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定要回归经典!这是复兴中医的唯一出路,舍此必亡!

“来来来,你们看,我之后要在书柜上放两个小梯子,上面再挂一个‘苍生安康’的小匾。为了什么呀?为苍生,勇攀医学高峰。”张建明说,一位医生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高度热爱;对病家高度热爱;对自己的志向高度热爱。唯其如此,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医。

  他看病时手边常留有很多小纸条,上面记录了他关于中医治病救人的思路灵感和新知识。据说,张医生原来身体非常好,但是学医以后太拼命,曾经为工作两次晕倒在地,现在稍微一动就会心跳加快。也常会因为写文章、想问题而缺氧、恶心、呕吐。他说,“生命很有限,我现在恐慌的是时间、精力不够。对中医越懂,就越觉得恐慌,因为中医博大精深,难以穷尽。”他要大踏步地前进,突破“敌人”每一道防线,向伟大的中医,向其真正的宏伟理想前进。张仲景在艰苦的年代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张建明想构建辨病论治的框架,从疾病的共性入手,再兼顾人体的个性,这样就能使中医从单纯辨证转向辨病加辨证,从而使中医更全面、更系统、更强大。

  大约五个月前,有三位患者因皆患胶质母细胞瘤在同一家大医院做了手术,医生告知其家属,此病恶性程度高,预后很差。其中两位患者的家属就把求生的唯一希望寄托给了中医。在反复比较后,他们选择了张建明。

  近日,两位家属把手机中的CT片给张建明看,患者们脑部的残余肿瘤不仅没有长大,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小,几乎已经消除。西医专家对此结果困惑不解,中医怎么可能会有这样好的效果?而另一位没经过中医治疗的患者已经复发,准备再次手术。面对被西医判为死症,没有任何前途的疾病,运用纯中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如此好的疗效,我们为中医的力量感到惊叹、自豪!张建明也为病人能享受到中医的伟大力量而感到幸福。他说,“我是一个挖掘者,一位煤矿工人,今天的我已经无需再追求个人名利。只要中医能成,只要能把中医的宝藏不断挖掘出来让病家受益就行!”忧愁快乐,唯中医之成败得失,喜病家所喜,悲病家所悲,医之大者,张建明也!

中医和西医应该是“情人”关系

张建明从医的前几十年是坚定的纯中医,后来随着时代发展,他觉得要中西医结合。他认为,中医和西医研究的是同一个对象,目的也都是一样的。从现在全球医学的情况来看,除了西医传播应用最广,剩下便是中医,所以中医和西医最好能够成为“情人”关系。有些中医认为不拒绝西医就不是纯中医,但其实关于接不接受中医现代化已经不是某一个中医师或中医界愿意不愿意的问题了,而是一个时代浩浩荡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中西医的互鉴相融不仅是对中医的时代要求,也是世界医学发展的历史潮流。

  张建明道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观点,他说,人们一直认为西医不治本,其实有些疾病它也是能治本,它也有着治本的追求,只是由于学科自身特点的限制,在这方面明显不如中医。而中医本身具备普遍治本的巨大潜力,但由于时代对古代中医的限制,对许多疾病古代中医常常并不治本!因为对许多疾病的病机都认识不,怎么能治本呢?所以推崇中医的现代化,不仅是时代与历史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医发展迫切的自身需要和使命。如果不了解西医知识体系中对中医有用的知识,那么当代中医能做到的最好效果也只能是古代最好中医的治疗水平。

  现在中医由于多方面因素已被严重边缘化。在与西医结合的过程中,中医处于弱势,难以做到学术平等。例如人们看病首选西医,一些医院MDT团队里中医只负责末端的病人康复阶段。

  我们现在还能看到,一到冬季膏方门诊门庭若市,看似是中医繁荣,但膏方是干什么的?调理为主,可吃可不吃,这也说明中医被边缘化。还有现在大力宣传的中医治未病,西医医学里也有预防学,我们不能因为中医有了治未病的预防学,而把中医的治疗学作为医学应有的主要任务给丢弃掉。有人说强调中医治未病是把中医学的重心进行战略前移,其实这是为主战场失败所作的托词,是一种无奈的、被迫的退却。君不见夏季西医发热门诊人头攒动,中医发热门诊门可罗雀。需要中医“打仗”的地方没客户,不需要“打仗”的地方人满为患。为什么我们中医现在需要法律保护,还不是因为中医很弱了。而中西医结合到中西医并重的政策变化,其实也是对中医学术衰落的无奈认同。客观地说,党和政府历来对中医工作都非常重视,近些年来的支持力度更是空前的,但为什么总不见中医发展有根本起色?问题就在于中医真人才的严重匮乏和中医临床阵地的严重丢失,这两个方面才是决定中医振兴与否的最为关键的内部因素。一切对此不着力的外部措施都只能延缓中医的衰落,而不可能真正拯救并振兴中医。

  张建明说,就整体而言,中西结合的未来形态和结果都很难说,但就其个人在中西结合上的良好实践来看,他不仅依旧充满美好的憧憬,而且信心倍加坚定。他认为只要有少数人能坚定地、正确地在现代中医的道路上代代走下去,中医不仅能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做出它应有的贡献,而且也会在与当代科技的结合中如虎添翼,永葆活力!

