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空的故乡,越来越恐惧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故乡的蓝天白云没有变。 @开哥随手拍」

1/

北头你N大爷昨天又送医院抢救了,还不赖,救过来了。

母亲去村里找人寻倭瓜种,回来跟我絮叨。

听母亲说,这位长辈身上某个部位长了肿瘤,因为手术费用太高,至今采取保守治疗,三年来,一直“养”在家中。

只不过是一个人带病留守,孩子们都在外边生活。

他儿子准备接他到北京去了,这样怎么地也方便点儿。

母亲说。

东沟子XX你大叔,今儿个也又住院了。这些年他三天两头的住院,都是年轻时候累过力了。

母亲知道劳累过度的结果,即便亲眼见证了这样的结果,可依然如故。

身体稍微好一点,就拼命的去找各种活计来干,累得头晕眼花浑身乏力之后,再去找各种药来吃。她认为那些乱七八糟的药有效果。

就这样周而复始。

这种现象在故乡司空见惯。

留守的乡亲们都拼命操劳,打零工或秋后卖玉米换来的一点钱,几乎全为了修复劳累过度的身体送到了医院和药店。这到底图的是啥?

母亲不置可否,说,你不在村里长待,你哪里知道农村这些事!?

2/

记忆里,故乡的大人们,谁有了头疼脑热感冒发烧的症状,一般都不去看医生,而是“挺着”,“顶顶”就好了,身体结实,这点小病小灾不算啥。

与头疼脑热相比,毕竟大病绝症的概率小得多。这给大人们造成了一种假象——身体好,有点小毛病也用不着去看医生,更用不着吃药打针输液。

偶尔听说某村某人猝死,或者得病没几天就死掉的消息,同样不会引起太多关注,更不会引起警觉和恐慌。甚至大多数人还会暗自庆幸,身体好就是好。

我一度认为,村里某几位乡亲的不治而亡,或多或少都是受了这种观念的影响,或是积小成大,或是因为“顶顶”而延误了救治的最佳时机。

他们的死,同样不会引起别的乡亲们的过多关注。

至今,这种观念依然存在。

3/

观察了一下外甥女的饮食偏好,最喜欢的是方便面、火腿肠,菜要足够咸。

我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外甥女这种偏好,她妈妈也自然是了解这样的偏好是不健康的,甚至是非常有害的,但却不会引导外甥女更改偏好,更不会严厉制止。

姥姥姥爷的态度是,孩子吃点这些东西没事。

并且还会强调,人家别人家孩子也都吃。

我给他们讲完经常食用方便面、火腿肠以及“口重”的危害之后,他们没任何反应。唯一有反应的人是外甥女本人。

我得意吃这些玩意儿,菜太淡了没滋味!

这就是外甥女最终的反馈。

没几天,老妈在集市上又特意给外甥女买回来一箱子方便面,是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的品牌。

连续几个早晨,外甥女就要求老妈给煮方便面。老妈建议将火腿肠切了跟方便面煮在一起,外甥女坚决不同意,她得意凉吃。

被迫少数服从多数,正确败给错误。

乡亲们没有谁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4/

在故乡,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对,很多方面都可以验证。

  • 一筐苹果,从第一个烂苹果吃起。

  • 一棵白菜,从最外边的烂叶子吃起。

  • 一顿饭,从加热了很多次的剩粥剩菜吃起。

  • ……

就这样,经年累月的吃着烂苹果、烂白菜和剩饭剩菜。乡亲们都认为这样的做法天经地义,这样做的人才是会过日子的人。

妹妹们给父母买的衣服和鞋,都要好好收起来,不穿,先穿那些旧衣服旧鞋。

甚至不可思议的是,父母认为那些过期的药都不能扔掉,得吃掉,并且固执的认为,过期了也多少会管事。

我理解父母,从前的穷日子过惯了,勤俭节约不浪费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这种观念就像他们举手投足一样自然。

他们依然如此固守,却严禁我跟着他们吃剩菜剩饭,每顿饭都会做些新鲜的,让我吃。面对我,还像面对30多年前那个固执己见的孩子,这一点也依然没有变。

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都是他们的孩子,与年龄无关。

5/

整个村子,曾经的人声鼎沸早已不见,一座空房子连着一座空房子。

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与时俱进的青壮年,绝大多数都离开了,留在村子里的人除了与父母年纪相仿的老人,剩下的也仅仅是一些家长无力顾及的孩子。

老人的观念老而弥坚,孩子的观念近乎一尘不染。

仔细想一想,这种老幼共生的境况,隐约在酝酿一场灾难。

我的想法或许有些危言耸听,但愿是我多虑了。

毕竟,此刻的我,在这个生我养我的村庄,也只是一个被迫少数服从多数的人。

〈 END 〉

(0)

相关推荐

  • 2020 5月10日

    今天是西方的母亲节. 不过我的日程还是除了必须做的杂事,就是继续推进我的小说. 当然,我还是给我妈打了个电话. 她很高兴,因为我哥我姐也都打了. 而当我告诉她,是我的外甥女几天前特意提醒我的,她一边安 ...

