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中西医思路、方案1
第 八 章
常见免疫病中西医治疗的
思路、 治则和方案
本书将常见免疫病分为四类: 与自身免疫有关的风湿病、 各系统的常见免疫病、 过
敏性疾病、 免疫缺陷病。 本章将对以上四类免疫病中常见者, 扼要介绍笔者在治疗上的
一些关键环节、 个人体会、 治疗经验等, 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并作为对各论篇的补充。
可能有些内容与各论篇中各位专家所写的内容有出入, 甚至有矛盾的地方。 本着百花齐
放的精神, 各种观点都写出来, 反映当代中医的不同流派, 记录多种经验, 这样也能促
进中医学术的繁荣, 经过学术争鸣求得中医学术的发展。
一、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 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抗原抗
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弥漫性栓塞性血管炎, 导致全身各部位多脏器系统性损害, 临床表
现多种多样, 以狼疮性肾炎最多见。 又由于长期应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使自身的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而萎缩, 有许多并发症, 以及免疫功能紊乱而容易反复感染。 因
而治疗上要解决的问题有好几个方面。
本病相当于中医周痹、 蝴蝶斑、 阴阳毒等范畴。 由于真阴不足, 肾阴亏损, 血脉瘀
滞, 经脉痹阻引起。 该病本虚标实。 本虚为肾阴不足, 标实为血热瘀毒。 是中医辨证虚
瘀的代表性疾病。
( 一 )中医 中 药治 疗
中医中药的适应证
早期轻症狼疮, 只有皮肤、 关节体表损害, 没有内脏损害者。 这种早期轻症病
人, 国内外的西医狼疮专家也主张不用皮质激素, 而主张采用其他疗法或中医治疗。
) 初发病例, 有较轻的或不重的内脏损害, 如血液细胞轻中度减少, 尿蛋白
或(十+) 以下, 心包积液是少量的等。
发热病例, 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 狼疮患病病程较短者, 可以中药观察一短时
间。
) 病程虽长, 没有用过皮质激素, 或早已停用, 病情有反复, 有轻中度内脏损
害, 但没有发热。
) 病程已长的慢性病例, 没有全身症状, 只有局部损害, 如只有蛋白尿, 或只有第 249 页
白细胞减少, 或只有早搏、 波改变。 说明这是以前活动期过后留下来的一些局部损害
问题。
抗核抗体阳性, 抗双链 抗体中、 低滴度阳性和抗 抗体阴性或弱阳性。
以上数项, 可以不用激素, 单用中药进行观察。
服用激素时间已长, 出现了毒副反应, 必须激素减量者, 中西药同时使用一段
时期。 激素必须停用者, 只要短期内没有生命影响, 可单用中药慢慢治疗。 两三个月
后, 病情开始略有好转, 两三年以后中药效果就会明显起来。
中医治疗方法思路
要以抑制免疫为主。 本病体液免疫亢进, 免疫复合物增多。 要选用能抑制体液
免疫或两类免疫功能都能抑制的中药, 如生地黄、 玄参、 北沙参、 苦参、 忍冬藤、 广郁
金、 金雀根、 土茯苓、 白鲜皮等。 大多是凉性的清热药, 包括清热养阴、 清热解毒、 清
热化瘀、 清热祛风、 清热化湿药等。
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有很好的抑制免疫的作用, 临床有一定的疗效。 但毒副反应太
大, 停药后会出现病情反跳。 我们临床一般不用。
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 要有选择有条件的使用。 如:
①免疫功能低下, 经常反复感染。
②与免疫抑制剂配合使用。
③能提高细胞免疫, 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但不提高体液免疫的中药, 如南沙参
等。
④两类免疫功能都能提高的部分中药, 其主要作用并不在免疫方面, 而另有他用。
可以在复方中使用, 如女贞子、 枸杞子、 柴胡等。
对红斑狼疮患者绝不可以使用提高免疫为主的方法来治疗。
要抗血管炎、 抗栓塞。 本病的病理基础为全身性的广泛的栓塞性血管炎。 中医
辨证为血脉瘀滞。 本病是阴虚为多, 瘀热为多, 总地讲来是虚瘀为多。 既要治疗血瘀,
又要治疗阴虚内热。 活血不能化热, 化瘀不能伤阴。 既要养阴补虚, 又要清热化瘀。 所
用的中药要能够抗血管炎, 抗血管内栓塞。 具有这种作用的中药有: 生地黄、 丹皮、 川
