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引万人膜拜,最后人设崩塌,万人唾弃
古典书城
「最受欢迎的古典文化公号 最具人气的古典文化社群 」
国学经典 | 古典文学 | 诗词歌赋 | 历史趣闻 | 风俗礼仪
常刷微博的想必知道,这两天难得的见了几次“爆”字。原因嘛?就是某当红小鲜肉被爆出一些图片音频,然后形象有些脱离大众想象。
其实呀,关于人设崩塌这种事儿,自古有之且破灭得多。
远的不说,就说汪精卫吧,谁能想得到当年“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有志之士,一转眼成了大汉奸。
但是,今天呢,咱们讲讲另一个人,一个因为人设崩塌被立为典型、吊打两千年之久的人——王莽。
想王莽成名之时,形象也是极尽完美。
他出身于权倾朝野的外戚之家,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汉元帝就是那个看着昭君出塞的皇帝),汉成帝(赵飞燕姐妹的老公)是他的表哥。
按理说,他该成长为一个飞扬跋扈的纨绔子弟。但是,他没有。在他的伯伯叔叔们在朝堂上呼风唤雨,族中兄弟声色犬马时,他因为爸爸早逝,而提前过起了清心寡欲的日子。
好学上进,不看对方身份谦恭对待每一个人,行事有礼有节,学子贤士们引他为知己,围观群众们视他为偶像;
他的伯父,当时位居大司马的王凤病了,他可以衣不解带侍奉他到病好;
他的哥哥去世了,他毫不犹豫地将奉养寡嫂、养育侄子成人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为了侄子的教育问题,他还亲自带着他拜访名师。
而他自己又过得异常朴素,出门见到有困难之人也要帮助一二。
这样的存在,简直是整个上流社会的一股清流,怎能让人不多看两眼?这样的人品又怎能不让人心生叹服?美名远扬再自然不过。
皇帝表哥自然也听说了,再加上叔叔伯伯及诸多粉丝们的举荐,24岁的他正式进入官场,30岁时就已经侯爵加身,成为皇帝近臣。
就算是走到了更高的位置,世人眼中的王莽还是从前的那个王莽。
他仍旧是清俭度日、谦恭待人,俸禄不是分给门客,就是接济穷人;他还是那么孝顺,老母亲病了,再忙也要坚持亲侍汤药。别人到他家探望,他都因担心母亲屡屡离开,而招待客人的夫人更因穿着被人误认为奴仆。
而后面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他公而忘私的名声传得更响。
成帝去世后,因为无子,他的侄子——和董贤有段断袖之情的哀帝继位,而他和王莽并无亲戚关系。王莽就于此时适时让位,回到封国隐居。
隐居期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打死一个奴仆。按理说,这在当时也不算是个事,平常人家多是拿钱解决,以王莽的地位打声招呼甚至钱都不用出。
但是王莽并没有当这是小事一桩,他先是把儿子打了一顿,然后严肃地告诉他:杀人一定要偿命。本来王获以为他只是吓唬他,但王莽却始终坚持,王获最后不得不自缢而死。
这事一出,举世哗然,原来真有人可以做到大义灭亲。对王莽崇拜之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故事如果只到这,想必各类道德教化书上必有王莽一席之地,以千古楷模的形象。
可惜,人都有两面性,为了事业或是欲念,他可以让世人看到的全是伟光正,而吞不下的黑暗则在私下进行。
成帝还在时,为了接任大司马之位,他暗中收集对手证据,并告诉准备退休的大司马王根:对方已经准备好接任,还承诺给党羽升官发财。在王根表现出不满后,交出证据。对手成功被扳倒。
