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第二章 治未病的方法 第四节 食疗与膏方
一、食疗
饮食疗法简称食疗,是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通过饮食调理而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并无截然界限。远古的人们正是从饮食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医药知识,药食互相结合,良药不再苦口。食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食疗之所以有效,在于它发挥了食物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不仅可以营养机体,补益脏腑,而且可以调和阴阳,益寿防老,是常用的中医治未病自然调理方法之一。
食疗操作便利,既可治疗和保健,又可调养身心,通过视觉、味觉等作用收到综合效果。谈到食疗,我们经常会想到药膳,药膳与食疗有联系,也有区别。药膳是指具有保健防病作用,包含有传统中药成分的特殊膳食,从膳食的内容和形式阐述膳食的特性,表达的是膳食的形态概念。食疗是指膳食产生的治疗功效,即以膳食作为手段进行治疗,从膳食的效能作
用阐述这种疗法的属性,表达的是膳食的功能概念。药膳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即是食疗。食疗中“食”的概念远比药膳广泛,它包含了药膳在内的所有饮食。故食疗不一定是药膳,但药膳则必定具备食疗功效。历代食养、食治所涉及的膳食主要是药膳。
人的体质有强弱不同和偏寒偏热之差,因此,食疗应该根据不同体质选择,而不能干篇一律。食疗主要应用于体质虚弱、病后康复、无病健身三个方面。在补益方面要分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对症进食;在进食方面要分清偏寒、偏热体质,选择适当饮食。
气虚者
主要表现为易疲倦、气短、多汗、脉弱无力、舌质淡等。常用的补气食物有糯米、小米、
大麦、黄豆、栗子、大枣、苹果、牛肉、鲢鱼、鸡肉、黄花菜、香菇、胡萝卜、山药等。
血虚者
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健忘、失眠、心慌、脉细而无力,也可出现血色素及
红细胞低于正常。常用补血类食物有小红枣、酸枣、胡萝卜、荔枝、红糖、甲鱼、牛肝、羊
肝、火腿、黑芝麻、乌骨鸡等。
阳虚者
主要表现为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疗原则宜温阳升气,忌寒凉。常用食物有核桃
仁、黑枣、韭菜、荔枝干、干姜、羊肉、狗肉、茴香、海虾、鹌鹑、雀肉等,不宜食用白木
耳及生冷瓜果。
阴虚者
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心烦口干、便秘盗汗、舌红少苔。食疗原则宜滋补、清淡,忌用
温燥之品。常用食物为小麦、小米、大米、玉米、大白菜、菠菜、黄瓜、冬瓜、扁豆、白木
耳、紫菜、豆腐、西瓜、莲子、百合、鲫鱼、黄花鱼、甲鱼等。
偏寒者
主要表现为手足发凉、喜热恶寒。食疗原则为益气温中,散寒健脾。宜食温性、热性食
物,忌用寒凉、生冷食物。可常食糯米、黄米、小麦、面粉、羊肉、牛肉、鸡肉、鲫鱼等。
偏热者
主要表现为易口渴、喜凉恶热。食疗原则为清热,生津,养阴。宜食寒凉平性食物,忌用温燥伤阴食品。平时可食用陈仓米、小米、大米、薏米、赤小豆、绿豆、苦瓜等。
二、膏方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在中医理论中,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是由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利用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特点,根据各人的体质、病情,结合辨证施治而拟
定的膏滋药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膏方为内
服膏剂,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
思义是在冬季里服用。因为冬季人们为适应外界渐冷的气候,人体的生理做出相应的调整,
血液在消化道为多,此时,消化腺、消化酶分泌增多,食欲旺盛,身体对高热量食品需求增
多,容易吸收,并把营养储存于体内,同时代谢降低,热量消耗少,见效快。其次是滋补品
在冬季容易保存,不易发霉变质而影响疗效。由此可见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
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这是很有道理的。膏方调补特别重视针对
性,所谓针对性,是指应该针对患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
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另外,膏方中多含补益气血阴阳的药物,
其性黏腻难化,若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纯补峻补,每每会妨碍气血,于健康无益,故配伍用
药,至为重要。
(一)组方特点
1.注重体质差异,量体用药
