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没内味儿了

6月中旬的时候,《乘风破浪的姐姐》在无预警无官宣无热搜突然开播的情况下,爆了。
身边没看过的朋友都急忙补课,生怕社交时出现“大家都在聊,只有我不知道”的迷茫。
现在《姐姐》赛程过半,有没有感觉大家都追的不勤了?
观众提不起劲,网友的热情越来越少,《乘风破浪的姐姐》似乎高开低走了。
为什么?
1
选歌
菜觉得 ,《姐姐》的公演曲目很有问题。
不同的曲目带给观众的感受,可以说是天差地别。
在节目里,一开始人气低的姐姐,只能最后选慢歌。
选歌不讨喜,人气低,下次还是只能选别人剩下的慢歌,永远恶性循环。
再次拿到慢歌的孟佳感觉“世界都崩塌了”。
《姐姐》的歌曲风格很极端。
像《兰花草》《这是因为我们能感到疼痛》这种姐里姐气的就很适合。
而像《Manta》《FLOW》这种,显然有很多姐姐无法驾驭。
初舞台的时候,姐姐们还都是全开麦LIVE。
到后来的公演就都安排上了修音。
甚至今天还因为“假唱”上了热搜(关于“假唱”这件事,有人说现场是真唱,播出的时候换了音源)。
这样的“乘风破浪的女团姐姐”和“工业化的女团妹妹”又有什么区别?
2
评判标准
现场的500名观众,他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姐姐》的淘汰机制不是选唱跳最好的,而是根据观众喜爱度高低排名决定的。
因为每次的现场评分和观众评分的出入极大,现场500位大众评审被大家称为“小龙(聋)虾(瞎)”。
这里菜要替这500位“小龙虾”说一句:现场看节目和电视上看节目是有区别的。
“小龙虾”观看角度和现场感受的好坏,都会影响姐姐们的最终票数。
500位“小龙虾”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姐姐,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感觉去评分。
而电视观众所看到的节目镜头,都是节目组后期精心挑选剪辑的最优镜头。
除此之外,姐姐们的人气和观众缘也非常重要。
其他的选秀,参加选秀的选手绝大部分都是没什么知名度的新人,通过节目来积累人气。
可是《姐姐》不一样,来参加选秀的这30位姐姐,不管是咖位还是人气都不相同。
王霏霏因为自己SOLO舞台票数不高,导致全组没能第一,哭着说:
“我不懂了,我不知道观众要的是什么。”
重点不是观众要什么,而是她们喜欢谁。
观众缘这个东西真的很难说。
就像张雨绮,作为女团选手来说,唱歌不好,跳舞也不好,但就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欢她(没有不喜欢小雨的意思)。
而有的姐姐就算拼尽全力,也无法继续留在舞台上。
根据现场500名观众的喜好来投票,那节目到底投的是选手的唱跳实力,舞台表现力,团队默契度还是选手的人气呢?
如果连游戏规则都不公平,那么这些姐姐还怎么乘风破浪?
3
最初立意
上周,《乘风破浪的姐姐》最初立意被讨上热搜。
现在的《姐姐》执着于话题度和热度,恶意剪辑和推姐姐被狙的操作层出不穷。
黄圣依、伊能静、蓝盈莹......
每一期都会有个姐姐成为“恶人”,节目也被大家戏称为《轮到你了之姐姐版》
谁还记得《姐姐》最初说的“用天生骄傲去会见所有偏见”?
《乘风破浪的姐姐》本来说要做全国第一个30+破龄女团,要重新定义选秀
第一期播出之后,大家也能感觉到节目组想要传达的东西。
那时候的大家说好像没那么害怕变老了
现在呢?
仿佛在看当代大龄女性的艰难生存之道
“没有人气流量就是要被淘汰呀”
试图跳出女团选秀的边边框框,拼命想要与众不同,结果发现走的还是老路子。
开始的时候,带着固有女团思维的杜华被骂的很惨。
现在姐姐们的成团走向却越发靠近杜华的标准。
这些和少女一样在舞台上强行拼体力劲歌热舞一步步向观众和规则屈服的姐姐,和选秀出道的年轻妹妹又有什么不同呢?
现在看来,《乘风破浪的姐姐》享受“姐姐”的红利,渐渐偏离主题,流于俗套。
打着“无限可能”“重新定义”“三十而骊”的燃演变成了致郁系的膈应。
想看姐姐们打破规则乘风破浪,却发现姐姐们在逐渐适应规则,随波逐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