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的保险代理人不受待见?
保险业作为金融界的三驾马车之一,在金融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与之相反,我国的保险代理人却总感觉不受待见。素质良莠不齐、“牛皮糖”式销售、专业能力堪忧、认同度低,似乎都能套到保险代理人头上。
其实,这是有历史原因所在的,而且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大环境有关。全部由保险代理人来为名声买单,是不公平的。保险代理人心中也有很多苦说不出。
在英美日等发达保险市场,保险代理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也是最受欢迎的职业之一。
这些国家的保险市场成熟,各类保险产品都有,专业代理、兼业代理、个人代理百花齐放,处于良性竞争状态。同时国民的风险防范意识强。因此,在保险销售过程中无需反复灌输保险理念,而这恰恰是在我国进行保险销售最难的一关,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而且容易引起反感,有时候让人感觉“死缠烂打”,被称作“牛皮糖”式销售。
此外,发达保险市场的代理人素质较高,多数拥有金融专业背景和规划师的身份。客户提出需求,可以迅速为客户定制需求解决方案,因此具有较高的信赖度。
英美日三国保险代理制度特点
当然,英美日三国的保险代理人队伍还是有所不同的。
英国保险市场起源于海上贸易,历史最为悠久,影响巨大。由于历史原因,英国是由保险经纪人控制大部分市场,尤其是在财险这一块。共有3000多家独立保险经纪公司,8万多名保险经纪人。
美国在寿险业务上是以专用代理人为核心的,也就是代理人只为一家保险公司开展展业,这与我国的现状比较类似。而在财产险业务上,则是代理人和经纪人并行。
日本的保险代理人与英美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日本,保险销售主要依靠公司外勤职员和代理制度,经纪人的力量不大。而外勤职员和代理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有底薪,因此员工的归属感较强。
这三个国家还有个共同点,就是通过邮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话和网络等直接反应渠道销售,以及定点销售模式较为成熟。比如日本的财险就多采取代理店制度,美国的直销占比达到20%以上,英国的直销占比更是达到32%。
而在国内保险公司,这种销售模式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虽然近两年内网销保险产品渐渐有抬头的趋势,但目前现状互联网保费占比仍为超过10%,2016年的占比是7.6%。
近5年我国互联网保费占比
和国外发达的保险市场相比,我国保险业只能算是小襁褓。自1979年国内恢复保险业以来,迄今为止也就30多年的发展历史。没错,差不多刚超过一个长险的缴费周期。因此,其实说不上哪家保险公司历史悠久,因为时间其实都差不多,发展得再早也不过早了30年而已。
国内保险业主要发展历程
1988年之前,就是中国人保垄断经营,因为他是“国家队”。
1992年是个关键的时间,这一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将寿险营销制度带到了上海,于是在外滩出现了首批36位保险代理人,被称作“跑街先生”、“跑街小姐”,可谓是一道特殊的风景。
1996年开始,各保险公司纷纷效仿代理人制度。突然之间,代理人队伍就开始迅速膨胀起来。
我们知道,1993年开始,我国出现了最大的职工下岗潮,和保险代理制度的引进时间恰好吻合。于是,那时候的保险代理人队伍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一极是对保险代理人感觉非常新鲜的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加入到了保险代理的队伍;而另一极就是下岗工人,大量的下岗工人做起了保险代理的活,他们可能前一天还在菜场,第二天就穿起西装开始卖保险了。
而我们现在诟病保险代理人队伍最多的地方就是人员素质层次不齐,甚至被讥讽为自己都不懂保险!这一切的源头其实就始于90年代大量下岗工人也能卖保险。国内保险公司粗放式的发展,只在乎代理人的数量,降低从业人员门槛,其实是在饮鸩止渴,不利于长期发展,也是对高素质从业人员一种变相的不公平。
下岗工人影响到整体代理人素质
再然后,2000年,国内开始有了银保业务;2006年,国内引入了电销制度;到了2011年,保险公司开始尝试网销业务。短短二、三十年,国内保险业可谓是飞速发展,但代理人队伍问题也日益凸显。
可以说,我国保险代理人制度的鼻祖是美国友邦。所以,我国的保险代理人制度最贴近的是美国的制度。但是为什么现在看起来却成了四不像呢?
一是美国保险市场很成熟,代理人无需过多阐述保险理念,而在我国,代理人需要反复灌输保险理念,心累;
二是国内保险代理人的法律地位很是尴尬。照道理,保险代理人和保险公司是合作的关系,我为你带来业务,你付给我佣金,互惠互利、相互尊重,是平等的主体关系。但是到了我们这里,却变成了管理关系,保险公司管理着代理人队伍,早会、晨操、口号,折磨的不成人形;而且保险公司可以单方面解约,广大保险代理人不受《劳动法》保护,也不像日本的业务员那样可以拿底薪。所以说起来,代理人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非常没有归属感、认同感。
三是在美国有着多种类、多层次的资格认定与等级考试制度,而且有完善的培训体系,旨在培养高级代理人才。而在我国,各大保险公司的培训却总停留在话术培训,没有一个完善的培训提升通道。
四是国内业绩考核压力大,很多新人刚入行还没经历像样的培训,就被要求出单了。但是保险是一个如此专业的金融产品体系,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如何能够讲解好呢?这也就造成国内保险业个人代理人的人员流失率高达50%以上。
现在,国内保险代理人制度发展已经迎来了拐点。庞大的专用代理人队伍耗用了保险公司过高的成本,面临着被裁员的危险。而专业代理、保险中介、兼业代理基本不占用保险公司的资源而独立发展,却能为保险公司带来可观的业绩,因此越来越受保险公司欢迎,发展趋势日趋明显。
君不见前不久平安一账通销售同业保险公司产品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虽然平安高层出来紧急宣布是由于一账通自己的运营行为,并未通过公司领导批准,并且已经紧急下架了。但我仍愿意相信这是平安人寿对保险中介市场的一次试水。只不过发现事情闹得太大了,为了稳定广大代理人的军心,不影响到即将到来的开门红业务销售,所以才做此解释。
要改变国内保险代理人不受待见的现象,需要保险公司和代理人做出努力。一是需要保险公司提高人员招聘门槛,不能再搞人海战术了,否则人员素质问题将一直被诟病,信任感缺失;二是保险公司要担起责任可以借鉴日本的业务员模式,签订劳动合同,给予无责任底薪,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三就是代理人角度出发了,需要重新思考行业发展前景,居安思危,努力提升自身专业水平,这样当竞争真正来临的时候,不至于生存空间被挤压到渣都不剩。从行业发展来看,专业代理、保险中介趋势已经不可逆转,需提前做好准备。
在商业领域,建立信任最好的方式就是重复交易。我在你这一直买东西,觉得不错,那我还会找你买,信任感逐渐建立起来。而保险产品由于其特殊性,很多人可能一辈子就配置一次,而真正要理赔可能要过很长时间,所以不容易建立起信任感。
因此,我国的保险代理人法律地位不明确、安全感缺乏、业绩压力又大、国内市场保险理念匮乏,同时保险产品又很难通过重复交易建立信任。所以他们也是有很多苦说不出啊~
时过境迁,现在越来越多高素质、高水平、懂金融的人才加入了保险销售人员队伍。而且保险确实是确保家庭财务稳定的好东西。请给保险销售人员以信心,给我国保险业以信心!随着制度改革,能够给我国老百姓呈现更好的保险投保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