人体体质的减弱是病邪得以侵袭、疾病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生活境遇、先天禀赋、后天调养等不同而各有差异,故选方用药也因人而异。例如,老年人
脏气衰退,气血运行迟缓,膏方中多佐行气活血之品;妇女以肝为先天,易于肝气郁滞,故
宜辅以疏肝解郁之药;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过早服用补品,如果确实需要,多以甘淡之品
调养,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汤等;中年人负担堪重,又多七情劳逸所伤,治疗时多需补泻
兼施。除此以外,又有诸多个体差异,均需详细分析,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不同的治疗计划。
2.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
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
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临床所及,中老年人脏气渐衰,
运化不及,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如果对此忽视,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
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
之以味”,又要根据患者的症状,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舒其血
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
3.调理脾胃升降,以喜为补
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曾谓:“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此为临床药物治疗及食物调养的重要法则,同样适合于膏方的制订。口服膏方后,胃中舒服,能消化吸收,方可达到补益的目的。故制订膏方,总宜佐以运脾健胃之品,或取檀香拌炒麦芽,以醒脾开胃;或用桔梗、枳壳,以升降相因;或配伍陈皮、山楂、神曲以消食化积。尤其是苍术一味,气味辛香,为运脾要药,加入众多滋腻补品中,能消除补药黏腻之性,以资脾运之功。中医习惯在服用膏方进补前服一些开路药,或祛除外邪,或消除宿滞,或运脾健胃,处处照顾脾胃的运化功能,确具至理。
4.着意通补相兼,动静结合
用膏方进补期间,既不能一味呆补,又不宜猛浪攻泄,而常取通补兼施、动静相合、并行不悖的方法。民间常以驴皮膏加南货制膏进补,时有腹胀便溏等不良反应发生,多因其不符合“通补相兼,动静结合”的原则。补品为“静药”,必须配合辛香走窜之“动药”,动静结合,才能补而不滞。临床可针对中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等,辨证选用“动药”,如取附子温寒解凝,振奋心阳;取大黄、决明子通腑排毒,降低血脂;取葛根、丹参活血化瘀,净化血液等,与补药相配,相使相成,而起到固本清源之效。
(二)存放方法
为了使膏方能在服用期问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其存放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在膏方制作后,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盖。可以让它存放在瓷罐(锅、钵)中,亦可以用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铁锅作为盛器。
由于膏方用药时问较长,尽管时值冬季为多,但遇暖冬时就要小心发生霉变了。一般情况下,多放在阴凉处,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若放在阴凉处而遇暖冬气温连日回升,应让其隔水高温蒸烊,但是忌直接将锅放在火上烧烊,这样就会造成锅裂和底焦。在膏药蒸烊后,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在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
霉变质。
一旦气候潮湿,或者天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
有霉点的一层,再隔水高温蒸烊。当然,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见有霉点,这样就
不能服用了。
(三)服用方法
临床上膏方的具体服法,一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二是考虑患者的体质、应时的季节、气候、地理条件等因素,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一般来说,服用膏方多由冬至即“一九”开始,至“九九”结束。冬天为封藏的季节,滋补为主的膏方容易被机体吸收储藏,所以冬令是服用膏方的最佳季节。治疗为主的调治膏方可视病情需要,根据不同时令特点随季节处方。具体服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冲服