  • 村边那条路

    村边那条路 作者︱梅轩听雨       朗诵︱幽 兰 村边有一条路,一条普普通通的村路,连着临近村庄,也连着乡镇.县城.省会.首都和世界.我想,没有任何人质疑它与这些看得到和想得到的地方有最直接和间接 ...

  • 故乡人物二则

    李  嫂 "李贵媳妇跟王二跑了!"这个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一样,不一会儿就传遍了整个小村. "我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村人神秘兮兮地说道. "可怜了贵子 ...

  • 【边红星散文】正在远去的故乡

    ▲题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正在远去的故乡 文 | 边红星 初夏时节,一踏上进村的路,绿色的麦浪在眼前翻滚,小麦扬花的清香迎面袭来,加上黄色的油菜花和白色的洋槐花散发出的甜香,还有潮湿的黄土地挥 ...

  • 最念故乡月儿圆

    文/谢丽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今年的中秋,还是如约而至.举家回到故乡度中秋,对于这个决定,我们心照不宣,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故乡,是行走的起点,亦是回归的终点.父亲在这里出生.长大,成年后应征 ...

  • 故乡的火棘

    在群山深处的故乡,常让我萦绕着无尽的乡愁.在寒冷的冬天,唯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那故乡的火棘. 在故乡,火棘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灌木.它没有遒劲高大的树杆,也没有阔大茂盛的枝叶.它们最高不过两米,粗不过酒杯 ...

  • 一大片良田被抛荒,我们的村庄越来越空

    一大片良田被抛荒 稻麦.耕牛和桑麻 被接到了农业计划书里 从田垄上跑来的孩子 在梦里丢失了故乡 良田的轮廓 逐年模糊 荒草像一块废旧的主板 说不出工业化边缘的沉默 绿色或者丰收一类的词语 在城市的进程 ...

  • 越来越好的故乡作文

         越来越好的故乡作文 少有鸿鹄之志,我们总是想着要走出家乡,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当我们慢慢随时间变得怀旧,又开始思念这一方故土.而家乡,永久站在那里,等待着每一个回家的"孩子&quo ...

  • 越来越远的故乡

    第一次离家千里,已经是十七年前的事了,当时想着,交通这么便利,回家是说走就走的事. 十几年后的此刻,经历颇多世事后的我,已不这么认为,也想告诉即将离家的人儿,凡事不是预想的那么容易. 最初的两年,回家 ...

  • 年,距离故乡越来越遥远

    老家田地里的玉米都成熟了,只是因为连续雨天,无法进行收获. 老家山村,收玉米还一直是纯人力手工操作,原始,缓慢,收割完全部玉米,用故乡俗话来说"累个臭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

  • 为什么难度低的确定性机会越来越少 随着价投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由恐惧危机转为拥抱危机,价投者...

    随着价投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由恐惧危机转为拥抱危机,价投者拥抱危机犹如鲨鱼喜欢血腥. 可以说,每一次危机都是真正的价投者出门挑捡金子的好时机,但是当越来越多的人在危机之时出来捡金子的时候,我们 ...

  • 新闻说日本房屋空室率越来越低了,现在投资日本会亏吧?

    ▼全文共1098个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昨天下午,暖灯君在公众号后台收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看新闻说日本房屋空室率越来越低了,现在投资日本会亏吧?" 暖灯君大胆猜测心中有类似疑惑 ...

  • “女孩越来越野蛮,男孩越来越软弱”家长该如何帮孩子完善性格?

    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性格都反过来了,女孩越来越野蛮,男孩越来越软弱.关于男孩子性格越来越"娘",曾一度引发网友热议. 究竟,是什么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总结下来, ...

  • 同一款钢琴价格是越来越贵?还是越来越便宜~成都智音钢琴城

    目前来说同一款钢琴的价格随着年限的增长,价格都是越来越贵的,而且有些一线大品牌甚至达到了一年一涨价的趋势,主要原因其实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原材料上涨 上个世纪钢琴的木材国内还可以砍伐,价格还不受外 ...

  • 发行量越来越少,品种越来越多,中国邮票想干什么?

    NFC邮票又来了,时隔一年,中国第二套NFC邮票伴随着第41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揭晓,正式发行了. 不过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去年部分NFC邮票不能识别的问题至今依然没有修复,不知道新发行的邮票会不会再次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