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讲堂】章法构成的基本原则:呼而有情(一)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卿,初字香朴、香圃,又字苍石、仓石、昌硕,又作昌石,号缶庐。浙江安吉人,寓居上海。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诗书画印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被誉为四绝,为纵跨近、现代的杰出艺术大师。
吴昌硕篆刻章法的特点,是由他的书体、字法、笔法、边格等多方面综合融会而成,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个人新的熔铸。以他的书体为例,一反明清印人“大小篆不可混杂”之规矩,而将大小篆或汉篆隶书等综合利用,并能使之统一。这种相反相成的矛盾转化,恰好变成了吴昌硕个人篆刻风格的特点之一,给观赏者留下了难忘的鲜明印象。吴昌硕篆刻个人风格的形成,不仅是某一方面的特殊突破,而是在许多环节、许多方面,都有自己的发展创造,才可能使这种风格更臻成熟与完善。
中国传统篆刻艺术,是一处充满生机、蕴藏着无限丰富的形式美的宝藏,有待我们去深入开采,深入研究。为此,我们开设“篆刻讲堂”栏目,与读者分享西泠名家篆刻及其章法等相关知识。
呼而有情
篆刻章法中的呼应,也可说是篆刻艺术作品的生命。印面上各部之间有呼有应,就显得有情有致生动活泼;若无呼应,则死气沉沉,缺乏生机。呼应的目的,是求全印的团结一气。
章法中的呼应,表现在字的结体之中及行距之间的疏密、空白、曲直、方圆、轻重等处。印文中点线之间的自然空缺处,是自然呼应之处,应保留,并适当注意大小形态上的变化,以免雷同,更不能依缪篆法屈曲填满。点画中的方圆、粗细、欹正、长短等也存在着彼此间的呼应关系。除点、实体与空白间的各种变化的呼应关系之外,有时为了弥补不足或丰富变化,常使用边、格、界等附属配件,来组成章法中的呼应条件。呼应在章法中可助长气势,增强韵味,形成节奏感,使一方一板的作品变得活泼灵动起来。
吴昌硕就善用呼应之法使他的篆刻作品变得丰富多彩,生动自然。他常通过印面字的结构中的大小、疏密、宽窄、虚实来体现。但在布稿之时,除文字本身具备的呼应条件外,更应注意有意地使之增强或减弱,以构成印面的变化与空灵,同时又具有节奏感,使全印章法团结一气。篆刻作品初成后,审视印蜕,见有未尽意处,又常使残、损、断、缺等法使之空灵,或者再借助边栏、界格等章法的辅助手段,适当增强减弱对印面文字的陪衬,使之与主体构成更为细致的呼应关系,这点也构成他章法中一种个人所特有的呼应技巧。
吴昌硕在章法中运用呼应之法的方式很多,这里就他印中常见的规律,择要从上下承应、左右顾应、对角呼应、多点照应、宾主相迎、直曲相顾等方面,因篇幅有限,今日仅论述前三种,举例如下。
上下承应
“韬盦”是两字左右横排在方形印面中的普遍构成,上下两端字形顺其本体结构有所伸缩,左右略有避让而合成一个整体。由于方形印边的框成,故使两字上下两端留出空白,使上下空白出现呼应,同时也感觉空灵。但其上下空白处应有变化,避免单调或雷同。
韬盦
“纯道人”是以下空为主,上有两点空以呼应。
纯道人
“世珩珍秘”以上空为主,其中部与下部有两小三角空白点与之承应。
世珩珍秘
“竺道人”与“此志不容少懈”虽亦是下部空白为主、上部为次的呼应关系,但不同处是“竺道人”一印的上下空白更多形的曲折变化,有丰富感,而另一印稍有单调感。
竺道人
此志不容少懈
“字元暤号卞群”,印中字数较多,其空白也是上下呼应,依字势自然加工组构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将“字”中“子”部之“口”较常规略放大,成一小空间,这样与其他几点空白方能组成较为生动的局面。若将“口”部缩小,其效果则大差,将致右上半壁有闷气之感。且“卞群”二字之间还有线形穿插的上下承接呼应的明显关系。
字元暤号卞群
左右顾应
子成
“子良”一印中,“子”之脚,稍向左弯,“良”之双足,则亦有向右相迎之势,这正好体现了两字间左右相顾应之态。
子良
“松石园洒扫男丁”不是字的左右顾应,而是左右两边空白相顾盼。其上“扫”字顶中、“园”字下左右各留一小空点,以与下边一长横之“凹”形空白相照应,于是构成全印章法的灵动。
松石园洒扫男丁
“梅厓居土”中的左右顾应又是另一种方式。其中以左右较长的“厓”与“居”两字相照应,同时辅以字中数横画,亦相呼应,如“厓”有五平横,“居”有三横画,“某”有四横画,“士”有二横画,这种各字不等横画,看似等长等距等粗,然又各有小别,故平中增奇趣。
梅厓居土
“园菜果蓏助米粮”,则是以中字长、疏,左右多字密实来构成左右照应关系。左右两边行中较疏处,“菜”“米”两字中,又以“十”形和数短笔构成左右呼应;“果”“粮”两字中的两小斜笔有左右兼上下的呼应。
园菜果蓏助米粮
“仓石”一印中,则两字各有—“口”,一大一小,一大张,一微启,以相呼应。
对角呼应
呼应是章法中主要手法之一。对角呼应虽仅是呼应中具体方法之一,但在对角呼应中亦有多种不同的构件与处理办法。
“杨某柯竹之斋”,印中多是垂直之竖线,这构成整个印面的主调,然“杨(楊)”字“昜”下部与“斋”字上部各有不同的短斜画,这就构成印面的对角呼应。
杨某柯竹之斋
“石人子室”是“人”和“子”的对角空白与较大的斜画间的呼应。其“石”与“室”字亦有小斜笔与小空白的呼应,同时又与“子”“人”大空大斜的陪衬对角呼应。
石人子室
“彦复”两字横排,其“产”字头部、“复”字尾部,各有斜笔交叉,构成对角呼应。
彦复
“甲申十月园丁再生”主要是“申”与“再”字之空白并长竖画的对角呼应,其次是“甲”“月”之下、“生”之右、“丁”之左的小空白与一横一竖的变化对比及呼应。
甲申十月园丁再生
“樾荫草庐”印中主要是“荫”与“草”两字的“艸”部形态及大小空白的对角呼应。
樾荫草庐
“蒋汝藻印”中,“蒋”“藻”二字的密与“汝”“印”二字的疏构成两组对角呼应;同时隐伏其间的还有“蒋”“藻”二字之“艸”部的对角呼应,以及“印”之“爪”部与“汝”之“女”尾笔的斜画在其对角空间中的谐调而富变化的对角呼应。这就形成缶翁章法中的主次变化的对角呼应之丰富性。
蒋汝藻印
责任编辑:高佳晨、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