芎、 赤芍、 当归、 水牛角、 广郁金、 羊蹄根、 虎杖、 槐花米、 徐长卿、 鬼箭羽、 生藕节
等。 这其中大多是凉性的活血化瘀药, 以清瘀为主, 还需要结合清热药, 如生石膏、 知
母、 玄参、 黄芩等, 以加强清热之力度。 温化活血药只在少数情况下才可能结合使
用。
对于破瘀之药, 如三棱、 莪术、 乳香、 没药、 大黄、 地鳖虫、 水蛭、 虻虫、 蛴螬、
干漆等, 除非特殊需要, 一般病情下不宜使用。 桃仁、 红花用之虽无大碍, 也少有指
征。
要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本病有内热、 湿热、 阳亢等热象, 要选用能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的清热药, 如黄芩、 白鲜皮、 丹皮、 忍冬藤、 女贞子、 广郁金、 槐花米等,
都是凉性药。 狼疮有热象的都可使用。
) 要提高体内激素水平。 本病阴虚内热为多, 虚瘀为多, 治疗当以养阴滋肾、 清
热化瘀为主。 其滋阴补虚方面, 选用那些能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 提高体内激素水平的第 250 页
补肾药, 以补肾阴为主, 结合补肾阳。 药如生地黄、 熟地黄、 龟甲、 水牛角、 玄参、 知
母、 仙灵脾、 巴戟天等。
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 在辨证的基础上, 所使用的处方就必须包括以上这几个
部分的中药来组合, 即: ①抗血管炎、 抗血管内栓塞; ②调节免疫, 以抑制免疫为主;
③提高体内皮质激素水平; ④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抗结缔组织炎。
我们的红斑汤有养阴清热、 凉血祛瘀功效, 就有以上这 方面的作用。 再加上对症
治疗药、 保护脾胃药、 调味药这些辅助方法。 对症药如升高血细胞, 消除浮肿积液, 消
除关节痛, 退热等。
剂量方面: 主药如生地黄、 忍冬藤、 黄芩、 水牛角等的剂量在 或以上。 苦
参、 玄参、 白鲜皮、 槐花米、 鬼箭羽、 丹皮、 金雀根、 土茯苓、 徐长卿等的剂量在整方
总的剂量平衡下, 各用 或
有关辨病辨证治疗
①发热: 慢性的顽固的狼疮性发热, 以内伤发热来辨证治疗, 以重用生地黄、 生石
膏为主, 或再加地骨皮、 羚羊角粉。 抑制体温中枢的清热药除紫草外都能加入使用。 畏
冷者加桂枝。
狼疮发热有感染性的, 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按外感发热来辨证。 现在一般都用清
热解毒的方法或使用抗生素治疗。 对免疫引起的发热, 病程短的, 采用清气清营、 养
阴清热的方法或者用皮质激素治疗, 初发病时中药西药都比较敏感。 但是对长期发热
不退的病 人 , 皮质激素剂 量越用越大和减 撤激素反跳的 病人 , 退热就不 那么容易
了。
狼疮活动期的发热, 排除了感染因素后, 抗生素和清热解毒常常无效。 如果清气清
营也没有效果, 必须考虑瘀热瘀毒、 内伤肾虚而发热的因素。 一方面要用滋肾扶正的方
法, 主要药是炙龟甲、 知母。 其清热力度较弱, 是退不了高热的。 另一方面, 要加重清
瘀、 清热的力度。 清瘀是重用生地黄、 丹皮; 清热是实热虚热同清, 重用生石膏、 地骨
皮。 红斑汤的主药, 生地黄、 生石膏的剂量要加大, 每天可用至 , 一天分
次服用。 这是使主要药发挥作用, 加强了肾上腺皮质代偿, 加强了抗血管炎的力度, 加
强了中枢性退热的作用。 只要不存在致命的因素, 服一段时期后, 热度会逐渐地退下来
的。
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其他免疫病发热。
②浆膜炎: 狼疮性心包炎、 胸膜炎所引起的心包、 胸腔积液, 有些非常顽固。 中医
称饮邪、 积饮。 中药葶苈子、 白芥子、 桂枝能抑制渗出, 使积水重吸收, 中医称蠲饮、
化饮。 对狼疮性盆腔炎、 腹腔炎引起的盆腔、 腹腔积液和肺间质炎引起的泡沫痰均有治
疗效果。 对此有效果的中药尚有鹿角霜、 桑白皮、 龙葵。
至于逐水药甘遂、 芫花、 大戟、 商陆、 了哥王、 黑白丑、 腹水草等, 毒副反应大而
疗效差, 一般都是从大便中排泄水液, 有腹痛、 恶心反应, 有些有肾功能损害, 不宜常
规使用。
③血细胞减少: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其中 系减少, 大多是自身抗体引
起的破坏, 也有增生不良的因素。 中医对非重症的慢性的血细胞减少的治疗, 一方面用第 251 页
药抑制抗体, 同时使用能促进骨髓增生的中药, 有制首乌、 女贞子、 山萸肉、 熟地黄、