他的儿子被逼自尽后,他的声望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次的盛名又将他重新送回了朝堂。
不久后哀帝去世,又一次成为大司马的他,拥立九岁的平帝继位。
只要身在朝堂,就不会风平浪静。这时的王莽虽然大权在握,反对的声音却未完全消除。于是他主动结交三朝元老大司徒孔光。孔光向来胆小谨慎,王莽就以他姑姑王太后的名义,将反对派的犯罪证据交给孔光。这就样,经孔光的手,王莽将政敌一个个拔除,然后换上自己的人。
这些反对的人中还有就是平帝的母家一族。为了阻止他们插手朝堂事务,王莽将全部发往中山国,平帝母子也不能相见。
但世人面前,王莽仍是一幅为国家鞠躬尽粹的模样,哪个地方一有灾害就茶饭不思,提倡全国缩衣减食,救济灾民也一直都是身先士卒;面对朝廷奖赏也一直都是拒不接受,而把功劳全推到别人身上;如果要加官,更要拒绝,满朝高呼也不行,总之就是拒绝到底,然后呼声越来越高,最后再极其不好意思的接下。
他的大儿子王宇却在一片高呼中仍,感觉到了王莽不一般的心思,为了防止他爸爸泥足身陷,为了保全家族名声,也为了防止平帝长大后的报复,就想劝他。发现毫无效果后,就和他的大舅子以及老师吴章定下了一个计策,就是有名的“狗血门事件”。
因为王莽向来喜欢行鬼神之事达到目的,王宇就让大舅子往自家门上泼一桶狗血,准备告诉王莽“天降狗血于丞相之家,乃不祥之兆”。不料被看门的人看到了,王莽知道后大怒,将儿子王宇投入大狱最后毒杀。并趁机构陷罪名,平帝母家一族全部被诛杀。
这一次的大义灭亲,又让他声名大噪,大公无私的形象深入人心。据说王莽还专门写八篇诫书发行天下作教化之用。
为了制造四海升平的景象,对内他派“风俗使者”考察全国,然后得出天下太平的结论;对外他重金收买匈奴,作出归顺朝贺的样子;甚至还重金引诱青海、盐池等地将献出土地,以使“四海”皆属汉朝,为了填补人口,更是修改法令,以增加犯人比例好进行发配,民众不满之情开始蓄积。
没几年,平帝又去世,王莽力主两岁的刘婴接任,却是皇太子的身份,所以刘婴又被称是“孺子婴”,而他自己在多次推辞之后,极不情愿地当了“假皇帝”,然后告诉太后:有人都死谏了,没办法,现在只能摄政,皇帝长大后肯定还政。
可“假皇帝”毕竟还不是皇帝,怎么办呢?当推辞成习惯,台阶确实不太好找。当时正好谶纬之说比较盛行,法理依据找来找去好像上古的禅让很适合。
于是,太庙里的刘邦显灵了。刘邦说了,天下贤者居之,而王莽如周公复生,天下交给他再合适不过。
你看连高祖都这样说了,王莽只好诚惶诚恐的接受了禅让,做了皇帝,建了“新朝”。
后面他开展了一次大动筋骨的改制,因为过于激进,引起社会经济动荡,再加上法令严苛,各种天灾又接踵而至,各地揭竿而起。
疲于抵抗起义军的他,也在公元23年被杀,这时他登皇帝位已15年。之前,他的另一个儿子也被逼死,他曾经视如己出的侄子也和寡母一起自杀。
他这一生最注重的便是自己的声誉,为此不惜逼死自己的亲生骨肉,即使篡位也要准备好一套齐备的制度,可最终却还是没能逃脱“乱臣贼子”的名声,而只要提起伪君子,他也总是被无数人提及。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放言》
一个六亲不认的人,一个习惯用阴谋的人,一个谨慎至微的人,一个不知畅意为何物的人,一个人无法直言自己喜好的人,实不知有何乐趣可言?君临天下又如何,名扬千古又如何?靠着私下的遮遮掩掩,远不如光明正大的快意恩仇来得痛快。
做不得自己,早晚都有人设崩塌的那一天。还不如容许自己的不完美,尽情感受生命中的喜怒哀乐,不再为外人眼光所累。
※ 下拉屏幕参与文章留言
责任编辑| 梅小西
▸其它公众号如转载,请回复「转载」查看相关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