取适量膏滋,放在杯中,将白开水冲入搅匀,使之溶化,服下。如果方中用熟地、山茱
萸、巴戟肉等滋腻药较多,且配药中胶类剂量又较大,则膏药黏稠较难烊化,应该用开水炖
烊后再服。根据病情需要,也可将温热的黄酒冲入服用。
2.调服
将胶剂如阿胶、鹿角胶等研细末,用适当的汤药或黄酒等隔水炖热,调好和匀服下。
3.噙化
亦称“含化”。将膏滋含在口中,让药慢慢在口中溶化,发挥药效,如治疗慢性咽炎所
用的青果膏等。
(四)服用时间
1.空腹服
《神农本草经》谓:“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其优点是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并保持较高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滋腻补益药宜空腹服,如空腹时服用肠胃有不适感,可以
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2.饭前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时服药。病在下焦,欲使药力迅速下达者,宜饭前服。
3.饭后服
一般在饭后l5~30分钟时服药。病在上焦,欲使药力停留上焦较久者,宜饭后服。
4.睡前服
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时服用。补心脾、安心神、镇静安眠的药物宜睡前服。
(五)服用剂量
服药剂量的多少,应根据膏方的性质、疾病的轻重以及患者体质强弱等情况而定。一般每次服用膏方取常用汤匙1匙为准(约15~20m1)。
药物分有毒无毒、峻烈缓和。一般性质平和的膏方,用量可以稍大。凡有毒、峻烈的药
物,用量宜小,并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中毒或耗伤正气。
轻病、慢性病,剂量不必过重;重病、急性病,用量可适当增加。因为病轻药重,药力太过,反伤正气;病重药轻,药力不足,往往贻误病情。
患者体质的强弱,性别的不同,在剂量上也应有差别。老年人的用药量应小于壮年;体
质强的用量,可重于体质弱的患者;妇女用药量,一般应小于男子,而且妇女在经期、孕期
及产后,用药量又应小于平时,但主要仍需从病情等各方面作全面考虑。
(六)服用禁忌
在使用膏方时,为了注意安全,保证疗效,必须重视禁忌问题。用药禁忌,除了药物配
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外,还有补膏禁忌、妊娠禁忌和服药禁忌三个方面。
1.补膏禁忌
老年病虚证为多,故补膏较为常用,在具体应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闭门留寇”:在外邪未尽的情况下,不要过早使用补膏,以免留邪为患。必
要时可在祛邪药中加入补益之品,以达到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目的。另外,补益应避免一
味呆补,要注意气血流通的倾向。
(2)防止“虚不受补”:对于一般慢性虚证患者,只能缓缓调养,不宜骤补。可于补益
膏方中,酌加助运之品,以免滋腻呆胃之弊。
(3)防止“损阳耗津”:阳虚有寒忌清补,以免助阴损阳;阴津亏损忌用温补,以免助
火伤阴。
2.妊娠禁忌
妊娠期间,因为某些药物具有滑胎、堕胎之弊,往往可以造成流产的后果,所以在临证
时要注意药物的选用,注意妊娠禁忌。
3.服药禁忌
(1)忌口: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服药期间要求患者忌食某些食物,叫做“忌口”。近年
来通过大量的临床和科学实验,忌口的范围已日渐缩小,而且日趋合理。例如,服人参膏时
忌服萝卜;服首乌膏时,忌猪、羊血及铁剂;服滋补性膏方时,不宜饮茶。一般服药期问,
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等。
服用人参时,常习惯称萝卜、绿豆(包括绿豆制品,如绿豆粉丝等)是“解药”,意思
是含有破坏人参中的有效成分的物质。传统的中医理论认为萝卜的消食导滞作用和绿豆的寒
凉解毒功能造成人参的作用不能发挥,人参的甘味补气生津的疗效将大大减弱。应该说,两
者同时服用是不适宜的。从药理上讲,萝卜会加快人参有效成分的排泄,在人参作用尚未得
到充分发挥,其营养成分未被人体吸收时,已经被排泄出体外了。膏方中有不少补益壅滞之
品,消化不良者应慎用。因为对于消化不良者,服用食物以易消化为上,否则容易阻碍消化、
吸收,从而不能起到理想的补益作用。
针对患者的体质,在膏方服用时,忌口更为重要:
1)阴虚体质:在临床上可见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心烦、易于激动、失眠心悸、舌红少
苔、脉象细数。在服膏方进行滋阴的同时,在饮食上有几点忌口:①忌食辛热的食品,如狗
肉、牛肉等;在烹调佐料中不放或少放姜、蒜、葱等调味品;至于甜味食品,如巧克力及其制品更应少吃,甚至不吃,否则,轻则引起口干咽燥,大便燥结,重则可出现出血症状;
②忌食海鲜一类发物,如黄鱼、带鱼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有不少有阴虚火旺的症状,
在应用滋阴降火药物治疗时,食用海鲜则犹如火上浇油。这些患者以食淡水鱼为好;③忌食
不易消化的药食,因为患者消化功能虚弱,不易吸收,又因为阴虚之人常出现大便燥结,此
时若在帮助消化的药食中加入润肠之品,可以使膏方中滋阴药发挥更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