鹿角片、 当归、 鸡血藤、 茜草等。
黄芪、 党参有生血的一面, 又有激活抗体的一面。 宜短期使用, 有效即停。 阿胶生
血效果较好, 用 个月以上, 面部可能会出现红斑, 临床还发现激活了抗体。
④蛋白尿: 除需抑制抗体、 抗血管炎、 提高皮质激素水平以外, 还需对肾脏能起作
用, 促进肾小球血循环, 抗栓塞, 抗纤维化, 抑制肾小动脉通透性, 抑制蛋白渗出, 发
挥综合作用。 可选用生地黄、 苦参、 杜仲、 川断、 丹皮、 金雀根、 落得打、 炙龟甲、 槐
花米等。 中药效果慢一些, 需 个月 年左右, 许多病人的蛋白尿会呈波浪形地逐渐
下降。
黄芪既有抑制蛋白尿的一面, 又有激活抗体的一面。 在配合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时,
黄芪能增效减毒, 但单用中药治疗时, 黄芪还宜谨慎使用。
对狼疮性肾炎病程较长, 肌酐、 尿素氮、 尿酸轻中度升高, 尿量、 电解质、 酸碱平
衡都已纠正在正常范围, 在中西医综合治疗控制全身狼疮的情况下, 用中药滋肾化瘀
通泄排毒的方法治疗, 部分病人的肾功能还是有希望恢复的。 滋肾用生熟地黄、 炙龟
甲、 断、 杜仲、 制首乌等, 化瘀用鬼箭羽、 落得打、 丹皮、 槐花米、 金雀根、 虎杖、
生军、 羊蹄根等。 要使血脉、 水气、 二便都流行通畅。 秦皮有抑制尿酸、 尿素重吸收的
作用, 临床可增加排毒。
⑤红斑皮疹: 红斑狼疮的皮肤损害来自皮下微小血管炎。 其治疗要抗血管炎, 抑制
免疫, 保护皮肤。 药用生地黄、 熟地黄、 生石膏、 黄芩、 水牛角、 丹皮、 槐花米、 制首
乌、 知母、 珍珠粉等。 秦皮有抗紫外线的作用, 对治疗光敏感有效。
肺动脉高压: 活血化瘀药, 如丹参、 川芎、 赤芍、 郁金、 丹皮、 红花等具有降低
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临床可结合使用。 丹参注射液静滴有效。
) 临床总结: 据我院住院 例病人统计, 慢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左右属阴
虚内热型; 约 的急性期病人转为慢性期后, 由气营热盛型等几个型都转化为阴虚
内热型。 所以说, 系统性红斑狼疮约有 是阴虚内热型。 而皮质激素的亢奋又加重
了阴虚内热的症状。
我们以阴虚内热为主体, 确立了养阴清热为治疗慢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第一大法,
制定了红斑汤及其制剂。 处方: 生地黄、 生石膏、 忍冬藤、 黄芩、 苦参各 , 甘草
, 大 枣 只。 临床观察, 非重症的慢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 单用中药组 例, 泼
尼松组 例, 随机对照。 结果: 个月内中药的疗效不如激素快速; 个月时疗效
持平; 治疗 年, 中药组明显优于泼尼松组( , 并且中药组大部分病人恢
复了工作, 例正常妊娠生育, 对照组无 例生育。 同期尚有泼尼松减量的 例, 服
用中药红斑汤后, 有 例将泼尼松逐渐减量获得成功。
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终身疾病, 远期疗效是中医中药的优势; 坚持服用中
药 年, 重新建立正常的免疫功能, 是中医中药的优势; 使病人长期缓解, 能正常
生活、 生育, 正常工作, 以及帮助皮质激素减量, 这也是中医中药的优势。
红斑汤还可以治疗结节性红斑、 干燥综合征、 混含性结缔组织病、 皮肌炎、 结节性
多动脉炎、 风湿热、 荨麻疹、 过敏性紫癜等免疫病。第 252 页
关于养阴清热
关于内火虚火
用现代的话来理解, 阴虚火旺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属于生理现象。
②功能失调。
③性功能过旺。
以上 种情况的内火都是无邪的虚火。 古人将性欲过旺认为是邪火贼火, 这是有所
指的, 不是正常人旺盛的性欲。
④某些慢性病和慢性免疫病没有感染, 但有内火, 这是内伤之火, 虚火, 是阴虚火
旺。 如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 结节性红斑、 高血压、 糖尿病等, 可能有病邪, 也可能
无病邪。 都有一个较长时期的阴虚火旺阶段。 这是疾病的代偿阶段, 病人正气尚充, 是
中医中药治疗的最佳时期。
⑤慢性感染、 结核病和肿瘤引起的低热和内热, 也是阴虚火旺, 这是邪火、 贼
火。
激素引起的亢奋。 这是药物的副作用, 是药毒之邪增加了内火阳亢。
对无邪的虚火当用补阴养火、 滋水涵火的方法治疗, 不宜用苦寒泻火的方法。 对有
邪的虚火是要用清热泻火的方法来的治疗。
