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时,兵部尚书刘大夏得罪了太监刘瑾...
明朝正德时,兵部尚书刘大夏得罪了太监刘瑾,刘瑾道:要是他亲自给我跪下,我就放过他。
正德初,刘瑾专权,刘大夏上疏弹劾他,说刘瑾专权奸虐,蛊惑圣心,罪状甚悉,希望陛下严加惩治。武宗虽然没有作出回应,但是刘瑾却因此对其怨恨刺骨,千方百计想要报复他。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与刘大夏关系比较好,为人也很圆滑。他于是想办法要化解这段恩怨,为刘大夏免除灾祸。
当时李东阳明面上与刘瑾走的很近,表现出投靠刘瑾的态势,刘瑾对他也很倚重,对他的意见也很看重。李东阳于是来到刘瑾家,低声下气说了各种好话,希望刘瑾不要介意,刘大夏就是这种臭脾气。刘瑾对李东阳的表现非常满意,他说:“先生自从进门之后一直在为刘大夏说情,我又怎能不遵从呢?只要他前来跪下向我道歉,我就放过他,这次的事也就算过去了。”李东阳坚持道:“这肯定不行。”
刘大夏得知后大怒:“我乃是朝廷大臣,怎么能低声下气去求奴辈?为朝廷社稷而死乃是本分。”他于是上疏请求致仕。后来刘瑾终于还是因为李东阳的缘故没有深究刘大夏,同意了他的致仕请求。
回到家乡之后,刘大夏将应用之物打包成能够一肩挑的行李,随时准备远行。有亲友就问他这是干什么。刘大夏道:“那个奴才不把我好好安置,他又怎么能够罢休呢?”这话显然是反话。很快,刘大夏就接到了圣旨,将其发配至边远之地戍边。应该刘瑾还是无法完全释怀。他当时暂时放过了刘大夏已经给了李东阳面子。过了一段时间又对其进行惩罚,李东阳也无话可说。看来刘大夏非常了解刘瑾的脾性和行事作风。而刘瑾为人也很狡猾。
刘大夏到了戍边之地后,天天按时操练。因为刘瑾的缘故,边境官员对刘大夏尤其严格,吃尽了苦
头。后来刘瑾事败,刘大夏才被豁免,准许复职。刘大夏也没有继续当官,而是选择了隐居。
@以史为伴 此事记载于《耳谈类增》。李东阳当时虽然投靠了刘瑾,为士论所不齿,但是刘瑾专权之时,也是多亏了李东阳从中周旋,这才使得很多人免于危难,使朝政不至于太过偏离正轨。要说对大明朝社稷的贡献上,总比刘健、谢迁等直接辞职贡献要大。
刘大夏自己说朝廷大臣不能低声下气,而李东阳为了救他却能够低声下气。李东阳可以忍辱负重,而刘大夏却做不到,话中隐隐还有鄙视李东阳之意。明代大臣有很强的文人作风,而文人注重气节,而不注重手段。孔子曾说,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为了达成好的目的,君子完全可以选择各种手段行事。从这个角度来说,李东阳反而更像君子。
刘瑾专权,其实并不是他本身的缘故,原因出在皇帝身上。皇帝只要不同意,弹劾他也没有任何效用。即便将其驱逐,也还会有江彬、臧贤之类的人出现。与皇帝硬对着干,永远达不成目的,结果不是被处决、流放,就是致仕。既然无法改变规则,只能想办法在规则之下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