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式扩张:为救多数人牺牲少数人,你可以接受吗?

⬆︎ 点蓝字关注

全球风口 丨 你的全球科技前哨侦察兵

你好,我是王煜全。

我们【科技特训营】每周四有一场线上直播,深入分析科技产业前沿趋势,帮企业家提升科技素养,帮企业提升科技竞争力。

今天分享9月17号的直播《科技企业分析》的精选内容,我们探讨了企业在成长期面对的问题。

我猜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体验一家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时候,因为不满意想要退货,结果客服小姐用各种话术来说服你产品没问题,死活就是不让你退,导致你的用户体验很不好。

你可能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关注的一些公司老出现一些负面新闻,加上媒体的一波炒作,给人感觉这家公司是不是出现危机了。比如去年蔚来汽车出现的自燃事件,有很多媒体就大肆宣扬说新能源电池肯定不行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对未来的购车选择犹豫不决,到底是买电动车好,还是买燃油车好呢?

上面说的这些例子,都是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很负面的东西。这些公司带给你的负面感受,会让人有种不安全感,产生一种对公司品牌的不信任。

但是今天我想要说的是:企业在高速成长期的时候,没有不出事的。如果你能找出一家从来没出过事的高速成长期企业,那这家企业的CEO肯定不是人,而是神。

我的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反常识。下面就跟你剖析其中深层次的原因。

丨闪电式扩张

企业发展到不同阶段,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采用的策略也会不一样。当企业发展到成长期的时候,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市场份额迅速扩大,用户需求量增多,但是自己的资源却不足了。包括资金储备、员工数量、管理能力等等,都会面临短缺。

快速发展期其实是一家企业资源最匮乏、经营最困难的时期。企业小的时候,管理层可以亲力亲为,一切都照顾到。企业大的时候,系统都搭建好了,很多事都不需要自己操心了。只有在半大不小的时候,企业经营的效率是最低的。

这个时候,混乱就出现了。公司的管理开始变得糟糕,用户的投诉开始增多,舆论压力铺天盖地。外面开始有人唱衰公司,指出公司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我要指出来的是:出现混乱,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成长期企业的资源有限,不可能平均分配资源和精力。

看似是一个把产品推向市场这么一个简单的战略选择,其实背后要协调的资源、调动的力量是巨大的。产品原型出来后,要继续优化产品,你要协调产业链;产品推向市场后,你要费尽心思去想怎么打进市场。为了把产品成功推出来,时间精力都在成倍地付出。这个时候就必然会有一个能力能否兼顾的问题。

既然无法平均分配,那么要把资源和精力集中在哪儿呢?我的答案是:速度!一切都是速度,用最快的速度,拿下最大的市场,实现疾风暴雨式的扩张。

当优先考虑扩张速度的时候,就没法照顾到所有用户的感受。

以前有一款果茶品牌叫华旗果茶,如果你知道这个品牌的话就可能暴露年龄了。在当年果茶是一个新品类,一上市就特别受欢迎。但是华旗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华旗特别强调品质,原材料都要选购优质山楂。强调品质的恶果就是,没法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扩张,而市场需求又特别旺盛。市场上很快就冒出了很多其它果茶品牌,拿劣质原料兑的低品质果茶,以次充好的也不在少数,结果把这个市场搅得七零八落。很多品质不那么好的果茶品牌起来了,而强调品质的华旗果茶却再也没有起来。

所以,过度强调品质的时候,市场机会也就失去了。今天的很多大企业,他们刚刚起来的时候往往是新领域的第一个进入者,比如阿里巴巴刚成立的时候,网页一点也不好看,交互界面做得特别差,直到今天我也不觉得淘宝、天猫的网页有多好看,各种混乱的字体、眼花缭乱的入口、条幅飞来飞去……但是这并不妨碍阿里巴巴成为一家伟大的企业。因为阿里巴巴成功的关键不是取决于审美,而是取决于有没有解决用户的核心问题。阿里巴巴推出的支付宝,最早在商家应用,解决了交易双方的信用问题。

产品刚推向市场的时候,几乎都会有客户抱怨的问题,也会有客户信任度的问题。我自己亲身的一个经历,大概十年前,京东电商进入了快速成长期。当时我想买一个录像机,就咨询京东上的商家,我家的电视可能会跟录像机不兼容,如果买回去播放不了怎么办?他们给我的回复是:没问题你放心买吧,出现任何问题我们无条件退款退货,还会有人上门来取货拿走。

结果我把它买回来后,发现果然播放不了。再打电话过去的时候,这就费劲了,客服的态度变了,给我各种各样的理由不让我退货。我有个朋友当时在京东任职高管,所以我很清楚,京东当时有个指标,就是严格控制商品的退货率。

