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学英语:杂种真是“杂”的
英文里有一个骂人的词汇,“bastard”。我对它的理解就是骂人“混蛋”的意思。如果查一下,谷歌翻译也就只录了这一个意思。其他的字典释义有:私生子、杂种、让人讨厌的人、仿冒货等等,应该都算常见的词义吧。
都说学英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在使用中学。怎么在使用中学呢,非得到了外国找个外国人去说?其实听说读写译,只要完成了交际,就是在使用。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碰到大约7次,就能掌握了,就是在使用中学。死记硬背本身就不是语言习得的学心理学基础。
我从来不用这个词,主要原因还不是它骂人的词义。其实这个词在现代美语里不算很过分,还有一层开玩笑的意思。如果一个人突然说个冷笑话,或是在打球打牌时运气出奇的好,对方感慨一下,也会这么“骂”一句,大致我在实际生活中被别人用这个词“骂”,就是这些情况了。我回避不用的原因,在于它的发音困难。不要小看了,/ˈbæstərd/里,前面的3号半元音/æ/和后面轻读的央元音/ə/汉语都没有,这个词的发音,中国人是把握不住的。虽然我明确主张发音不需要太计较,但是,如果是骂人,哪怕就是表示感慨的“骂”,音准不到位,要让听的人去“反应”一下,那就没有效果了。
周五晚上看了一部好莱坞电影,以希腊神话为题材的。里面的主人公是他母亲未婚而生的,所以周围的人都欺负他和母亲,老有人骂他“bastard”,我也就是当“混蛋”听着,正常。到了后来有一段,敌对方的国王需要了解他的情况,向国王汇报的人,一本正经说到他的母亲被村里人强暴,“he is abastard”。这里bastard的用法并没有恶狠狠的语气,就是在介绍情况。也就是说,“bastard”真是私生子的意思,还不简单就是一个“杂种”的咒骂。
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里,任何一个孩子生下来都有他们合法权益,并不再去看母亲的婚姻状况了,所以严格说,就没有私生子这个概念了。我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实际上是碰不到出现“私生子”这层意思的语境的,自然就把bastard这个词当做通用的“混蛋”来掌握了。至于说以前的死记硬背的学习,一个单词,都不说拼写了,只说有血有肉的词义,靠死记,背多少遍也没有用,必然忘掉的。只有经历了这一次说古代故事的语境,自己再查查字典品味一下,才算在这么多年以后掌握这个词的这一层词义。
电影的名字叫“Immortals”。同样,“immortal”这个词,我的大致语感就是“永垂不朽”、“流芳千古”这样的意思,用来描述一个人或是一部作品。所以这个电影名字,从来就没有吸引过我。好在电影一上来就用旁白做了交代,那是在人和兽还没有出来混的时代,“immortals”之间发生了战争,而且他们发现互相之间是可以被杀死的。那场战争,胜者为“神”(Gods)、负者为“提坦”(Titans)。这样,等于是给“immortal”这个词下了定义,就是“神仙”、“神类的”、“不死的”。这里,一个人的知识面也会对词汇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
至于说“mortal”(凡人、致命的)这个词在电影里反复出现,掌握就不难了。这不是一个常用词,其他语境都不容易碰到。而决战之前主人公做了一场战前动员,被影评称为苍白无力、抄袭模仿。其中有一句,他振臂高呼,“为了immortality而战”,被鼓动的希腊将士都激动不已,假的让人受不了。其实这个词也就是由immortal派生出来的而已。其实这样的长词最是纸老虎了,就是根据构词法的规则人工做出来的,很工整。像我的专业里天天提到的socialization,fossilization这些词,字典里都不一定查得到,不过却是一点都不难记。这里,构成法的知识能够帮上大忙。学习(语法)规则的最大价值就在于,规则是可以举一反三的,更不需要死记。
(战前动员雷同而苍白,不是一家的评论。这幅合成图来自螺螄拜恩的网络影评文章)
电影被译成《惊天战神》,就更是一个瞎扯的翻译法了,跟战神Mars就没有多少关系,失去了所有的内涵与深度。(相对的,《战神世纪》的译法还稍微搭一点时间线的边。)目前中国流行这个风格的翻译,就是以哗众取宠为上,否则没有市场。看到这么拼凑的拙劣翻译,我又想起了“bastard”这个词,在翻译的作品里,老出现骂人“私生子”的地方,估计就是译者把握不住这里词汇含义的深度,套用了词典里的释义,让人听了看了总感觉怪怪的。
王青博士语言文化工作室:
美国注册非营利组织
英语·留学·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