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人骑狮”追踪:厦门丙洲昭应庙发现四件“无价之宝”!
昭应庙胡人骑狮(林鸿东摄)
目前,在闽南文化符号意象中,代表福气的,主要有两种,一为“蝙蝠纹”,一为“胡人像”。
蝙蝠纹常见,胡人像则较少见,且多以骑狮(也有象、牛)形象出现。除了“骑狮”,还有“牵狮”、“戏狮”、“驯狮”等。随着海路时代的到来,闽南的“胡人”形象渐渐变成“洋人”、“番人”,但在民俗意义上,还是称为“胡人”。
“胡人骑狮”的雏形,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出现在古埃及护身符上,体现为法老站在狮背上。类似的造形还出现在西亚、印度 。众所周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各国曾将狮子进贡中国,那时称为“师子”。东汉时期,与佛教传入大约同时,狮子文化亦开始影响东土。据称,清代康熙期间,葡萄牙人为了讨好康熙,亦曾进献狮子。
从现有的资料看,魏晋时期,中原的胡人骑狮像主要体现在一些铜器与瓷器上。在陕西,则还保存有不少柱头上雕刻胡人骑狮像的古代拴马柱。此类胡人骑狮像,显然还有献宝的寓意。
今年7月5日,我在漳州角美台商投资区东山村采风时,偶然在龟山殿凹寿墙上发现了“胡人骑狮”浮雕。
龟山殿始建于何时,已无人知晓,有说是元末明初,比较确切的是,它曾在民国16年(1927年)大修过。殿里一块石碑认为始建时间是民国16年,这种说法明显有误,因为殿门口的两件石雕物件上分别镌刻着“弟子太学生陈綖达薰沐谢”与“新岱社弟子太学生石克文敬”,这“太学生”指在太学学习的学生。明清时,太学为国子监的俗称,在国子监就读的学生也就是“太学生”。这诚然不可能是民国之物。此外,还有一件石雕物件镌刻着“州司马加二级林日煦答谢”,加二级应该是指待遇加二级。州司马是唐代的官,这里的州司马应该是指清代的“州同知”(相当于副市长)。所以,龟山殿建于元末明初的说法,较有可能。
龟山殿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石雕非常精美,尤其是浮雕与镂空雕。值得关注的是,在一些石雕物件上发现了两件“胡人骑狮"像在内。
此两件“胡人骑狮"像中的“胡人”有主有仆,已经不是传统的西域胡人像,体现了中外交流的背景,且嵌入一些吉祥物,表达出各种祈福愿望。
无独有偶,距龟山殿30多公里的厦门市同安区大同镇正一宫竟也有类似的两件浮雕。
正一宫,又名玄坛宫,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浮雕中的胡人服饰与龟山殿极为相似,不同的是:龟山殿是“骑”,正一宫是“驯”;龟山殿是双狮,正一宫是一狮一象。由于类似“西洋人雕像”在厦门极为罕见,同安学者陈金城老师盛赞此两件浮雕为“同安地区无价之宝”,颜立水老师则指出,“作为传统道教的宫庙,以洋人形象装饰中国传统宫庙的做法,在厦门还是首次发现”。同安文物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同安辖区内的宫庙中,仅正一宫尚有保存西洋人物浮雕”。
这么说,我在角美东山村的发现,也是“漳州的首次发现”、“无价之宝”?
有意思的是,上周的同安丙洲之旅,我在始建于明代的昭应宫一下子发现了四件类似的“无价之宝”。其中,两件“胡人骑狮"、一件“胡人骑象”、一件“胡人骑牛”。
以上三座宫庙的共同特点是:一、都始建于中外贸易发达的明代;二、都位于九龙江口的码头地带;三、浮雕中的胡人都是西洋人特征。
按前述同安两位老师的说法可推,昭应庙的“胡人骑狮”、“胡人骑象”与“胡人骑牛”,也是“厦门首次的发现”,也是“同安的无价之宝”?
既然我发现了四件同安的“无价之宝”,同安相关部门不妨去看看!
此外,在网络上认真搜了一下,之前好像没什么人关注这种闲事,搞不好都是厦漳泉首家,或者福建首家,甚至---
龟山殿(林鸿东摄)
龟山殿(林鸿东摄)
龟山殿(林鸿东摄)
龟山殿胡人骑狮象石雕(林鸿东摄)
龟山殿胡人骑狮象石雕(林鸿东摄)
正一宫胡人驯象石雕(庄国庆摄)
正一宫胡人驯狮石雕(庄国庆摄)
昭应宫(林鸿东摄)
昭应庙胡人骑狮石雕(林鸿东摄)
昭应庙胡人骑狮石雕(林鸿东摄)
昭应庙胡人骑牛石雕(林鸿东摄)
昭应庙胡人骑牛石雕(林鸿东摄)
昭应庙胡人骑狮石雕(林鸿东摄)
昭应庙胡人骑狮石雕(林鸿东摄)
昭应庙胡人骑象石雕(林鸿东摄)
昭应庙胡人骑象石雕(林鸿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