关于红斑狼疮的内火虚火
红斑狼疮阴虚火旺为多, 是内伤之火, 是虚火, 不是邪毒之火。 应以甘寒养阴为
主, 而不是苦寒直折、 清热解毒为主。 生地黄、 龟甲、 知母、 生石膏、 丹皮、 水牛角、
羚羊角、 地骨皮、 槐花米、 女贞子、 忍冬藤、 薏苡仁、 泽泻、 葶苈子等都有清热功效,
可以清热养阴、 清热泻火、 清热凉血、 清热养血、 清热化瘀、 清热祛风、 清热化湿、 清
热利水、 清热化饮。 这些都是狼疮的常用法、 常用药。 清热解毒法也用的, 如黄芩、 苦
参、 川连等, 是众多清热法中结合使用的一个法。 知母既是清热药, 又是养阴药。 至于
黄柏, 是苦寒直折的代表药, 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 即中医所讲的苦寒伤胃, 一般不
用。
有些清热药是虚热、 实热都可以用的, 如生石膏、 知母、 青蒿、 葎草、 地骨皮、 黄
芩等, 与养阴清热或与清热解毒都能配伍使用。
如果有了继发感染, 是六淫之邪, 元气之贼, 就需用清热解毒为主的方法来治疗。
清热解毒药很多, 要选用那些作用强、 副反应小、 能大剂量应用的, 尽量不用太苦的中
药。 急性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用中医观点看, 也属于清热解毒药。
这里强调了养阴清热的方法为主, 在一般情况下, 整个处方中还需要配伍一些温药
来调和, 以使阴阳寒热平衡以及保护胃气。
红斑狼疮不宜使用的中药
①能提高体液免疫或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能提高作用的中药不宜使用。 如常用
的中药人参、 西洋参、 绞股蓝、 黄芪、 党参、 参三七、 灵芝、 鳖甲、 天花粉等。 我们在
临床上发现其中大部分药在狼疮病人服用两三个月后, 诱发或加重了病情。 这些中药,
用于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缺陷的病情是很适合的, 对自身免疫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环磷第 253 页
酰胺冲击疗法时, 配合这些药物, 可以增效减毒。
能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还有很多, 有的药力较弱, 有的以其他作用为主, 有的与免
疫抑制药一起在复方中使用, 并不影响整个处方的疗效。
②能引起光敏感, 能促进血管炎和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中药不能作为常规用药。
如补骨脂、 白芷、 紫草、 黄精、 紫浮萍、 白蒺藜、 麻黄、 独活、 阿胶等。
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中药, 如无必要,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
由于中药作用较弱, 起效缓慢, 出现毒副反应也缓慢。 对慢性病例一般要 个
月才会诱发或加重狼疮病情。 如果为了对症治疗需要, 约 个星期短期内在复方中
使用上述两类中药还是可以的。 如头痛用白蒺藜、 咳嗽用麻黄、 生血止血用阿胶、 疗伤
止血用三七等, 常规剂量, 有效即停。 我们临床上如此使用尚未发现有不良反应, 但绝
不可以长期使用。
( 二) 西医治疗
糖皮质激素治疗
口服药主要为泼尼松, 泼尼松不敏感者用泼尼松龙和地塞米松片, 冲击疗法主要用
甲基泼尼松龙。
适应证: 原则上狼疮病人全部可以服用皮质激素, 中医的任务是研究用中医中药来
减少服用皮质激素的病例以及皮质激素的用量。 临床上有部分没有用过或已停用皮质激
素的病人, 要求中医中药治疗。 除了要掌握中医中药的适应证外, 还需掌握皮质激素的
适应证, 以免单用中药而控制不了病情。
服用治疗量泼尼松的适应证
①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 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者。
②急性发作期发热病例, 中药观察数天无效者; 长期低热服中药未控制者。
③多量尿蛋白, 较重的血液细胞下降, 大量心包积液, 较重的心肌损害者。
④活动期病人, 中药观察一段时间病情继续加重者。
⑤出现中枢症状, 脑电图或 有异常改变者。
甲基泼尼松龙冲击疗法适应证
持续发热, 泼尼松用到 , 数天未退下者。
活动期病人病情较重, 有大量蛋白尿者; 血象中白细胞少于 , 或 血
小板少于 , 抗血小板抗体强阳性者; 大量心包积液者; 泼尼松 , 数
天未效者。
