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光日新1011】夕照大沽河(国学里的人生智慧)
“V”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照片,是今天下午上完课之后,瞟了一眼窗外,夕阳正红,于是顾不上收拾笔记、书本,抓起相机就飞奔到大沽河边。稍稍有点遗憾的是在路上,还能看到红红的大太阳,但是路边的杂乱东西太多;而到河边的时候,夕阳已经被天边的厚厚的云彩遮住了,只能看到透出的霞光了......
国学里的人生智慧: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大学》
以财发身,解释为“以散财赢得民心”。我觉得解释得有点牵强。我的解释......(现在还没太搞明白)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大学》
用言语伤人的,别人也用类似的言语伤你;用非常规的手段获得的财物,也会因非常规的事物而失去。
钱财,到底是谁的?不花,堆积得再多,那是钱财吗?花出去,那些钱财还属于你吗?你所拥有的,顶多是用钱财换回来的物品。
所以南怀瑾说:“赚钱发财很难,但有了钱财以后,用钱更难。用得其时、用得其分,用得其当,并不容易。而且必须要知道财富是不属于你的,是属于整个社会人类的。纵使有了财富,那也只是一时的使用权而已。它毕竟非你所有,只是属于你一时支配。”
所以,怎样花钱很重要。我以为,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用在真正需要的人或事上。
曾国藩外孙、著名实业家聂云台《保富法》指出:“散财为善”,要懂得散财,用财物帮助他人,以修福、修善。古代有范蠡“三聚财、三散财”的传说。
聂云台认为,只有“深信因果、培福开源、懂得惜福,爱惜福报,宽大心量”才是保福、保富的最佳途径。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尚书》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易经.坤卦》
真正有德行的人做善事,不是为了得到善报,而是因为心中有真善,心中有大爱,是善行唤醒了自己的良知,实现了自我唤醒、自我提升,实现了功成不必在我(不求善报)、功成必定有我(余庆,后人必定跟着受益)。
若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若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定殃。这话出处在哪?暂时没去考证。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解释是转折关系,虽然天道无亲,但是还是会有私心,常与善人。具体释意为何?还需细细品读。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
积什么?积德、福、财,为别人、给别人,自己拥有的更多。利,给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