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横扫六国时战将如云,14年后天下大乱时,为何无将可用?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在大秦帝国横扫六国时,秦国名将辈出,有王翦、王贲、蒙武、蒙恬等猛将,为何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后,秦帝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土崩瓦解,竟没有一个武将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


1.王翦、王贲父子

王氏家族在大秦帝国统一的征程中军功赫赫,王翦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军攻下赵国都城邯郸,公元前227年,王翦率军攻取燕国都城蓟,公元前224年,王翦、王贲父子率军破楚,王贲迅速领军北上,水淹魏都大梁平定魏国,公元前221年,王贲率军攻齐,齐王投降,自此秦国统一六合。王翦、王贲父子东荡西杀,南征北战,横扫天下,除了最弱小的韩国以外,另外五国均为父子二人所灭,为大秦帝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二人皆被封侯,王翦被封为武城侯,王贲被封为通武侯。通常一个家族一人被封侯已属不易,侯爵世袭,子承父爵,但父子二人均被封侯,这在史上都是及其罕见,可见二人军功之盛、王氏家族在秦国地位之显赫!但王氏家族将星陨落也早,《史记》中记载,“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以死”,所以待到秦末大乱之时,两位大将已经去世,自然无法再在大秦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王氏家族的第三代掌门人是王离,王离承袭了祖父王翦武城侯的爵位,被秦始皇派往北方和蒙恬筑长城抵御北方匈奴。秦末乱世之时,蒙恬已被赵高害死,王离受命带领北方长城军团戍边。后关中战事吃紧,王离的三十万长城军团被调回参与平乱,当时秦帝国可以仰仗的有三支大军:一是章邯所率的二十万骊山刑徒军,二是王离所率的三十万长城军,三是赵佗所率的五十万南征百越军,南征军鞭长莫及,秦二世只得调回王离的三十万长城军团和章邯联手平乱。

但在巨鹿之战中,他遇到了项羽,项羽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大获全胜,王离兵败被杀,章邯投降。巨鹿之战成就了项羽的霸王地位,也宣告秦帝国再也无力组织有效的抵抗。王离能在北方独自掌管三十万大军抵抗匈奴,自然也是有几分军事才能的,但遇到了项羽这个古今第一猛将,只能说生不逢时吧。也有人说“三世为将,为道家所忌”,或许作为王氏家族的第三代武将,兵败被杀就是他的宿命。

2.蒙武、蒙恬父子

蒙氏家族在大秦帝国也是名将世家,蒙武曾随王翦灭楚,蒙恬随王贲破齐,在秦统一六国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秦统一后,秦始皇命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可见蒙恬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名将,将匈奴收拾的服服帖帖。

但蒙氏家族和公子扶苏走的太近,秦始皇东巡途中病逝,李斯和赵高密不发丧,矫诏赐死扶苏,蒙恬亲眼见到扶苏自杀,内心疑虑,交出兵权,欲面见秦王复诉,但被赵高囚禁在阳周,后秦二世下令处死蒙恬,蒙恬吞药自杀,自此蒙氏在秦国被灭族。秦二世处死蒙恬自毁长城之时,一定没想到百姓会揭竿而起,天下大乱。

3.章邯

章邯是秦国最后一位名将,他是最有可能力挽狂澜之人。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建立张楚政权,各地一呼百应,张楚大将周文聚集数十万人马,长驱直入,兵指咸阳。秦帝国内慌做一团,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在此危难之际。章邯挺身而出。他慨然进言“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击之”。此时起义军已兵临城下,再调兵已来不及,远水救不了近火,章邯建议直接赦免骊山刑徒,组建大军迎敌。章邯凭借临时组建的二十万刑徒军大败周文,而后挥师东进,一路所向披靡。章邯带领刑徒军团出关后,在其指挥下,次第击破陈胜部各路义军,逼死周文,令陈胜败亡于城父。后又大破齐、楚、魏三国联军,斩杀齐王田儋、魏王魏咎。在定陶之战中斩杀楚国复国主帅项梁(项羽叔父)。章邯以一己之力扫荡关东,斩杀多名义军将领,此时似乎平定乱局,功垂青史已唾手可得,可他遇到了他的宿命之敌项羽。章邯刚刚名震天下,就不幸做了项羽成为西楚霸王的垫脚石。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章邯士气低落,又遭赵高猜忌,陷入困境,项羽允诺让章邯在关中为王,于是这位大秦帝国最后的名将选择了投降,其麾下的十二万大军被项羽坑杀,秦王朝自此再也无力抵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