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栖霞山谷红叶飞
栖霞山的红叶姗姗来迟,但还是随着秋风来临了,掀起了一片片红色的涟漪。
南京人常说,春游牛首,秋游栖霞。游牛首是踏青,游栖霞是赏红叶。每年深秋,栖霞山游人如织,不看青山,不看白云,也不看长江的流水,更不看古寺,只为看红叶。
栖霞赏红叶并非现代人的雅兴,早在两三百年前,就有关于红叶的诸多轶闻雅事。乾隆期间,江宁人王友亮撰有组诗《金陵杂咏》,其中有《摄山》一首,诗云:“连峰盘礴此江濆,名字南齐始著闻。药苗春涧香生雨,枫叶秋林烧入云。”可见当时山上的枫林已浩浩荡荡。
与王友亮差不多同时,南京有位引人注目的女诗人骆绮兰,是袁枚的随园弟子,她写有《栖霞看红叶过德云庵用壁间韵》:“穿云破藓过僧家,禅板初开静不哗。尘梦尽销黄叶雨,仙楼都拥赤成霞。涧边曲水沉清梵,林外疏钟起暮鸦。好煞秋光惟薄暮,石栏倚过夕阳斜。”诗题告诉我们,她来栖霞山是为了看红叶。
经常光临栖霞山的人中,名气最大的就是乾隆本人。他五次驾临栖霞山,驻跸于栖霞行宫,期间他创作了100多首“天章”,也留下了“第一金陵明秀山”的品题——这是栖霞山在清代所拥有的一块金字招牌。不过,乾隆的栖霞诗篇中,从来都没有提到红叶,那是因为乾隆每次巡幸南京都在春天,无缘与深秋初冬的红叶邂逅。
乾隆虽然与红叶擦肩而过,他的臣下、时任两江总督的尹继善,却在诗中一再提到栖霞红叶,写道:“共爱枫林霜叶晚,终输春暖碧桃红。”“朱履却宜枫叶老,青峰岂厌鬓毛斑。”。
《桃花扇》扩大了栖霞山及红叶的知名度。
《余韵》是《桃花扇》的最后一出。这一出是整部剧本的点睛之作,曲终奏雅的那一套《哀江南》曲子尤其令人激赏。好句子太多,目不暇接,比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这几句是写在秦淮窗寮上的所见所感,思绪跳荡。“新红叶无个人瞧”,指的就是栖霞山的枫叶。
《桃花扇》故事名闻遐迩,霜露既降,人们纷纷到栖霞山赏枫,这个习俗也许是从《桃花扇》开始的。
“槭槭霜叶呜,红叶相招策杖游”。这秋,我四次踏上古人走过的栖霞山,树还是那棵树,山还是那座山,,地还是那片地。看栖霞山谷红叶飞,犹如置身于红霞之中,悄然踩踏地上的枯叶,细细品味枫叶被染红的瞬间,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一片叶就是一个秋。
桃花扇亭
桃花扇亭取名于清初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的作品《桃花扇》。
明末清初时,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不仅才艺出众,更因其爱国情操被世人乐道,根据她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孔尚任撰写了著名的剧本《桃花扇》。在该剧本中,李香君因执守气节,与侯方域情尽恨绝,最后在葆贞庵出家为尼,从此青灯古佛。据考证,香君出家的葆贞庵就在栖霞山,香君死后亦葬古桃花涧畔丛林之中,可谓故事始于桃花扇,传奇终之桃花涧。为此景区沿涧建亭以示纪念。
《游栖霞寺》
— — 孔尚任
红叶村村好,村头即寺前。
桥通秋涧水,门对夕阳田。
有树皆松桂,无人不佛仙。
午斋钟动处,吟望总茫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