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李清照:写云雨之词向夫寻欢,真情与私欲兼备,令人心思荡漾

才女李清照:写云雨之词向夫寻欢,真情与私欲兼备,令人心思荡漾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中这句诗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而它的作者很多人就算不熟悉,但李清照是才女这样的标签多少还是知道的。

我们知道李清照擅长写委婉的词,敏感的人读她的诗,时常能感受到她写诗时的惆怅与哀伤。

写《如梦令》时,李清照还未出嫁,但诗人天赋满级的她敏感度极高,对生活中的细琐之事能观察入微。

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她嫁人之后,凭借自己的敏锐度,53岁的她依然能写出脍炙人口的《武陵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就是其中的经典诗句。

彼时金国频繁入侵大宋,她避难到浙江金华,从未嫁人之前为赋新愁强说愁写《如梦令》,到经历国家败亡、目睹国民流浪、亲历丈夫病死等一系列不幸之后写《武陵春》,她的词意已惆怅中透着无助。

其实,李清照本出生于书香门第,她不应该有这么多的“负能量”。

李清照早期家庭幸福美满,父母疼爱有加,打破传统的男尊女卑,教她识字读书,写诗作词。

长大后她嫁给疼爱她一生的丈夫赵明诚,婚后甜蜜幸福。那时的李清照意气风发,又自小就有率真明快的个性,最重要的是她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

作为女人,她不仅写诗作词,她还饮酒。这与中国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格格不入。

从她写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便可看出,李清照这位“千古第一才女”的性情既有婉转哀怨的一面,也有潇洒真性情的一面,这也给了她“纱帐求欢”的勇气。

丈夫赵明诚喜爱收藏古玩字画,闲暇无事李清照会陪丈夫一起鉴赏。一日午后鉴赏之余,下起大雨,烟雨朦胧间李清照写词示爱邀欢,写下云雨之词《丑奴儿》,字里行间令人心荡神漾。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词的前部分大意是:傍晚时分,一阵狂风暴雨,将夏日的炎炎火气清刷得干干净净。良辰美景之时,君郎在旁之际,心思萌动,可我怎么表达比较好呢?

李清照是个擅长含蓄之间写出男女之爱的词人,她在这方面的能力与酒吧小王子柳永有得一拼。

《丑奴儿》中,“笙簧”是个很特别的意象,据说它是女娲创造的一种吹奏乐器。当然在这它有两重含义,既代之音乐渲染谈情示爱的气氛,又暗指寻欢。

所以,《丑奴儿》就显得很暧昧了。

可惜丈夫赵明诚不知此意,不做任何的反应,于是李清照抛出“菱花”、“纱厨”接着暗示。

菱花是古代镜子的代称,更是暗指婚后的李清照虽然还略显羞涩,仍如小女孩般欢呼雀跃的梳妆打扮,但却别有一番韵味。

“纱厨”在这里和厨房没关系,而是指的围着纱帐的床。这个意境一出现,在“笙簧”“菱花”的基础上又平添几分暧昧,心思荡漾的画面感呼之欲出。

所以,《丑奴儿》后半部分的意思就很好理解了:洗完澡,换上薄薄的轻纱,玉骨冰肌,若隐若现;对着铜镜淡扫蛾眉,轻点朱唇,幽幽的体香,散发勾人的气息,我笑着对郎君说道:“今夜,纱帐中的竹席一定很凉快吧。”

言外之意,快抱我入纱帐。

李清照的词争议比较大,有人认为她的词低俗露骨,不仅是《丑奴儿》如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也被认为又另外的暗指。

但我却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

现代很多大师的作品,在普通人看来也是“不堪入目”,比如莫言的《丰乳肥臀》、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关于作品中有露骨之词这点,我很赞同一种说法:真正牛掰的作者,真正牛掰的作品,文字露骨但读之坦然而不做作。

比如说前面两本名著,以及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张爱玲的《色戒》。

这是因为作者早已超然这件事之外,才会把暧昧之事写得坦荡而不俗气,而只有心里对此等事看不透的人,才会表现得俗不可耐。

李清照毫无疑问就是王小波、张爱玲之列。

要知道李清照是千古才女,中国几千年历史,文人骚客无数,能名垂青史的女诗人却寥寥无几,而李清照就是其中之一。

受封建礼教束缚,还能填词写诗的女人很少,敢于写闺房趣事,并且写出露而不俗的境界流芳千古的,则几乎只有她了。

而这一切全部建立在李清照坦率真诚,敢于对抗封建礼教的压迫上。如果她没有这样的勇气,就不可能如此特立独行,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奇迹。

晚年的李清照多以哀怨彷徨的诗词为主,因为经历过太多风霜。

但我相信前期坦率真挚的生活,也为后面写出细腻惆怅的诗词打下了基础。

因为,只有尝过百酒之味,才会懂得白水之魅。

她经历过幸福、流亡,经历过率真、彷徨,才会在晚年时写出如此多感人至深的经典之作,为中华文化添上一抹色彩。

读古诗词是件很幸运的事,在感受韵律之美时,还可以了解诗词作者背后曲折婉转的故事,如果进一步挖掘历史,又会在故事背后挖掘出更深一层的哲思道理。

如果你对古诗词及其背后的人物故事感兴趣,强烈推荐《中国诗词大会》,这里面既有豪放、婉约派诗人代表,又有田园、边塞等各类别的名作,还兼顾忠孝、仁义、信美等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