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时报》登载的一篇关于萧县的短新闻

1932年的《时报》曾登载了一篇关于萧县的短新闻《萧县虎山泥能洗去衣垢》:“苏省萧县虎山出产土泥一种,名曰甘土泥,能洗衣去垢。天津南开大学特函建设厅,请转饬该县政府设法邮寄若干,俾作分析鉴定之材料。闻建设厅已令饬该县县长遵照速行邮寄。”
    这则短新闻说到萧县虎山出产的甘土泥,可以洗衣服去污垢,引起了南开大学的注意,通过当时江苏省建设厅联系萧县提供样品,以分析化验成分。新闻里的虎山即萧县城西郊的老虎山,与城东郊的龙山隔城相望,东北角与凤山的西侧的余脉相连接,之间的山口就是通向萧县西部北部的重要通道。虎山的周围山脚下是厚厚的红土层,北侧的山谷里就是红峪山庄,山间地势平坦、植被茂密。

八九十年代,虎山东侧、从县城里延伸过来的淮海路的北侧山脚下,也就是现在凤山宾馆的位置,有一个挖土形成的大坑,直径约四五十米,深六七米,深坑的旁边堆着成堆的瓷土,颜色青灰色为主,之间夹杂着褐色和白色。这种土,不知道是不是这篇新闻里所说的“甘土泥”。不过这种瓷土是用来烧制瓷器的原材料,可能因为出产量太小或者品质不高,挖出来后被弃置在坑边很多年。萧县是出产瓷土的,尤其是以出产瓷土而得名的白土镇,历史上的白土镇瓷窑兴盛一时,至今欧盘、白土一带仍散落着为数众多的古代废弃窑址。至八十年代,萧县磷肥厂南侧的萧县瓷厂还很兴盛。瓷厂主要生产蓝边大碗、盘碟杯盏之类的普通瓷器,供普通百姓人家使用。

“甘土泥”究竟为何物还有待考证,虎山上出产的另一种矿石曾经广泛被人们用来在瓷器上做记号使用。曾经萧城内外的大小饭店,以及成套的办大席餐具,如萧县本地生产的蓝边大碗、白瓷盘碟等,稍微精致些的青花大件、炒碗等,人们为了便于区分物主和防止丢失,常常在碗底盘底做一些记号,这些记号多见“十”字、“一”字、三角、圆形等等,其实碗盘丢失了很难找回,人们这种朴素的防盗措施基本不起什么左右,倒是这种用来画记号的赭色石块很有意思。这种石块取材于西老虎山的半山腰,被说是曾有勘探队在此开挖检测过这种矿石,大概是没有什么开采价值而作罢。直到现在,从老虎山东侧很远的地方观察,仍然能看到一片深褐色的零碎矿石覆盖的山坡。这种矿石虽然没有开采价值,却可以在坚硬的瓷器上可以划出深褐色的印痕,于是就被人们利用了在瓷器上做记号,也算是发挥了余热。直到九十年代,城里饭店餐馆里吃饭的时候,仍会看到各种深褐色的记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