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喂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高温下鱼儿多吃料不一定就很肯长!
用生产第一线的水产养殖体会
来助推渔业发展提振产业效益
准确掌握饲料投喂量是养鱼成功的保证,它既能使鱼吃饱吃好,又不至于造成饲料浪费。喂得少当然鱼儿就长得不好,但喂得多就不一定鱼儿就长得很好,也就是说,鱼儿多吃料不一定就很肯长,怎样拿捏好"适度喂料"看来就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了,也是追求养鱼效益最大化的起码要求。
一、鱼类生长不是随着投饲量的增加而增长
为什么说,饲料喂得多就不一定鱼儿就长得很好!
或者说,鱼儿多吃料不一定就很肯长!
甚至说,鱼类生长不是随着投饲量的增加而增长!
也就是说,在一定情况下不是饲料越喂得多鱼儿就越肯长!
答案:当饲料被鱼儿采食后还有一个系统的消化和吸收过程,过量的饲料不一定会被完全消化,有时还没吸收完营养元素可能就排泄了。当然,消化率和吸收率也涉及到饲料的品质问题。
当饲料进入鱼类消化道后,在消化吸收过程中,会引起鱼类机体有较大的新陈代谢活动,用于鱼体生长的蛋白质脱氨基作用需要消耗能量,过量的投饲不但增加成本,并且还可能会增加水体的污染(富营养化),严重地干扰并降低其机体的供氧量,鱼类会在供氧不足条件下而生理紊乱。
二、酷暑高温时节鱼虽肯吃料但切忌更不能多喂
酷暑高温,热气袭人,池塘鱼儿随着温度的升高,鱼儿吃食饲料也跟着凶猛大吃起来,按理说,鱼儿吃料越多长势就应该越快,但,事与愿违,事实上在酷暑高温(大约在33.℃以上)时,鱼儿吃料多并不代表长势就快,还有可能长势减缓甚至只吃不长,原因就在于"超高温"不宜于鱼类生存。
养鱼人都知道鱼是变温动物,鱼的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温度变化对鱼的影响包括对摄食、消化、生长的影响很大。比如:鲤鱼、草鱼等的最适宜水温是25~28℃,罗非鱼的最适宜水温是28~32℃,.....。
动物消化食物要靠酶,合成体蛋白质、体脂肪也要靠酶。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人和陆生高等动物如猪、禽等,体温是稳定的,但是,气温高了,不论是人或是动物,食量都受影响,消化也受影响。天气热了,我们要吃清淡一点,甚至喜欢喝点粥吃点稀饭,不爱吃油腻的食物,消化功能差的人,热天吃大油大肉要拉肚子,有些人在热天时体重还减轻,猪、禽的增重速度也放慢,这是因为人和这些高等恒温动物都要消耗很多能量去维持体温,甚至处于热应激状态,大大削弱了消化系统的功能。
鱼类(甚至包括所有动物)在最适宜水温范围内,它的消化力才最强,对食物的营养吸收才最好,合成体蛋白质的速度才最快,表现出来才是生长迅速,饵料系数才低。但是,虽然在高温时鱼的摄食量最旺盛,但如果水温超过了鱼儿的最适宜温度范围,也就是在超高温时,虽然吃食凶,但鱼对食物消化虽然快了,但吸收不完全,鱼合成体蛋白质的能力和速度下降更剧烈,主要原因是鱼分泌酶的浓度和酶的活性受到了高温不适的影响,也和人一样"不舒服"。
实际上,在超高温(大约在33.℃以上)这个时候,鱼处在一种很严重的应激状态中(燥热拟中暑状态中),它必须动员其机体各系统的功能,集中力量对付"超高温"恶劣的环境压力,没有多少能力(或心思)去消化吸收食物,特别是合成体蛋白质,消化吸收的营养物都用来对付"超高温"恶劣环境了。这时,我们就看到的是鱼的饵料系数升高,大吃大屙,甚至只吃不长或不吃不长(拟中暑状态中)。
在酷暑高温季节,是从适温到高温,我们往往忽略看不到鱼从生长快到生长慢的过程,所以感觉不很明显,必须得刻意观察才能感知到"鱼儿吃料多反而长势慢下来了"的状况。 水温变化造成鱼的生长速度和饵料系数的变化,水温过高引起鱼的应激反应和生长变慢,饵料系数变高,这种状况是不能改变的只能缓和,因为不可能因"超高温"导致"只吃不长"的应激反应而鱼儿不喂料了,否则,势必造成鱼儿生理紊乱而更加加速不良状态的形成,因此,大热天心须要喂料而不能多喂而已。
三、"适度喂料"的原理
蛋白质的吸收率受饲料在消化道内消化时间长短的影响,蛋白质在消化道(胃、肠道)内被消化、吸收的程度决定于消化酶的数量、浓度、作用的时间和温度,而和酶接触的时间长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这一时间长短不同时,消化吸收率就会发生变动。一般情况下,当消化时间缩短时,其吸收率就会降低。
