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宁静名为“晨”
窗外细雨。望着窗外褪去色彩的雾中景色,一片淡淡晨雾,让人感到十分平静。
画中描绘 :一位美丽的少女感受荷塘的宁静
这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种看似平淡但却深邃感觉,洗涤着疲惫的身心。
喜欢用镜头记录时光的我,在面对雾色,这种模糊了边际,交织了内外,淡化了远近的景色捉襟见肘。可能只有写意国画才能调动起各个感官去体会。这是属于晨的宁静,可以倾听的宁静,可以轻抚和品味的宁静。
一纪宿缘复 喜得美人来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应该来自多年前,2006年11月的一天,在拥挤的北京地铁站,北京地铁一号线和二号线各站台的两侧3米长、1.5米宽的广告灯箱中,我无意之间瞄见站台大灯箱上的两幅巨幅中国水墨人物画作品——《晨牧》和《谐趣》。当时北京地铁两条地铁线路的每一站,全部张挂三、五幅或七、八幅,同步展示这两幅佳作。展期长达十五个月。那时北京地铁其他各线均尚未开通。这是北京地铁自开通以来,首次采用大灯箱形式推介中国书画作品。当我第一次看到了这两幅中国画作品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心目中最漂亮的中国水墨画就长这样。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没找到有比这更好的感觉。
《晨牧》
画中,牛身敦厚,泛起轻柔的水纹。牛眼朦胧,伴着朗朗的读书声。那一刻,似乎听到了水波荡开着水草的声音。那一刻,感觉看到了牧童朗诵的句句佳文。
《晨牧》中少壮苦学的主题,是取自“牛角挂书”中描述的李密骑牛途中,挂《汉书》在一只牛角上,边走边读的事迹所引申构思创作的。古与今、静与动、虚与实、轻与重、闲与勤,巧妙地融合在《晨牧》的意境中,是功力,是品味,是态度,是哲学。
这,像极了生活。面对着晨雾,可以享受一片宁静,但也可能是看不清、摸不透带来的焦虑。原本的目标,像是被雾气遮蔽;原本的路,更加发散的不知所踪。
后来才得知,《谐趣》、《晨牧》两幅作品,是为庆祝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成立二十周年,由著名画家纪映欣先生所作,画家用精湛的笔墨和饱满的情感编织了富有时代精神的语境,以别具一格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少年儿童的关爱和祝福。在首都地铁交通线上,辟开一道清新亮丽的书画艺术风景线,吟唱了一曲繁荣盛世的赞歌。
《谐趣》
然而生活哪来的精确,它可能就像是写意的艺术。心中,需要的是拥抱各种情感的交融,需要品尝五味,需要挥洒泼墨。虽然,写意不是精确,但需要的是精巧手法,需要的是精湛技术,需要的是精心设计,需要的是步步为营,需要的是厚积薄发。
这样的写意生活又像极了纪映欣先生的画,在画意中依然充满朝气,在宁静中却透出了雄浑,在融合中感受到坚定,在挥洒间却让人看到庄严肃穆。
在晨牧中翻开书卷,在晨雾中享受宁静,在繁华中欣赏写意,生活虽如画,但可能唯有深深扎根方能坚若磐石,厚积薄发才见大师风范。与其在雾中迷茫,徘徊于起点,不如凝下心神,欣赏这份娴静。然后,勇往直前,不断探求,并一直坚持下去。如此,活出了深刻。
《谐趣》图是2005年的春季,纪映欣先生南下采风返回北京后创作的。画面上,一位撒尼族女孩双手捧着一只洁白的鸽子,踡腿席地而坐,地面放着小书包,白鸽口衔一棵绿枝,与女孩对视着,意境十分安静、和谐。女孩明亮深邃的双眸,流露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她那伶俐清纯的形象,让人们感受着少年儿童的:“真、善、美”。女孩背后及上方的蕉叶,以阔笔泼写。笔势纵肆挥洒,浓淡虚实相生,勾筋奔放遒劲,构成了生机勃发的绿帐。左上方的竹叶、地上的小草均以浓墨勾画,进一步增强了环境的自然情趣和作品的笔墨韵味。此幅作品构思精巧、形象生动、笔墨清新、极富诗意。
国色天香
我开始喜欢上了这份静,就像我同样欣赏先生的画。纪先生的画,或者简单线条,或者挥洒重墨,却在画家的笔下巧妙的融合一体,带给人的闲情和宁静是由外及内、渐渐深入的。就像干渴时候的绿茶,初入口的灼热,到苦尽甘来的清爽,是需要慢下来品味的。这又像雾中,看不清的前方,却让人留意更广阔的景色。
纪先生历年佳作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中西文化结合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