③有中枢损害可疑, 头痛, 出现可疑病理反射, 脑电图和 有异常改变者, 可使
用冲击疗法; 有明显的中枢损害, 要及时使用冲击疗法。
抗疟药、 免疫抑制剂适应证
氯喹、 氯喹: 普遍用于各期狼疮病人, 但以治疗面部红斑为主。 停药后有反
跳情况, 可与中药同用, 红斑退净, 疗效巩固后, 逐渐减量而停用。
) 硫唑 吟: 普遍用于活动期红斑狼疮, 可与中药同时使用。 待病情基本缓解
后, 逐渐减量而停用。第 254 页
环磷酰胺: 主要用于狼疮性肾炎, 大量蛋白尿, 可与皮质激素同用; 蛋白尿或
病程较长, 对皮质激素已不敏感者, 可用环磷酰胺冲击疗法。 每月一次, 每次
次为一疗程, 以后 个月一次, 作巩固治疗, 次后结束。 可与中药同
用, 以增效减毒。
骁悉: 主要用于较顽固的狼疮性肾炎, 长期蛋白尿, 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均不
敏感者。 对部分病人有效。 由于价格较贵, 国内使用时间较短, 目前尚未普及。 可与中
药同用, 以增效减毒。
最近又有免疫抑制药爱若华( 来氟米特) , 据报道对狼疮性肾炎有
效。
附 一 : 重叠 综 合 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与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关节炎、 皮肌炎、 桥本甲状腺炎、 免疫性
肝病、 白塞病、 结节性脂膜炎、 溶血性贫血等结缔组织病或自身免疫病重叠, 成为重叠
综合征。 临床既符合一个病的诊断标准, 又符合另一个病的诊断标准。 以两个结缔组织
病重叠为多见。 病情重的较少见。
本病在中医称重叠痹。 治疗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 可单用中药治疗。 以养阴清热的
红斑汤为基础, 结合另一个免疫病进行用药。
附二: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有认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或系统性硬化症的亚型, 也有认为是独
立疾病。 临床具有系统性红斑狼疮、 硬皮病、 皮肌炎的混合表现, 但又不能确定其为哪
一种疾病。 抗核抗体( ) 高滴度阳性, 斑点型, ( 抗核糖核蛋白)抗体高
滴度阳性; 抗 阴性, 抗 阴性, 阳性。 阳性, 血沉增速, 球
蛋白显著增高, 和醛缩酶增高。 有雷诺现象, 关节炎, 肿胀手, 炎性肌病, 食管
蠕动减弱, 肺弥散功能降低等。
本病相当于中医混合痹范畴。 治疗参照红斑狼疮、 硬皮病、 皮肌炎的治法, 以养阴
清热的红斑汤为主, 结合临床表现加味。 病情较重者, 中药可与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一起使用。
附三: 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
未分化型结缔组织病或称未定型结缔组织病。
临床有一两个结缔组织病的表现, 最常见的是有轻的四肢关节肌肉酸痛, 晨僵不
明显, 或者有不典型的雷诺现象, 以往常笼统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 阳性, 或
阳性, 或 阳性, 或 阳性, 尚不能确诊是哪一个结缔组织病。 要通过一
段时间的观察待病情演变后才能确诊。 这是结缔组织病的早期轻症表现, 是中医中药
治疗的最佳时期。 用中药来控制, 可取得完全缓解, 将病情扼杀在萌芽状态之
中。
本病相当于中医行痹范畴。 治疗参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 以养阴清热第 255 页
的红斑汤为主, 结合临床表现加味。 如关节痛加岗稔根、 羌活、 威灵仙等; 口腔溃疡加
土茯苓、 川连等; 雷诺现象加丹皮、 川芎、 鬼箭羽等; 口干加石斛、 鲜茅根、 鲜芦根
等。
如果使用西药, 可用非 体类消炎药和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药, 不要过早的使用皮
质激素。
二、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以下简称类风关) 是一种以滑膜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广泛
的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 关节肿胀、 积液、 疼痛、 僵硬, 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
