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一例报告

患者男,75岁,主因“行走不稳2年”于2017-05-11入院。患者2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难以掌握平衡,伴双下肢无力、脚踩棉花感、复视,感手足麻木,无放电样疼痛,无温度感知障碍,无胸腹部束带感,无尿便障碍,诊断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予补充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治疗,复查血清维生素B12正常,症状未明显缓解,两年来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现不能独立行走,现为进一步诊治入院。

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13年,长期“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喷BID吸入;5个月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1次。“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达160/100mmhg,近5个月服用“代文”80mgqd,血压控制尚可。2年前患者因“房性心动过速”于我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3个月前因右眼白内障行人工晶体置换术。对“磺胺类、妥布霉素”过敏。

入院查体;T36.5℃,P72次/分,R16次/分,BP130/80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检查:神清、言语流利,双侧眼球居于中位,双侧瞳孔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球各方向运动充分,水平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悬雍垂居中,双侧软腭上抬有力,咽反射存在,伸舌居中。四肢肌容积饱满,未见肌肉萎缩、假性肥大及肌束颤动;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手指鼻及双侧跟膝胫试验稳准,Romberg征(+),闭眼后加重。双上肢振动觉、位置觉及运动觉对称存在,双侧髋关节以下音叉振动觉减退,关节位置觉及运动觉正常。双侧膝腱、跟腱反射未引出。双侧Babinski征(-)。颈无抵抗。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2017-05-12糖化血红蛋白(快速法)糖化血红蛋白:6.3%↑;2017-05-12免疫8免疫球蛋白M:0.414G/L↓;2017-05-12甲功7项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131.0IU/mL↑;2017-05-12贫血组合叶酸:20.000ng/mL↑;2017-05-12生化21甘油三酯:1.9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0mmol/L↓,二氧化碳:29.8mmol/L↑;2017-05-12全血细胞分析(五分类)单核细胞绝对值:0.80×10^9/L↑;感染四项、DIC、同型半胱氨酸阴性。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基底段增厚、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胸片示右肺陈旧性病变,胸部CT示新发左肺上叶磨玻璃微小结节、双肺多发陈旧病变或局部肺膨胀不全,较前加重,纵膈新出现肿大淋巴结。

PET/CT:直肠上段及纵隔FDG代谢增高灶,考虑恶性病变,直肠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但需与淋巴瘤鉴别,建议直肠组织病理学检查。

目前诊断:1、副肿瘤综合征;2、直肠癌(可能);3、高血压病(2级,高危);4、动脉粥样硬化并高脂血症;5、支气管哮喘;6、肾囊肿(左);7、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8、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状态。入院后予营养神经、控制血压、改善循环等,后转到肿瘤科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直肠癌。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是一种少见的临床综合征,是人体免疫系统对异位表达神经抗原的肿瘤发生免疫反应,与神经系统抗原交叉反应所导致,出现神经系统表现而神经系统并无肿瘤细胞。

2004年Graus等提出PNS的诊断标准,认为5年内发生神经系统异常,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发现肿瘤病灶,无论副肿瘤抗体异常与否均可诊断为PNS。

PNS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往往早于肿瘤的表现,甚至发生在数年前,而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本例患者在发病2年前出现行走不稳,难以掌握平衡,伴双下肢无力、脚踩棉花感、复视,感手足麻木等脊髓侧索和后索受累的表现,而误诊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且进行性加重,因此临床工作中对PNS的早期确诊成为难点和重点,对肿瘤诊断的辅助检查一定要尽早进行,即使当时未发现肿瘤,要密切观察且长期随访和肿瘤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尽早明确诊断。

PNS的治疗首先是原发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原发肿瘤的治疗可显著改善PNS的预后,但由于本病和免疫介导相关,免疫治疗的反应取决于靶细胞的抗原的位置,免疫调节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至关重要。但由于本病发病率低,诊断率低,因此对本病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略)

(0)

相关推荐