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山村夏夜打铁花,1500度铁水变身金色焰火,老人说出其中奥妙
夜幕降临后,随着一团团金色的“焰火”在空中绽放,山村顿时火树银花,流光溢彩,站在土崖下一排窑洞前的观众们,也发出了一阵阵的惊呼声。这是近日发生在山西夏县张家坪村消夏文化节上的一幕,那些绽放在夜空中的“金花”并不是焰火,而是一勺勺滚烫的铁水经过击打后形成的铁花。
“打铁花非常不容易,也不好学,一般人学不会。”打铁花开始前,65岁的刘惠民站在土崖顶上的一片农田中,一边指挥着队员们生炉子点火,一边对笔者说:“首先需要熟练掌控铁水的温度才行,温度低或者高都会失败,比如1500度可以打大花(朵),2000度出来的就是小花(朵),超过2500度就不能打了,因为铁已经烧死了,这个过程要经过无数次训练才能把握到位。”
刘惠民家住与夏县一山之隔的平陆县农村,他既是一名打铁花的老艺人,也是这支表演队的负责人。他介绍,打铁花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最为鼎盛,是一种由民间工匠及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民间传统庆祝仪式,传至今日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图为团队成员在点火生炉子。因张家坪地处中条山腹地,打铁花的场地被安排在山坡上的一处农田中,而山坡下就是村民的窑洞。
“打铁花可以在平地上进行,也可以从高处向下打,在高处更容易打出效果。”刘惠民说,打铁花的原理是利用木板击打熔化了的铁水,在空中形成四处飞溅的耀眼火花,人在高处打,铁水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长,会让在低处看的观众感觉更加漂亮,“在平地上打时,铁水升空的高度有限,会很快落到地面,‘花子’的时间就显得很短,观看效果差一些。”图为放在坩埚中的生铁块。
据了解,打铁花曾经在晋南各地十分盛行,后来慢慢减少,以至于有失传的迹象,而刘惠民的爷爷在世时则是一名打铁花的艺人。六七年前,刘惠民根据自己小时候的印象,经过多次试打,慢慢掌握了这门民间绝活,开始受邀请前往各村镇进行表演。之后,他又将这一技艺传承给了村里的一些年轻人,并组建了自己的表演团队。图为一名队员将煤添加到点燃的炉子里。打铁花主要以铁炉、吹风机为工具,以生铁、焦炭为原料。
刘惠民的团队成员有10多个人,每次根据表演规模大小不同,出动的人数也不同。“今天的规模不算大,我们一共来了8个人,生了4个炉子,打的时候是两组四个人。大型的表演,有时会生8个炉子甚至10个,需要的人就多一些。”刘惠民说。图为炉子下方的煤炭点好后,两名队员将坩埚放在炉子上,然后围着坩埚又放了一圈煤块,这样可以保证铁块融化后持续达到高温。
刘惠民介绍,一场打铁花表演的时间,是从生炉子点火开始算起,一般是1个半小时,其中熔化铁水的时间需要1个小时。图为熔铁水期间,一名打铁花的队员在换工作服。虽然1500度的铁水打出后,下落时会变成细碎的铁屑,温度迅速降低,落在人身上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但因击打的人与铁水距离较近,飞出的铁水也会经常烫伤衣服,所以必须要做好防护。
近几年,随着外出表演的次数增多,刘惠民表演团队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但在当地各种活动、景区受邀打铁花,还几乎跑遍了全国。“去年,仅我们县的部官乡就打了60多场,今年因为疫情原因,少了。”刘惠民说,他的团队陆续受到各种媒体的青睐、采访,在中央电视台1台、4台都表演过,打铁花的视频还被传到了国外。图为团队成员坐在表演区等待铁水熔化。
炉子和吹风机是熔化生铁块必不可少的工具,但铁块熔化后,盛装铁水的勺子和击打铁水的木板则是打铁花的必备装备。据介绍,打铁花时,一人用铁勺子舀出一点铁水,轻轻抛起,另一人手持一块头部20厘米宽、全长约60厘米的木板子,猛击铁水,将铁水打散在空中。击打者需要又快又准地发力,且能及时判断风向,让滚烫的铁水顺着风向飞出。图为在表演前泡在水中、用来击打铁水的木板。
“别看真正打铁花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左右,但相互配合的两个人特别累。这不仅是体力的消耗,更是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胆大心细,容不得一点马虎,否则既容易出现事故,也有可能让整个表演失败。”一名计划在当晚表演打铁花的队员介绍说,他们每次表演前都要先吃饭,表演完还要再吃一顿,“打完都是一身身的汗,没有经过训练的人真的受不了。”图为这名队员用手机记录熔化铁块时的场景。
经了解得知,如果是四个炉子、四个坩埚,两组人进行表演,打完所有铁水一共需要击打300多次。为了让每一次都打出大的铁花,出现比较好的效果,每一次都需要付出最大的力量去击打,有时还要两组相互交叉击打,让铁花在空中出现花团锦簇、连绵不断的场景。图为天完全黑下来后,炉中的铁水也即将达到可以击打的温度。
开始表演后,两组队员相互配合着在打铁花。因为当日的打铁花场地处在山坡之上,在坡上和坡下观看是两种不同的场景。只见随着艺人奋力的一击,铁水腾空的一瞬间,顿时化作漫天的星辰,真的是金花飞溅、绚丽壮观。
大河乡土原创作品
欢迎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