的破坏, 关节变形, 功能障碍。 滴度增高, 血沉增速, 增高、 球蛋白升高,
白蛋白降低, 增多等。 这些都是内科治疗上所需解决的问题。 活动期
部分病人 阳性。
本病相当于中医历节、 痛痹等范畴。 由于六淫外袭, 经脉痹阻, 气血瘀滞, 肢节受
损引起。 治疗当以祛风化湿, 活血通络为主。 本病可用中药治疗为主, 服用一些消炎止
痛剂, 临时服用, 或长期服用均可, 但尽量不要用皮质激素治疗。
( 一)中 医 中药 治 疗
本病为慢性病, 病久成虚, 有虚瘀存在, 有寒瘀也有热瘀。 滋阴化瘀为本病的一大
治法。
要选用能抑制亢进的体液免疫功能, 抑制免疫复合物。 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
药, 如忍冬藤、 虎杖、 生地黄、 玄参、 金雀根、 广郁金、 黄芩、 槐花米等。
要选用具有抗变态反应、 消炎止痛作用的中药, 重用羌活和岗稔根。 选用汉防
己、 秦艽、 青风藤、 五加皮、 细辛、 独活等。 这些药有温性的有凉性的, 要按照热者寒
之、 寒者热之的辨证规律来使用。 其中有些药有副反应, 要掌握好剂量。 由于要长期服
用, 选择能增大剂量、 副反应小的又不太苦的药, 如羌活、 忍冬藤、 岗稔根、 五加皮
等。
解除肌肉酸痛可用威灵仙、 忍冬藤、 汉防己、 薏苡仁。
川草乌、 附子、 桂枝, 性热, 用于寒证或寒体的病人。 对寒痛有效, 对热证有时会
加重疼痛。 临床上常有寒热错杂的病情, 加入制川乌会增加止痛的效果。
生马钱子每次 , 一起煎煮, 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要选用能改变滑膜血管通透性, 消肿化饮, 使积液重吸收的药, 可重用副反应
很小的葶苈子, 并同用白芥子或桂枝或再加鹿角片。
要选用能增加血流, 保护骨质的药, 如接骨木、 川断、 川芎、 骨碎补、 赤芍、
当归等。
要选用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的中药, 如龟甲、 生地黄、 熟地黄、 知母、 补骨脂、
仙灵脾、 巴戟天、 鹿角片、 白僵蚕、 川牛膝等。
将以上 个方面的治法结合起来是能够用于不太重的类风湿关节炎, 经 个月的
治疗, 可以使病人关节不痛、不肿、不僵、不变形, 积液消除, 取得完全缓解的效果。第 256 页
经常感冒体质虚弱的病人, 可以使用黄芪、 人参、 灵芝等益气药, 可结合以上
药同用, 但不要作主要药使用或单独使用。 对其他能提高体液免疫的中药, 也不宜作常
规使用。
对本病的治疗, 中医积累了一些经验, 但临床疗效还不尽如人意, 对有些关节肿
痛, 虽然能使其缓解一些, 但是并没有阻止骨质损坏和变形。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主
要原因是我们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消炎止痛方面, 对抑制免疫和提高激素水平不够重视,
有些医生还错误地认为要提高免疫功能。
只有抑制了免疫复合物和血管炎, 才能阻止骨质的破坏和变形。 中医对类风关的研
究方向, 应重点开发中国自己特有的中成药免疫抑制剂。 应引进西医的观点, 采取中医
的祛风化湿、 活血化瘀 温阳通络等治法, 选择这些治法中具有能消炎止痛、 抑制免
疫、 抗变态反应、 提高激素水平作用的中药, 组合成的处方为主体。 药力要强, 能大剂
量应用, 副反应要小。 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上个世纪 年代曾使用单方马钱子经炮制先后制成散剂和片剂, 名风痛散和风
痛片, 治疗类风关等多种关节痛, 其止痛的有效率为 以上。 并查了 例患者的
肝肾功能, 全在正常范围。 作为自制制剂, 全院使用了 年之久, 经治数万病例,
有很好疗效, 很受欢迎。 有很轻的即刻反应, 无 例引起中毒。 长期服用多年, 也未
发现慢性不良反应和蓄积中毒反应。 现直接用生马钱子 , 水煎服, 也有一定的止
痛效果。
( 二) 西医治疗
消炎止痛剂 非 体抗炎药的品种很多。 每个病人对它们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毒副反应也有差别。 可选择止痛效果好和副反应小的药, 并可联合和交替使用。 要服用
一段时间, 尤其是夜间。 中药的止痛力度一般不如这些药。 但这些药止痛的有效时间短
并有毒副反应, 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可以采取西药与中药同用一段时间, 待取得疗效
后, 再逐渐减少西药药量, 直至停用, 单用中药。 有些病人又看西医又看中医, 在自发