饲料在鱼的消化道中的移动速度也受摄食的影响,当摄食时,消化道内含物会急剧向后移动,会慢慢充塞至整个消化道(即吃饱了),有些鱼类很贪食(如草鱼),在投饲数量很大时,如果再喂料就会立即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边吃边屙),导致消化饲料的时间缩短(和酶接触的时间短),吸收率便会下降。因此,投饲以"少量多次"(增加和酶的接触时间)为最佳方式。
投饲数量的多少,主要受鱼的种类、规格、大小、水温、水质、饲料质量等诸因素的影响。不同鱼类因对其饲料的消化利用能力不同,摄食量亦异,故对投饲量的要求也不一样。
一般草食性鱼类的摄食量高于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随着鱼类的生长,体重增加,摄食量增大,绝对投饲量增高,但随着鱼体重的增加,投饲率反而下降,因此,鱼类的摄食量与体重呈负相关。
池塘水质好环对鱼类摄食量影响也很大,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鱼类摄食量就大,吸收消化也很好。所以,根据水温的不同,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投饲数量和投饲次数。
四、饲料过多投喂的后果
饲料过多投喂有两个结果:
(1)如果鱼的消化道(比如肠道)长时间被饲料充塞,消化道器官没有得到缓冲"休息",有可能肠炎病就发生了。
(2)吸收过多的营养物质,也有可能"富贵病"肝脏就发生病变了,之所以在鱼患肝胆病时要求减量投喂或者暂时停料投喂,道理就在于此。
在高温时节还有一个现象:在极端高温时,鱼儿虽然大吃饲料,但鱼儿反而还会生长变慢甚至只吃不长重,饵料系数很高,这是一个受天气影响产生的正常现象,不要过多的忧虑,到气候变凉时,水温回落以后,鱼的生长速度和饵料系数将回复正常。
五、一年四季投料量的常规标准
适度喂料,简言之,喂料不能太多但也不能太少,涉及的是"度"这个问(难)题。水产行业中讲的投饲量掌握“八成饱”也和"适度喂料"相吻和,如出一辙,这对于提高养殖鱼类的食欲、减少投饲浪费损失是行之有效的。
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也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
夏初水温升至20℃左右时,日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这时是多病季节,因此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
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生长迅速,鱼类食欲旺盛,日摄食量可以达到5-10%,人工投喂控制在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就行了,特别还需要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尚稳定,鱼类继续生长,日投喂量约占鱼体总重的2-3%。
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类食量日渐减少,但在晴好天气时,仍可少量投喂,以保持鱼体肥满度。
六、高温时节应对鱼吃食量大的方法
为了缓和因高温时节鱼儿大吃料但又"只吃不长"或者"边吃边屙"的系列应激不适反应,抵消无用消耗饲料而增加养殖成本的矛盾,可采取的措施有以下两个方法:
一是改善水质,降低水温。
越肥的水其温度就越高,冬天"肥水升温"就是这个道理,有条件的采取加水、换水,用低温的地下水适当添加也可,或使用水质改良系列药剂等等来调节水的富营养化,也可加搭遮阳设施,尽可能降低水温。
二是选用适宜的饲料。
选用适度低档次的饲料去应对高温期,有利于安全渡过应激反应期,又节省饲料成本。在高温期应该配置高温期的饲料配方,要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也要配用更容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原料,提高蛋白质质量,并且加大维生素用量。
另请参阅:
如何降低养鱼成本 关键在于降低饲料系数---饵料系数与饲料投喂的关系
饲料蛋白过高对草鱼肝胆综合症的影响,但只要控制投喂量或兼喂草料仍可无羔!
重庆“永川水花“二〇一八年水花(鱼苗)鱼种及品种供应和价格预告
重庆永川水花渔业会社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