如何振兴中医?

我们要有阿甘精神。关于中医的讨论有很多,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医是后现代医学,是未来医学的方向。张建明对此也表示认同,但他指出,中医不能躺在过去和对未来美好的期望中。中医首先要活在当下,而且要非常有力量、非常健康地、非常强盛地活着;要让大家看到中医的生命力是非常强劲和澎湃的,这样我们才有力量跟大家说中医是未来医学的方向,否则岂不成了空想。这不仅不是科学的态度,在本质上还是对中医的加害。不顾现今中医正在被西医和群众否定的境地,却宣称中医是未来医学的方向,这是阿Q精神。“我们不要阿Q精神,我们要有阿甘精神。应该具有远大理想,专注目标、持续勤奋、不怕艰难、勇往向前!”西医对中医造成的严重挤压不是中医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还是与中医自身的着力点、着力程度和医生对中医学的忠诚、坚定以及努力的明显不够有关。

  张建明不仅数十年坚守临床,还不断刻苦自学以提高理论素养。近八年来不顾辛劳,每月在《新民晚报》上发文普及中医知识,深得读者好评。他说写作不仅能使自己的学术思想系统化,更能促进和提升临床技能。

  离开了临床中医就没有了天地。中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那一刻。许多年前,邓铁涛老先生就已经说过,中医已经到了该唱国歌的时候。张建明希望,每位中医工作者和我们的党、政府相关部门,在为中医振兴上所做的任何努力都不要离开人才和临床,离开了这两者中医就必死无疑。中医现在一切的努力,除了学术上要回归经典、回归传统之外,最重要的、能使中医起死回生乃至更加强盛的要诀就是拯救人才和临床,那是中医的土壤。要让病人回来,我们就应有一批能征善战的人才,就要有扎实牢固的阵地,只有真正把体现中医特色和力量的临床做好,才能让市场扩大,中医才能从边缘化回到市场中心。

  没有标准和量化,中医不可能强大。曾有一个四岁小孩因病高烧不退,他爸爸抱着他到张建明那里看病。张建明看孩子体温很高,马上说先退烧,把中药房备用的现成中药拿来给他喝,一小时后烧就退了。肯定有人会不相信,因为我们对中医最推崇的就是千人千方。“错!错!错!”张建明说,强调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因种种个体差异的不同,固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长处,但中医的致命弱点也恰恰由此产生。以个性为主就难以标准和量化,而没有标准和量化中医就不可能强大。

  “量身定做的衣服之间难道没有可以把握的共性吗?”一百个风寒感冒患者,尽管有不同,比如有的人兼有失眠、高血压、糖尿病、便秘等等,但这些都是次要症状,尽管有着再多的不同,但风寒感冒这一病机却是相同的。你首先要治疗的就是这个共同的病机,其他次要的症状可以兼顾也可以不兼顾。所以中医最好的治疗方法就是辨病,先讲共性,然后兼顾因人而异的个性,依共性辨病为主,加上依个性辨证,中医的力量就出来了!一个方子治疗一个病(证),全国人民、全世界都可以吃。离开这一条,振兴中医、走向世界,统统都不可能。

  张建明在数十年临床中已经形成了许多通治某病的经验方,如重症肌无力眼肌型、肺结节、类风关、强脊、顽固性湿疹、过敏性疾病等,总体效果都比传统疗法有突破性进步。

  为什么不少人说中医不科学,主要依据是中医给不出标准化的实证,比如不能证实经络的存在。但在张建明看来,尽管对科学的理解众说纷纭,但核心的要素不外乎理论的自洽性、实践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而这些中医都有。假如以西方现代科学的标准来考量中医,那么中医固然是不科学的,但这只能说明现代科学不能解释中医。科学发展过程中会有两种情况出现,一种是理论在前,技术滞后;一种是实践在前,理论滞后。其实中西医理论之争,应尊重科学的多样性,而不应是唯以一家之言的霸权科学主义。

  如果中医没有标准、规律,又怎能一代一代传下来?中医又凭借什么看病?中医和西医的不同在哪里,就在于西方科学的标准在每一个研究者和接触它的人眼前,而中医的标准却在医生的心中。这涉及到领悟力和经验性,需要医生反复操练,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因此中医有很强的技艺特征,对医生有着不少专业之外的人文素质要求。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学子并不具备这方面的良好综合素养。

