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法有60年功夫,被誉“大唐第一行书”,书法令后世望尘莫及
唐朝时期,佛教文化盛行,因而产生了“抄经”一职业,以抄经谋生计的人便被称为抄经生。抄经生不但需要一定的文学涵养,还需要对经书保持一定虔诚的心态。
相传抄经生抄写经书之前需斋戒沐浴,保持心神宁和,以最虔诚的态度去抄写经书,才能不负众望。
在《弟子规》中有这样一句话:“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练习书法首先要保持一个虔诚、敬重的心,如此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而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书法家,可以说是用生命的在习字,因崇拜一著作而不敢贸然下笔去书写,习字到老年操敢执笔去抄写,因而写出了“大唐第一行书”!
其对书法的虔诚程度,无不令人动容,此人便是唐朝年间的大书法家——陆柬之。
陆柬之《文赋》
陆柬之(585年—638年),吴郡吴县人,是唐朝大臣、著名书法家。陆柬之出身书香门第,是唐朝书法家虞世南的外甥,是草圣张旭的外祖父。他自幼跟随舅舅虞世南修习文论,以书法而闻名于世,其字曾被唐太宗李世民称赞。
陆柬之书法早年学习虞世南,得虞世南精髓后,又师法欧阳询,晚年则是一头扎进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中。陆柬之落笔浑成,耻为飘扬绮靡之风,故有“晚擅出蓝之誉”,在初唐与欧、褚齐名。
前文提到陆柬之痴迷一部著作,对此十分虔诚,曾一度不敢执笔去抄写,此作正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陆机的著作《文赋》。《文赋》在中国文化史上本身就占据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陆柬之作为陆机的后人,对于《文赋》的感情,更是异于常人。
虽然陆柬之年少时便以书法而闻名,但却不敢执笔去抄写《文赋》,他害怕自己技艺不够精湛而“玷污”了先圣的典著。所以他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书法技艺,直到晚年,他依然蔚然成家,书法技艺和书法造诣都到了一定的火候,才敢去抄写《文赋》。
陆柬之笔下的《文赋》一经问世,便刷新了唐朝的行书排行榜,一跃成为了“大唐第一行书”,陆柬之笔下的《文赋》有60年的功底,堪称是“文书双绝”,此作结体内敛、章法严谨、笔法娴熟醇雅,神采飞扬,给人一种珠圆玉润的感觉,这一点则是承袭了《兰亭序》一脉。
观察此作,能够很明显地发现赵孟頫对此受益匪浅,开赵氏楷书之先河。因此作造诣过于深厚,以至于后世曾一度怀疑此作为“赝品”。
赵孟頫对此说道:“右唐陆柬之行书文赋真迹,唐初善书者称欧虞褚薛,以书法论之,岂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迹,故知之者希耳”
孙承泽在给《文赋》墨迹所写的跋文上说:“赵文敏(孟頫)晚年书法全从此(指《文赋》)得力,人鲜见司谏(指陆柬之)书,遂不知文敏所自来耳”。
陆柬之笔下的《文赋》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是台北故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今天我们通过多方努力将之进行1:1高清复制,还原出其原本的墨彩风姿,送给各位书法爱好者。
陆柬之行书《文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