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取得了标本兼治的最佳疗效。
免疫抑制剂 选用口服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 每日 次, 每次 片,
片每星期一次, 口服, 可与非甾体抗炎药同用, 如甲氨蝶呤与莫比可同用,
服用一段时间后, 许多不太重的病人肿痛明显减轻。 有些可以获得临床完全缓解, 关节
不痛不肿不僵不变形, 等完全恢复正常。 短中期疗效是很显著的。 由
于这是慢性病、 终身疾病, 必须长期服药, 一旦出现毒副反应就应减量和停药。 停药后
病情会出现波动或反跳。 再次使用这些药由于其耐药性, 效果会越来越差, 毒副作用会
越来越大。 西药与中药同用, 用中药来增效减毒, 待病情缓解后将西药逐渐减量。 中西
医同时治疗可减少减轻病情反跳。
对皮质激素应严格掌握指征。 只有在所有方法不能取效时, 而病人疼痛难以忍
受, 才使用小剂量泼尼松。 不能用大剂量, 更不能用冲击疗法。 一旦用了皮质激素, 不
仅将加速骨质破坏, 而且剂量会越用越大, 减量却很困难。 绝不可以将皮质激素加在中
药里制成制剂以纯中药名义给病人服用。第 257 页
附: 变应性关节炎
四肢关节游走性酸痛, 增高, 阳性或阴性, 或 阳性或阴
性。 均阴性。 肿胀指、 晨僵不明显, 骶髂关节、 脊柱无改变。 尚
不能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相当于中医行痹范畴。 由于风湿入络, 血热瘀滞引起。 治疗以祛风通络、 凉血
化瘀为主。
祛风通络药可选用羌活、 忍冬藤、 海风藤、 青风藤、 独活、 威灵仙、 仙灵脾、
岗稔根、 五加皮、 寻骨风等。 宜重用羌活、 青风藤。
凉血化瘀药可选用生地黄、 丹皮、 当归、 川芎、 赤芍、 生槐米、 虎杖、 羊蹄根、
徐长卿、 金雀根、 川断等。
本病尽量单用中药治疗。
西药可用非 体抗炎药和小剂量泼尼松
关节痛缓解后要复查随访, 以防今后向结缔组织病演变。
三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常有肌酸、 肌无力, 或有皮肤红斑、 皮疹的症状, 上眼睑紫
红色红斑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称向阳性皮疹, 常伴眶周水肿。 有雷诺现象, 肌酶升
高, 尿肌酸排出量增加, 免疫球蛋白 球蛋白升高, 阳性等临床表现。
抗 抗体阳性, 抗 抗体阳性为血清标记性抗体。 肌电图和肌肉活检能确
诊。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肌痹、 肌肤痹、 肉痹范畴。 由于真阴不足, 血热瘀滞, 经脉痹阻,
肌肤受损引起。 治疗当以养阴清热、 活血通络为主。 对不太重的病人, 或需要激素减量
的病人, 可用中药治疗为主。
要用能降低肌酸、 转氨酶(包括 、 醛缩酶、 等及其
同工酶) 的中药。 可选用如柴胡、 黄芩、 败酱草、 女贞子、 蒲公英、 鸡骨草、 岗稔根等。
选用能抗变态反应, 解除肌肉关节酸痛的中药, 如忍冬藤、 威灵仙、 细辛、 岗
稔根、 五加皮、 秦艽、 防己、 薏苡仁等。
选用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 如生地黄、 北沙参、 金雀根、 广郁金、 苦参等。
要用提高体内激素水平的中药, 如生地黄、 知母、 玄参、 白僵蚕、 仙灵脾、 巴
戟天、 川牛膝等。
对那些可升高转氨酶的中药, 如黄药子、 川楝子等, 不要使用。
( 二) 西医治疗
泼尼松一般使用治疗量, 可较快地降低肌酶和缓解肌肉酸痛。 但要使病情完全
缓解, 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泼尼松减量后, 病情又会波动或反跳。 同时服用中药可第 258 页
增效。
甲氨蝶呤或环磷酰胺与泼尼松同用, 对泼尼松无效的病人能增效, 并能使肌力
容易恢复。
对面部红斑可用氯喹、 羟氯喹治疗。
有肌酸、 肌无力, 肺部间质改变, 有较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抗 抗体阳性, 称
为抗 抗体综合征。 治疗参照多发性肌炎, 但要结合养肺止咳化痰平喘。
附 : 风 湿 性 多肌 痛
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 颈、 肩胛带、 骨盆带肌肉和四肢关节疼痛和明显的早晨僵
硬, 以中老年妇女为多。 起病时可有低热、 乏力, 血沉增速。 球蛋白增高, 白蛋白降
低 。 均阴性, 肌酶正常。
本病相当于中医行痹、 肌痹范畴。 由于脾肾两虚, 风湿入络, 血热 滞引起。 治疗