  也有不少人坚称中医是科学的,但又反对其标准化。殊不知,中医不走标准化、现代化、科技化道路,一定没有出路。反对中医现代化的人担忧中医西医化,张建明却认为只要中医在标准化、现代化、科技化的过程当中始终立稳脚跟、坚定方向、恪守中医特色,只会越走越好,不可能走歪。

  中医智能化:补我不足,启我未及。“我特别期待中医的智能医生能够尽早诞生。”谈到中医智能化,张建明兴趣盎然,他说自然科学都是可以用数据表达的,这说明对象有规律性、可把握。如果哪一天中医真正地智能化了,这恰恰是对中医具有完整科学性最有力的证明。中医的本质、特色、优点并不会因为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它的这些本质和优势反而会因科技的武装而比以前更好。

  在采访的最后,张建明再次强调,中医属于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就必须讲求效果。中医伟大的是思想而不是临床技术;理论的先进并不一定证明技术也先进;历史悠久既不是理论属于真理的认证,更不是技术必定优良的合格证。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我们都应厘清匡正。我们在坚信中医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自身得短处,少唱赞歌,不喊口号,不参与争议。认清目标和道路,选择正确的方法,集中精力,埋头苦干。中医一定要回归经典,回归临床,在完整继承中医精华的基础上,一定要面向未来,开拓创新,利用一切有益知识和先进技术全面武装自己。这是复兴中医的唯一出路,舍此必亡!

(0)

相关推荐

  • 走出中医临床的误区13

    认知疾病能够惟一吗?能够以西医惟一吗?<作为认识论和逻辑的辩证法>:"思维形式的区别不在于一些形式反映一些客体,另一些形式反映另一些客体.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别的方面:同一个客体(或 ...

  • 解剖医学的西医与生命医学的中医6

    解剖医学的西医与生命医学的中医6 由于中西医观念的巨大差异性,证据的内涵极不相同,逻辑结论会出现不同甚至相反的情况,故有些临床情况,中医认为有病,西医却认为没病:中医认为病位在脾,而西医却认为是肾的器 ...

  • 溯本追源,回归经典——我的第一堂中医入门课

    近年来随着中医的复兴,很多朋友联系我们说,对中医很感兴趣,想通过学习中医来保卫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但苦于中医基础薄弱,入门困难,很是无奈. 这就涉及到两个概念.第一,什么是中医基础?就是中医学里各种基本 ...

  • 昏厥的中医急救法、经典收藏

    昏厥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颜面苍白.汗出肢冷为主要特点的病症.一般病情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苏醒后无后遗症:病情严重者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死亡. 治则:苏厥开窍,实证只针不灸,泻法:虚证针灸并用 ...

  • 中医中药治颈椎病经典方药。【来源】关幼波...

    中医中药治颈椎病经典方药. [来源]关幼波,<名医名方录>第一辑 [组成]葛根.白芍各30克,威灵仙15克,木瓜.姜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

  • 中医中药治颈椎病经典方药。

    [来源]关幼波,<名医名方录>第一辑 [组成]葛根.白芍各30克,威灵仙15克,木瓜.姜黄.甘草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早.晚各服1次). [功用]祛风除湿,缓急止 ...

  • 中医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经典方药:面神经炎诊...

    中医中药治疗面神经炎经典方药: 面神经炎诊断标准: ①本病为急性发病,数小时或数天内瘫痪达到高峰: ②临床表现主要是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

  • 经典方药大柴胡汤的中医运用方法。大黄:药...

    大黄:药理实验认为有降脂作用. 焦东海:降脂门诊.大黄打成粉放入胶囊(约0.3-0.4克),一天4粒或2粒.大便控制在每天3次以内. 综合效应:降压,减肥,促进胃肠蠕动利胆,治疗胰腺炎等,多靶点. 最 ...

  • 中医名方话经典《验方新编》其一 | 附医案

    让我们从经典中总结学习~ <验方新编>,为清代鲍相璈编撰,刊于1846年. 其书博载民间习用奇验良方为主,兼收医家精论治验要方.全书按人体从头到足的顺序分部,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 ...

  •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方威灵仙鹤汤【转载】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方威灵仙鹤汤(2017-10-12 22:01:55) 转载▼标签: 健康分类: 医药秘方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经典方威灵仙鹤汤威灵仙鹤汤又名灵仙鹤草汤,是清代医学大吴瑭之孙吴乔生所创, ...

  •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必记的经典语录<干货...

    ●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及肾.久病入络 久病和慢性病的注意事项 ●疏肝勿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疏肝和胃,理气养阴) 保护胃气和阴气.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 肝脾的关系,胆胃的关系. ●百病挟痰 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