京东当时的原则是,把电子类的产品做到能让99%的用户满意就够了。一定会有1%的用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用户不会安装,或者安装出故障了。为了让这1%的用户满意,京东要派人上门安装维修、解决问题,会耗费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当时的电商产业,京东的竞争者都虎视眈眈,一边是阿里的冲击,另一边国美苏宁也在做线上。所以京东所有资源调度的核心就是:保证线上的继续扩张。

听起来有点残酷,但对京东来说这样的战略选择确实是对的。那些最终成功的公司CEO知道:我曾经确实可能得罪了客户,但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做出的是当时不得已的、但是正确的选择。

作为消费者,我们怎么避免踩到这些坑呢?那就是尽量避免购买首期商品,尤其是处于快速扩张期企业推出的产品,因为客户服务大概率会不够好。

丨判断基本面

所以,当一家企业在快速扩张期出现了负面消息或者得罪客户的事,你一定要理解:这是企业快速扩张期的一个信号,没有不出问题的成长期企业。但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既然企业都会出问题,那怎么判断企业的基本面是否健康呢?

其实,要判断一家企业是不是正常发展,我有一个判断的方法,那就是:这个负面问题会不会继续放大?

有的企业出现的问题是一些道德问题、原则问题,你就一定要警惕了。比如前段时间出现财务造假的中概股公司,这个问题会被一直放大,管理层被解雇,公司退市。这样的基本面就是不健康的。

但如果公司出现的是客户服务问题,就像我刚才讲的京东客服的问题。如果有99%的人体验很好,但是有1%的人体验不好,公司也不会太放在心上,因为这1%的人群影响力不够大、传播不出去。

像造车新势力也是一样。新能源汽车的负面评价非常多,那这个问题会不会继续放大呢?电动车发展的规律是:车在上量的初期,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了问题反而是好事,这样才能不断去解决、去改进。

蔚来汽车自燃这样的负面消息,对蔚来公司来说重不重要?虽然重要,但是对蔚来来说更重要的是:让那些买了车的用户体验特别好。让这些用户满意了,媒体上负面新闻带来的风言风语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最近蔚来汽车开始上量了,负面新闻变得少了。但刚刚开始上市的小鹏、理想汽车,负面评论又开始上来了。我认为这样的负面消息还会存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等到他们也真正实现量产,所有问题解决了以后,负面自然就会少了。

如果你熟悉特斯拉发展的历史,你一定知道特斯拉经历过非常多的九死一生的时刻。比如经常发生自燃的第一款电动车Roaster,后来Model 3的量产又遇到困难,就在去年,铺天盖地的报道还在说特斯拉钱快烧没了,快倒闭了,导致股价大跌……

你可能看到的是特斯拉表面上的负面,但是我看到的是:那其实是Elon Musk经过权衡资源、分配资源之后的结果。不得不说,Elon Musk是一位非常激进的企业家。为了提高电动车性能、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市场,他会牺牲掉很多东西,比如锂电池的安全性,比如放弃高成本的激光雷达。

丨特斯拉悖论:为了救人去杀人是不是合理的?

最后我留一个“特斯拉悖论”给你:为了救一部分人的命,而有可能牺牲另外一部分人的生命是不是合理?

无人驾驶的环境感知有两种技术:一种是便宜的、靠AI视觉算法来驱动的摄像头,但是不成熟,安全性差;一种是更贵的、但精确度更高的激光雷达,安全性更高。为了迅速拿下市场,让人们提前享受科技,Elon Musk选择了牺牲掉安全性,于是抛弃了激光雷达。

牺牲掉安全性就埋下了隐患,已经出现了多例因为无人驾驶汽车没有装激光雷达,造成人员伤亡的例子。但是确实也有更多特斯拉无人驾驶救命的事件,因为靠着摄像头的环境感知算法,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你现在在网上搜,自动驾驶救命的例子主要是特斯拉,而且其实比造成伤亡的事件多很多。

关于特斯拉自动驾驶,市场上的反应是负面大于正面。因为消费者普遍的心理是:我自己开车出了事故,责任我负;但是如果是无人驾驶技术出了事故,责任算谁的呢?当然算车企的!即使无人驾驶技术拯救的人命比以前更多,但市场也不会普遍接受,消费者的焦点只会放在技术不完善导致的交通事故上。

但是Musk不在乎这些。因为Musk心里的真正算盘是:目前的技术构成了未来无人驾驶发展的基础,今天的问题在以后一定会慢慢得到解决,因为未来我救的人会越来越多,死的人会越来越少。

听起来有道理,但是这就一定对吗?为了让更多的人提前享用先进科技,虽然先进科技不成熟,少数人会牺牲掉,但同时又救了一部分人,甚至救了更多的人。如果是你,你选择哪个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