以祛风通络、 清热化 、 健脾补肾。 选用那些药性比较平和的带有调理作用的中药。
祛风湿药选用羌活、 忍冬藤、 威灵仙、 岗稔根、 五加皮等。
活血药选用能抗血管炎的 , 如当归 、 丹皮 、 川芎、 鬼箭羽、 生地黄、 槐花米
等 。
益肾药选用能提高激素水平的, 如川断、 杜仲、 补骨脂、 菟丝子、 仙灵脾、 巴
戟天、 白僵蚕、 川牛膝等。
有低热者可用清热药, 如生石膏、 知母、 薏苡仁、 地骨皮等。 疼痛明显者可用非甾
体抗炎药。 尽量不用泼尼松。
四、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常有口眼干燥、 关节炎、 皮疹、 阳 性、 阳性、 阳性、
阳性、 血沉增速等表现。 有条件要作滤纸试验 试验) 和唇腺活检以确
诊。 有的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叠。 有时会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燥痹范畴。 由于真阴不足, 血热瘀滞, 经脉痹阻, 耗损津液引起。
治疗以养阴生津、 清热通络为主。 可单用中药治疗, 疗效较好。
要用能抑制免疫复合物、 抑制血管炎的中药, 如黄芩、 忍冬藤、 苦参、 虎杖、
羊蹄根、 广郁金等。 笔者一般以经验方红斑汤为基本方治疗。
可使用能促进唾液腺、 泪腺腺体分泌的中药, 如生地黄、 玄参、 石斛、 枫斗、
北沙参、 麦冬、 白茅根、 芦根、 枸杞子、 生石膏、 知母等。
本病腺体的堵塞是由免疫复合物和血管炎引起的, 治疗免疫复合物和血管炎才能使
腺体分泌排泄通畅。 这与发热伤津而口干咽燥不一样。 若仅用石斛、 枫斗、 枸杞子、 沙
参等生津药是治标, 不是治本, 虽能增加唾液分泌, 但这是不够的, 常常会无效。 有时
生津药用之不当, 提高了免疫功能, 反会因加重了腺管堵塞而加重干燥。
生地黄、 玄参、 生石膏能促进唾液分泌, 又能调节免疫, 应以重用。第 259 页
桂枝也具有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 药性温热, 容易上火, 而干燥综合征阴虚内热为
多, 用桂枝后, 反觉齿浮口干。 故一般情况下不宜选用之, 但在既有阴虚内热, 又有寒
湿的特定证情时, 桂枝与生石膏、 生地黄等养阴清热可以同用。
天花粉、 西洋参也属养阴生津药, 但因能提高体液免疫而不宜使用。 参、 芪更不宜
使用。
不能只依靠促进唾液分泌的方法来治疗本病。
要用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的滋阴中药, 如生地黄、 熟地黄、 玄参、 龟甲、 知母、
水牛角、 制首乌等。
要用能抑制免疫、 抗变态反应、 消炎止痛的中药。
要结合用一些清热解毒药, 以消除腮腺等唾液腺和泪腺的继发感染。 可选黄连、
黄芩、 土茯苓、 野菊花、 苦参、 红藤等。
不宜使用那些能抑制唾液分泌的燥湿药, 如苍术、 厚朴。 对香燥理气药, 如砂
仁、 蔻仁、 木香、 乌药、 香附等, 也应谨慎使用。 绝不可以一见舌苔厚就认为是湿重,
就用燥湿药来治疗。 本病的苔厚是由于唾液减少口腔自洁功能减退而引起的, 不是脾虚
湿滞。 本病验舌, 要看舌质。 如舌红并有大便干燥者, 不论舌苔厚薄, 都要用养阴生津
药, 而且要重用。
红斑狼疮、 干燥综合征等多种免疫病患者服用激素后, 以上的病人会引起
舌苔增厚。 这种舌苔增厚不是湿重, 是皮质激素引起的舌乳头增生, 厚而不腻, 口干少
津。 绝不可使用燥湿的方法。 用了燥湿, 会加重干燥, 必须用养阴生津的方法, 才会渐
渐改善内热和干燥。
腮腺肿胀初起是由于腺管堵塞, 排泄不畅引起的, 这与儿童病毒性腮腺炎不同。
治疗可用金黄膏外敷, 丹参注射液静滴。 时间稍长, 会有继发感染, 而发生急性或慢性
腮腺炎, 用金黄膏外敷, 并用抗生素。
对那些胃不舒服而要用和胃理气药者, 可选用那些不太香燥的, 如佛手、 枳壳、
白芍等。 有胃痛者用黄连、 吴茱萸来治疗。
对皮质激素引起的胃痛也应参照上述方法治疗, 选用那些不太香燥的和胃理气药。
本病表现为口眼干燥, 胃肠道不一定干燥。 大多数情况下, 本病并不侵犯胃肠
道的腺体。 如果病人同时伴有慢性胃肠道疾病, 脾虚湿滞, 大便溏薄, 舌苔厚腻, 可结
合健脾化湿治疗, 如桂枝、 白芍、 炮姜、 白术、 薏苡仁、 木香、 枳壳等。 香燥理气药和
固涩药是可以用的, 但抑制唾液分泌的药还是不宜选用。
( 二) 西医治疗
本病西医无特殊治疗方法。 注意口眼卫生。 病情严重者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
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