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进化论,进化使物种越来越好,那现代人是否比古代人更漂亮?
在地球35亿年的生命历程中,物种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曾经出现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现在都已经成为了永远的历史。
那么地球上的物种是如何演化的呢?人类又是如何出现的呢?在以前,这一直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于是东西方的人们便创造了很多传说来加以解释,比如上帝创世或者女娲造人。而将这一切打破的人就是达尔文,达尔文在1859年的《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到了进化论。
进化论认为,物种只有通过不断进化,才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获得更强的生存能力,而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无法适应环境的物种会被淘汰,而有益的变异则会被保留下来,所以在数十亿年之间,生物跟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最终诞生了人类这一智慧生命。
进化论本身是一种假说,但是是迄今为止对于物种起源最具权威性的,也最完善的理论。
至于有谣传说达尔文晚年彻底否定了进化论,纯属无稽之谈。按照进化论,物种会在进化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好,而进化的过程是不会停止的。按照这种逻辑,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现代人比古代人更加漂亮呢?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从三方面来进行思考。
首先,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举例而言,我们现在所见的大多数动物,无论飞禽走兽、鱼虾昆虫大多都是拥有眼睛的,而即使没有眼睛,也会存在眼点,也就是感光细胞的密集区。而你知道生物进化出眼睛有了多长的时间吗?通常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而在5亿年前才出现了第一批拥有眼睛的生物。
生物从没有眼睛到进化出眼睛足足用了30多亿年,所以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相比之下,人类的历史是十分短暂的,即使从夏商周时期算起,也不过短短的3000年而已,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想要出现明显的进化是不现实的。其次,进化是一种被动行为。进化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基因的变异,而基因的变异具有随机性。
不利于生存的变异会遭到淘汰,而有利于生存的变异则会通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生物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生物是无法自主选择进化方向的,以长颈鹿为例,并不是因为长颈鹿总伸着脖子够高处的树叶,所以它们的脖子才越长越长,而是脖子长的长颈鹿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所以它们存活了下来,并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了下一代,而脖子短的则在食物短缺的时期被自然所淘汰了。
按照上述理论,似乎人类应该向更漂亮的方向进化,因为长相漂亮的人会更受异性青睐,从而也就有更高的几率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
别急,还有第三个方面,那就是所谓的“漂亮”并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标准。以现代人的审美来看,身材精致的女性更具魅力,而在唐朝却曾以胖为美,这与现代人的审美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这种审美上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这其中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逻辑,那就是物以稀为贵。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物品之所以价格昂贵、备受青睐,就是因为它们具有稀缺性。比如玉石打造的工艺品就真的比玻璃打造的工艺品更好看吗?未必,而玉石备受青睐就是因为其具有稀缺性。人的审美观会受到稀缺性的影响,人们总是更加青睐那些稀有的事物。
稀缺性影响审美观。
唐朝虽然是盛世,但相比之下,古代的生产力有限,且人们要进行更为繁重的体力劳动,所以丰硕的身材是少见的,所以人们便会觉得丰满的身材是美的。而现代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要想变胖并不需要养尊处优,只要不是刻意维持身材,基本就会越来越胖,所以相对骨感精致的身材就变成了稀有物品,所以也就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了。
这只是以身材为例来说明人的审美观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影响审美观变化的外在因素很多,所以“漂亮”本身就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所以人会进化得越来越漂亮也就无从谈起了。而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现代人更漂亮,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现代人的穿着打扮、仪容气质高度迎合了我们现代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