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专属保险推进,在广东买保险最便宜?
不到全国1%的国土面积,不到全国5%的人口总量,却创造了全国13%的GDP,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
11月12日,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产品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型跨境医疗保险产品、2020版定义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
监管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保险
这个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意味着什么?
粤港澳大湾区专属保险产品会有独特的优势吗?
能否让大湾区火上加火?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基本原则等。
所谓粤港澳大湾区,特指9+2城市群,即广东省9市: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肇庆,再加2个特区:香港、澳门。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
国家希望通过打造粤港澳城市群,合理调配大湾区内资源,促进广东省9市和香港、澳门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带动商业和经济高速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发挥经济龙头作用的则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深圳和广州。
中国香港、深圳和广州这三个城市创造的GDP远超大湾区内其他城市;而中国澳门的人均GDP则冠绝群雄。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状况(2018年)
粤港澳大湾区对标的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三大世界级湾区。
虽然人均GDP目前排在四个湾区中的最后一名,但其人口数量已超过7千万,相当于其他三个湾区的总和,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巨大潜力。
四大湾区对比(来源:2019粤港澳大湾区生态足迹报告)
在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之后,一系列中央和地方政策接踵而至。
2019年7月5日,广东省政府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细化了发展目标。
2019年1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行动方案(2019-2025年)》。
2020年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旨在深化内陆与港澳金融合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持引领作用。
明眼人都能看到,国家对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度重视,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保险作为金融"三驾马车"之一,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也具备着明显优势。
2019年,大湾区保险业保费收入约人民币1万亿元,占全国(含港澳地区)总保费收入约23%。
但在大湾区9+2城市群中,保费分布情况是不均衡的。
无论是看保费总量,还是看人均保费,中国香港在大湾区,甚至在整个中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其2019年保费收入达到5202.65亿元,人均保费6.996万元。
中国澳门是9+2城市群中人口最少的,但却创造出了第二高的人均保费(3.156万元/人),保险业也十分发达。
客观来说,即便是像深圳、广州这样的大城市,2019年保费收入分别达到1417.37亿元和1384.47亿元,但人均保费仍然和香港、澳门有不小差距。
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在保险领域的现状,同样也符合整个金融体系的情况,9+2城市群要借鉴和学习的对象仍然是港澳。
大湾区保费收入及人均保费(2019年)
虽然近年来中国香港的保险业发展脚步大大放缓,但仍然十分发达。
这里面中国内陆的贡献可不小,巅峰时期在香港保险新单中的占比可达将近40%。
内陆客户在香港保险新单中的占比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香港的保险对内陆客户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这也和香港的金融地位有关。
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香港金融在各个分支领域都处在领先的水平,保险自然也不例外。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情况,香港的保险业长期稳居全球前列。
截至去年年底,香港共有163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全球前20大保险公司中约65%在香港经营保险业务,并有多家国际知名保险巨头在香港设立全球或区域总部。
再加上香港保险外币资产配置的优势,让内陆高净值客户更倾向于选择香港保险。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进一步提升珠三角九市的金融水平,同时也可以解决港澳地区的跨境难题。
当然,要真正打通其中关节,离不开政策支持。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相关保险政策
从这三年发布的政策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将重点发展九大保险领域:
支持香港发展海事保险、航运保险及交易平台;
支持澳门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
支持粤港澳开发跨境机动车保险和医疗保险;
支持开展保险产品跨境交易和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
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陆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
支持香港、澳门保险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陆设立保险售后服务中心,支持大湾区保险机构开展跨境人民币再保险业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探索澳门社保体系在大湾区内跨境使用。
从保费规模上看,大湾区无疑已成为最大的保险市场。在诸多政策的扶持之下,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
在2018年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已经明确提出将支持深圳建设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
2019年11月,太平人寿已经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保险产品,保额采取香港主流的1000万保额,被保人可以获享北上广三地的优质医疗资源,其中恶性肿瘤等6种重疾也可以选择到香港指定私立医院接受治疗,并可享受直付,且保费最低不到千元。
这款产品被看作是粤港澳大湾区专属保险产品的一次试水。
前天发布的《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人身保险产品有关工作的通知》,则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专属人身险产品的名称规范、销售区域、跨境医疗险产品保障区域和费率厘定的实质性问题。
其中,销售区域明确说了是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陆9市销售,可扩展至广东省全域。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负责对大湾区保险产品进行产品监督和日常管理。
重疾险费率厘定则明确说了主要参考"6重度疾病病种(2020版定义)经验发生率表(大湾区产品专属)CI5(2020)",以及"28重度疾病病种(2020版定义)经验发生率表(大湾区产品专属)CI6(2020)"。
这个通知意味着大湾区专属保险产品的打造已经提上了日程,而且也已经具备了开发销售的土壤。
本月5日,中国精算师协会已正式发布了《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2020)》,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专门设计了经验发生率表,也就是刚刚提到的CI5和CI6。
和新重疾定义下的通用重疾表CI3和CI4相比,大湾区的重疾经验发生率要低10%左右。
也就是说,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理论上保费可以比全国通用产品低10%!
这将会让大湾区成为内陆保险最具竞争力的地区。
6种重度疾病发生率曲线(数据来源:国盛证券)
25、28种重度疾病发生率曲线(数据来源:国盛证券)
作为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最高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正在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随着政策的逐步出台及落地,将会深远地影响大湾区的保险产品形态和运行模式,更快地与国际接轨。目前相对落后于港、澳地区的珠三角城市,或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机遇。
生活在广东省的小伙伴们,即将迎来极具竞争力的专属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