出发,进而知史事、辨史实、识史是、得解释、悟情怀,为“高中历史怎样教”提供一些参考与思路。囿于学识的不足,本书内容或存在罅漏、错误等,恳请并欢迎同行批评、指正。

——《高中历史怎样教》编写组
点击即可订购,双十二期间享5折特惠
本抽奖活动赠书共3份,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提供,特此致谢!中奖用户请在开奖后24小时内填写快递信息,包邮给您!

主编简介

周靖,历史学科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兼任上海市基础教育特聘教授、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主编《高中历史怎样学》《中学历史文献读本》《核心素养: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等著作十余部,主持“课改以来沪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与教学的比较研究”“全国统编历史教材沪用资源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学历史学科育人机制研究”等市级课题五个。
罗明,上海市市北中学历史教师,上海市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静安区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区教育拔尖人才项目培养人,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主持人助理。在《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核心期刊或市级刊物发表《关于“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解释》、《读史与教史》等论文20余篇,主编著作2部。
本文为《高中历史怎样教》后记,经主编周老师授权发布,原文转自公众号“周宽的历史课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