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经历,久远的记忆

那天徒步汉街,在河边看到一组雕像,挑担下河,在水边洗马桶,许多朋友看到这个雕像觉得生动有趣,并不知道它的含义,纷纷去雕像旁合影留念,我一句话,让她们止住了拍照的冲动,并撂下一句话:你这人怎么总让人扫兴......

由这个雕像猛地想到曾经的孩童时代,那时的一些日常,在现在却成了趣事和稀奇事情,比如在厕所旁一定要修个管理房,还有派人日夜值守,现在好一点的洗手间也顺带有一个管理员的休息间,这个休息间是方便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后存放工具和休息用的,而那时的管理房是专门用来防止别人偷大粪的, 并不管理厕所的卫生。

那时都是住的平房,每个里份有十多个小组,一个居委会,每个里份基本有个公共厕所,九十年代前,厕所是一个公共社交的场所,吃完饭就去那里排队,聊天,由不得你不聊天,就三个蹲位,前后基本不好用,中间的最俏,第一个和男厕所倒影相望,没人愿意去,后面一个外面看得到,经常有调皮的孩子丢石头和别人来倒马桶,一不留神会弄你一身污水,也不知那时的人是怎么设计厕所的,算是比农村路边的茅房强那么一点。所以,吃饭后都到厕所排队,都是邻居熟人,也是就餐前后这里人最多,这么个点,于是见面的口头语就是吃了没?管他是什么场所,兴许那时是什么都紧张,能够吃个饱饭是奢侈的事情,因此,不管什么时间地点口头关心语就是:吃了没!那时的厕所管理员,只关注他负责的厕所大粪的安全,日夜值守就怕别人偷粪,曾经多次半夜被吵闹声惊醒,细听是管理厕所的人和来盗粪的人在打架。那时城市周边农民种菜和庄家都是用拖拉机到城里来拉粪施肥的,没有化肥用。每个大队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不能跨区拖不属于自己的。而有些大队肥料不足,只有半夜开着拖拉机,出去偷不属于自己辖区范围的,这时他们通常人多,管理茅厕的根本管不了,于是经常半夜为偷粪打架。

而个人种菜的,则是挑着粪桶在每天早上6点和下午4点在里份叫喊:下河了。大家就把各自家里的马桶拿出来倒掉,然后就有了洗马桶的。汉街水边的雕塑就是这个情景的写照,不谈别的,就这点,看如今的人多幸福,我们徒步走的磨山景区,厕所都是三星级别的,一点不夸张地说,比路边的大排档和餐馆看上去都舒服。现在城市的雕塑不仅亲民,还传承着一段段的历史与风土人情,走过这些雕像,总能让你忆起点什么,感谢这些建设者和设计者,他们让城市更富有人情味和亲近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